基床以下路堤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站施工范围的基床以下路堤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和人员、设备进场完成。3.技术要求3.1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厚度、碾压机械、及所用的填料,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3.2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各个阶段的分区作业指示标牌,区分明显,里程桩清晰、准确。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测量放样,填料运输,填筑,摊铺平整,碾压,检验验收。4.2施工流程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合格土场选择土工试验土料运输土场集料准备N下层检测验收试验段施工报监理单位确认Y摊铺、平整碾压夯实压实度检测填料运输测量放样接逢处理检查验收边桩测设施工准备修建便道场地清理中线、高程复测地基处理及验收层厚、平整度量测与控制分层填筑沉降观测设施安置填料检验不合格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制定实施方案。路基试验段施工之前,项目分部(工段)组织相关技术、试验人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需求计划、试验步骤、检测方法、相关数据整理分析方法。5.1.2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5.1.3确定料源。按照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对沿线路基挖方段及取土场的填料进行调查,进行试验比对分析。从填料的质量、运输道路以及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符合要求的取土区域。经对选定的取土区域土源进行土质取样、筛分检测,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1.4检测原地面承载力。项目分部(工段)组织试验、技术人员采用动力触探法,进行原地面承载力检测。高度小于2.5m的路堤,其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天然密实度应符合要求;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5MPa或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8MPa,否则,应进行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5.1.5测定基底土样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压实度。试验人员对试验段的基底土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该土的最佳含水量及对应的最大压实度,以便下一步对清表后的原地面进行翻挖、晾晒、回填、碾压、检测。5.1.6确定路基填筑检测方法。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检测方法填料种类细粒土、粉砂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检测方法地基系数K30地基系数K30地基系数K30地基系数K30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相对密度Dr孔隙率n孔隙率n5.1.7通过试验段填筑确定合理施工工艺参数。5.2施工工艺5.2.1测量放样。对现场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路基两侧坡脚线、排水边沟线,并测出原地面高程。5.2.2基底处理。人工配合挖掘机将原地面杂草、树根及表层软土等清理干净,并将弃土用自卸车运至弃土场;对基底土进行晾晒,待含水量达到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时,再用推土机进行整平、碾压,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自下而上挖台阶,台阶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小于2m)。对原地面进行碾压成形后,再对原地面进行动力触探检测其承载力。5.2.3路基填筑。填料合格、原地面处理满足要求后,进行分层填筑。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填筑中,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填土厚度控制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量出每车土的方量,根据摊铺厚度,计算每车土所能摊铺的面积,并按此面积在填筑面上用灰线划上网格,在每格内卸入一车料;二是在路基坡脚附近每隔10m立上竹竿,在竹竿上用红布条标记好摊铺厚度的位置线,用以控制推土机作业厚度。5.2.4路基平整。首先用推土机将填料初步推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细整平,并将路基顶面做成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5.2.5路基碾压。当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时开始碾压。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根据“先稳后振、先快后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轮迹重叠”的原则,从两侧向中心纵向进退式碾压,碾压方法及遍数符合试验段工艺参数要求。5.2.6压实检测。基床以下部分采用压实系数K(当采用砂类土填料时,需检测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K30双指标控制,检测点数满足验标要求。5.2.7沉降观测。软基处理地段设计有沉降、位移控制要求时,首层填料摊平后,在路基中心埋设沉降观测板、设置沉降观测桩。碾压结束后,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路基面形成后在路基面中心和两侧路肩设置路基面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宜大于l00m,每段路堤至少保证1个观测断面,路堤较高(大于8m)地段进行加密,并且保证至少有6个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测量频度:前15天内每3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180天每15天监测一次。6.劳力组织6.1劳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现场负责人12技术负责人13专兼职安全员14工班长25指挥卸土人员26技术、质检、测量、试验人员4~67机械工、普工10-157.材料要求7.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7.2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8.设备机具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设备名称数量挖掘机3台装载机3台推土机3台平地机3台压路机3台自卸汽车20辆洒水车3辆9.质量控制及检验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9.1填料质量要求9.1.1基床以下填料选用B、C组填料,必须符合验标有关规定要求。9.1.2路基施工必须加强全路段填料和填筑压实度的一致性控制,确保路基整体刚度的均匀性。9.1.3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进行试验。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详见下表: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料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填料类别颗粒级配相对密度液、塑限击实试验大于5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大于20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大于40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细粒土及粉砂、黏砂——每5000~10000m3每5000~10000m3每5000m3—每5000m3粗粒土(粉砂、黏砂除外)每10000m3每10000m3——每10000m3—每10000m3砂石类土每10000m3每10000m3—每5000~10000m3—每10000m3—块石类土每10000m3——————9.2.压实标准9.3路堤边坡质量控制(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2)路基刷坡采用刷坡机械。机械刷坡时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9.4试验检测控制内容和检测方法9.4.1原地面处理前,静力触探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复核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报建设、设计、监理变更;9.4.2原地面处理后,静力触探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复核地基承载力;填料压实标准细粒土、粉砂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B、C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8080110120130压实系数K0.90————相对密度Dr—0.70———孔隙率n(%)——3232—9.4.3路基填筑前,取土场选择,现场取样,做室内土质分析试验,确定路基填料。10.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10.1安全要求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进入施工区域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10.1.2施工现场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和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10.1.3施工机械(具)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带病作业。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10.1.4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10.1.5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10.2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10.2.1现场管理及作业人员应依照《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要求佩戴安全帽和上岗证,并做到标准化着装,工作服应美观整洁,并符合安全要求。10.2.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确保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应区分。安全监察人员应佩戴袖标(牌)。10.2.3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设置“五牌一图”,即: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环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标志。10.2.4施工现场原材料、中间产品管理规范,堆码整齐,标识牌做到随用随更新。10.2.5施工现场应设置禁止标识、警示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并配以相应的警示语句。10.2.6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并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10.2.7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有效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或污染,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现场应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条件。2应有防止大气、噪声(振动)污染,水土保持和其他保护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3土石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裸露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4在水源保护地区内不得取土、弃土、破坏植被等,不得设置搅拌站、洗车台,充电房等,也不得堆放任何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5大型临时设施的场地、弃渣场坡面应按设计进行复垦或绿化。坡脚应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6各类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严禁焚烧。7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8施工中需要停水、停电、封路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事先告示,不得随意损坏或影响市政公共设施如电线、电缆、各种管道、雨污水管、垃圾装置、路灯、公用电话和广告牌等的使用。9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对保护文物、古迹、爆炸物、电缆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