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定义(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3、心理学的分支﹡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共性)认知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特性、意义及本质的反映过程。情感过程: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意志过程:个体确定目标,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倾向: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决定个体的态度的选择性和积极性的表现。个性特征:是个性的表征,表现着个体差异的具体内容。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现象是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从初级到高级的。﹡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4个阶段)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个别属性;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多方面属性;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事物外在联系;4、高级思维阶段人的思维、意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心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与脑的发育和完善紧密相连的。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对象)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学科性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苏格拉底:“人,认识你自己。”﹡十九世纪中叶,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费希纳(德国1860):开创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冯特(德国1879):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学派的纷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1900)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基本观点:意识内容是由许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即由被试者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接出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1930)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基本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3、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代表人物:魏特海默、柯勒、科夫卡(1886-1941美籍徳裔),格式塔学派的三人小组基本观点: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多加了一层心理组织。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即是“客观的主观”。4、精神分析论(1900--)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基本观点: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到得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和出生以后被压抑的欲望。将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研究方法: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描述。5、行为主义(1913--)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基本观点:研究的对象是行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研究任务即找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S-R)。研究方法: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学派之争是必然的。﹡二战之后新心理学思想相继出现,并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最具影响力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1、人本主义心理学(上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基本观点: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重视人自身价值,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2、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西蒙又名司马贺、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等。基本观点: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是一种研究人类如何知觉、学习、记忆与思考的科学活动。3、生理心理学代表人物:首先提出生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应属《生理心理学纲要》的作者、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法国的神经学家弗卢朗1824年提出的结论是:脑是由多个器官合成的,各器官的功能有所区别,大脑是智力器官,小脑是协调运动的器官,延脑是维持生命的器官。而大脑本身的性质是统一的,知觉、意志和一切智力都在此器官中,而且彼此是不可分的。基本观点: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心理学领域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第四单元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原则㈠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态度1、实验和观察从客观实际出发;2、刺激与反应必须如实记录;3、结论有事实根据。㈡发展性原则只有坚持发展的原则考察个体心理,才能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有理论目的和实践任务。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㈠观察法是研究者(主试)在未经控制的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观察记录被观察者(被试)的外部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动作和行为),从而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㈡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通过对他的回答进行分析,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1、访谈法:口头提问。(问题设计)2、问卷法:问卷提问。(问卷设计)科学程序制定问卷—⑴信度和效度;⑵准确具体;⑶无暗示、无诱导;⑷无歧义产生;⑸随机选择对象;㈢个案法是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也称个案历史技术)㈣实验法主试者通过严格地控制某些条件(自变量),主动引起被试者作出某些心理反应(因变量),从而探索心理活动的某些规律的方法(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1)实验室实验法专门的实验室内,借助专门设备,严格控制条件,获得精确数据。(2)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正常情景、适当控制,结果比较合乎实际。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构成—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元功能1、接受信息-把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2、传递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3、整合信息-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置。神经元分类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反射活动: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器官,对外界刺激做出回答性反应,构成了反射活动。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神经通路,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传到神经中枢。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一)脊髓1、脊髓是最低级的中枢神经系统。2、脊髓能将神经冲动传向大脑,还能将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至效应器官。3、脊髓能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等。(二)脑1、脑位于脊髓的上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2、脑按其功能和部位分为四个部分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脑干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1)延脑具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2)桥脑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以及两个小脑半球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3)中脑具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4)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位于脑干中央狭长区域,有激活和抑制系统)。间脑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1、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较高级的感觉中枢。2、下丘脑是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直接中枢,对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激活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脑1、位于延脑和脑桥的后方2、小脑具有调节肌紧张,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3、是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的机构。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顶叶—以躯体的感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1、皮层感觉区: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视、听、躯体感觉)2、皮层运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肢体的各种运动)3、皮层联合区:大脑皮层80%属于联合区。(知觉、思维、注意)从示意图可看出—1、不论感觉和运动,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质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即脚在上,头在下。而且身体敏感的部位和灵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大;迟钝的、活动少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小。2、从身体两侧来的神经纤维,经延髓的锥体交叉向对侧传导,使大脑两半球与身体两侧成为对侧传导和对侧支配的状况。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在解剖结构上基本对称,而功能上不对称的现象被称为“单侧化。”﹡这种单侧化现象或者说大脑两半球分工的不同与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占优势;右半球则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占优势。﹡胼胝体—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人体的两种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与心理活动联系最直接的几种内分泌腺。1、垂体腺: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等。2、肾上腺:对有机体的生理平衡、情绪和行为有重要影响。3、甲状腺: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代谢紊乱和影响情绪。4、性腺:男性睾丸分泌睾丸激素,刺激精子产生;女性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控制排卵、怀孕和经期。性腺还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的意义。二、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2、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阈限)﹡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称刺激。刺激物:发生作用的物体称刺激物。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种类感受性—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J.N.D)三、韦伯定理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例是一个常数。k﹦△I∕I其中:△I—差别阈限;I—原来的刺激强度;k—常数﹡定律适用于中等刺激;﹡不同刺激的K不同;四、费希纳定理感觉的大小和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S﹦KlgR其中:S心理量;K常数;R刺激量。﹡1986年,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的经验公式;﹡表达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刺激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适用于中等刺激。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的一、感觉适应1、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2、适应现象的两种表现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下,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称~;光适应:强光下,过一分钟后,就不觉得刺眼了的现象是~;在所有的感觉适应中,痛觉最难适应(机体的保护本能作用)。二、感觉后象1、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称~。2、视觉后象:在视觉刺激停止后,暂时(1/10s)保留的视觉印象就是视觉后象。3、两种视觉后象:正后象(一致):与刺激物相同的后象(电影)负后象(相反):与刺激物相反的后象(补色)三、感觉对比1、定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