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電子商務李錦雄93年5月30日電子市集•電子市集(e-Marketplace)是以網際網路技術,提供特定產業或共通需求的仲介平台,主要在匯集買賣雙方、塑造交易雙方動態交易與合作環境,提供上下游買賣雙方進行產品或服務交易的中立場所,使企業間的商務行為不再侷限於以往的合作夥伴,各種中小型企業有機會可以在此場所公平的進行交易,迅速獲得更為物美價廉的產品或服務,以協助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經營效能。電子市集的應用•電子市集主要以供應鏈的關係來處理交易行為,主要集中的功能為:–價格–交易管理–電子型錄–顧客及供應商管理電子市集的類別(一)•以市場交易機制觀點切入–線上流通交易(OnlineAggregatorExchange)–線上拍賣(OnlineAuction)–線上招標(OnlineBid)•以服務對象為分類規則–以服務買方為主的電子市集–以服務賣方為主的電子市集–以同時服務買賣方為主的電子市集電子市集的類別(二)•以市場開放度為分類規則–開放式電子市集–封閉式電子市集•以供應對象為分類規則–垂直式電子市集–水平式電子市集•以經營者身分分類–中立第三者、國內集團、企業私有、外商大廠電子市集的類別(三)•以哈佛商業評論的分類–營運維護中心(MROHub)–型錄中心(CatalogHub)–收益經理人(YieldManagers)–交易中心(ExchangeHub)營運所需物料製造所需物料系統性採購營運維護中心型錄中心現貨採購收益經理人交易中心電子市集的好處•買方的好處–節省交易成本–發掘供應商–市集透明化–縮短上市時間•賣方的好處–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曝光度–市場情報透明化–競爭環境公平–匿名存貨處理電子市集應具有之服務•競標服務(Auctions)•電子型錄管理服務(CatologManagement)•電子交易服務(TransactionServices)•供應鏈管理服務(SupplyChainManagement)•產業訊息內容(Content)•後勤服務(Logistics)•整合後台服務(Back-officeIntegration)•加值服務(Value-AddedServices)電子市集的營收與挑戰•電子市集的營收來源–會員費、交易佣金、軟體授權費、附加價值服務費、廣告出租費•經營電子市集面臨的挑戰–交易頻率–吸引足夠的供應商–型錄成本–相容性與整合性供應鏈管理(SCM)•供應鏈的形成係為了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上下游廠商藉著緊密的結合形成一種「鏈」(chain)的型態,讓資訊在鏈內快速傳遞,以達到快速回應顧客的要求。•供應鏈是通路型態中緊密程度最高的一種,企業與企業間是一種相互依賴很深的商業模式,稱為「夥伴關係」(partnership)以相互分享資訊或生產程序,形成互惠的雙贏(win-win)。供應鏈管理的演進生產生產管理原料購買銷售派送派送管理物料管理生產管理物料管理派送管理生產管理物料管理派送管理外部整合內部整合功能整合各功能獨立夥伴關係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障礙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B2B電子商務可以用來降低銷售、採購、製造、配銷及庫存成本•B2C電子商務可以帶來更方便的資訊搜尋,更快速的金融服務甚至是線上採購等•經濟部技術處主導的「示範性資訊應用開發計畫」–A計畫、B計畫主要環繞著產業供應鏈管理–C、D、E計畫則是著眼於供應鏈成員間的協同設計、金流與物流管理供應鏈的意義•1980年代,製造商採用即時管理(JustInTime,JIT)、全面品質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和其它程序來改善製造上的效率•以顧客需求為主的今日,供應鏈(supplychain)是指一整合的生產製造的程序,將原物料轉換成最終商品然後送到顧客手中•企業間供應鏈具有的風險–市場快速變動,特用性投資的程度,交易的不確定性,利益衝突供應鏈程序•生產規劃(productionplanning)及存貨控制(inventorycontrol)•分配(distribution)及運籌(logistics)程序原料供應商生產製造倉儲零售商運送分配中心生產規劃及存貨控制派送及運籌支援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供應鏈管理是企業間重要程序的整合與管理,包含從上游供應商至下游客戶間實體原料、服務和資訊的管理,以增加客戶的價值為目的•供應鏈管理乃是一種策略,企業對其上游供應商、內部流程及下游通路顧客所進行的精緻化整合,以提升企業及整合夥伴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供應鏈管理的基本要素•美國SupplyChainCouncil的「SCOR(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模式定義為:–規劃(plan)、採購及原料取得(source)、製造生產(make)、運送(delivery)以及退貨(return)•GSCF(GlobalSupplyChainForum)組織所定義之供應鏈網路架構,包含有資訊流與產品流,牽涉到資訊流、物流、金流及商流的整合。成功供應鏈管理之特性•供應鏈管理乃是一種管理哲學,非僅止於管理技術或資訊科技技術層次。•供應鏈管理乃是一種跨越企業界限的資源、資訊及流程整合活動。•供應鏈管理的形成乃是為了最終顧客。•供應鏈管理大多必須透過資訊科技的協助,才得以達成高度整合的目的。•供應鏈管理改變了企業之間競爭模式。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意義•從活動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包含了接單到將產品交給顧客及售後服務的過程中所有活動。供應鏈整合視為一種延伸性的企業體。•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突破了企業的疆界,將屬於不同組織的活動整體考量,實現虛擬式組織的目標或網路式組織。•從企業策略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乃是結合供應鏈成員,將彼此的關係從對立轉化成為合夥或聯盟關係,以便提高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力,達到回應環境快速變化的策略性目標。•從資訊科技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可以視為不同企業資訊系統之間的緊密整合,透過資訊科技的協助,企業之間可以有效並快速的交換重要資訊,降低溝及協調成本,並提高整體供應鏈的資訊能見度。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意義•供應鏈可以分成三個維度來看–功能內的協調、功能間的協調、組織間的協調•一般性供應鏈管理觀念–即時補貨制度(JustInTime,JIT)–快速回應(QuickResponse,QR)–有效的客戶回應(EfficientCustomerResponse,ECR)–電子商務應用–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虛擬倉庫(virtualhub)–接單後生產(BuildToOrder,BTO)–接單後組裝(ConfigureToOrder,CTO)長鞭效應•整個供應鏈體系由客戶端一直到供應商各階層間,因為各自獨立決策,相互資訊回饋複雜,加上需求不確定性的因素、價格變動的預期心理影響,以及前置時間的延遲,使各階層為了保持一不會缺貨的狀況,會有預先購買儲存或緩慢購買的行為,如此造成訂單需求從客戶端到供應商工廠端會呈現放大現象,此現象稱為長鞭效應(bullwhipeffect)。•降低長鞭效應的方法–降低變異量及不確定性–降低前置時間–策略聯盟傳播方向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供應鏈成員間的互信及企業高階主管的支援•了解供應鏈成員彼此利益並具有說服力的協調者•充份了解流程規範及整合資訊科技技術的專案團隊•企業內部人員的調適與訓練•企業間資源與資訊共享並充分進行流程整合•事前仔細的系統分析與流程建構•供應鏈成員間明確的商業交易規範•適當的供應鏈績效查核制度•共同建立物流體系電子採購•電子採購(e-procurement)是指透過網際網路的技術提供電子化訂單處理流程以及增強買賣雙方對於訂單流程處理的管理功能,可以加速採購流程、節省人力、增加作業效率,以及縮減潛在的作業成本。•採購的概念–間接性採購:包含所有和生產產品沒有直接相關的商品或服務。分為ORM(OperatingResourceManagement,營運資源管理)及MRO(MaintenanceRepairandOperations,保養、修理、以及運轉)。–直接性採購:包含在生產過程中直接用來生產產品的物料。資訊產業的作業模式•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產品生命週期短、市場波動幅度大的本質。•2000年以前–BTS(BuildToStock,存貨式生產)•2002年以後–BTO(BuildToOrder,接單後生產)、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rvices,電子產品專業代工)、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TDS(TaiwanDirectShipment,台灣直接配送)、CTO(ConfigureToOrder,接單後組裝)•台灣主要營運模式–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原廠權委託製造)/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ing,原廠授權委託設計製造)國內現況•A計畫包含IBM、HP及Compaq三家國際資訊廠商與國內重要系統廠商建立從設計到採購階段的電子化供應鏈。•B計畫則包含15家台灣資訊或關鍵零組件領導廠商,與上游1800餘家零組件供應商,建立從採購到製造階段的電子化供應鏈。•A、B計畫對台灣資訊產業帶來的效益電子採購的優點和困難•電子採購的優點–縮短訂單週期、提升達交率、和緩長鞭效應、增進買賣雙方長期夥伴關係、建立標準化的採購程序•電子採購的缺點與執行困難–流程變革與系統之間的整合不易、投資成本過高、資訊安全•資訊系統的執行方式–B2Bi、EC-Turnkey、Browser-based運籌管理•運籌(logistics)往往被稱為物流,指「物」的流通。•物流是一種物的實體流通活動的行為,在流通過程中,透過管理程序有效結合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資訊等相關物流機能性活動,以創造價值、滿足顧客及社會需求。•物流是物品從生產地至顧客或使用地點的整個流通過程。•廣義的物流包含原物料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退回品及廢棄物物流。運籌管理•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有效且經濟的規劃、執行與控制產品從原料到消費點流通及相關資訊、產品與服務之流動與儲存的整體管理流程,屬於供應鏈程序的一部分。•目標為在最低的成本下,有效率的提供顧客最佳的服務。•完整的供應鏈循環包含–正向物流(forwardlogistics):指產品從原物料經生產製造乃至需求點的整個流通過程–逆向物流(reverselogistics):包含產品退回、資源減量、物料替代、物料再利用、廢棄品處置、再處理、維修及再製造等活動運籌管理的特性•運籌管理的特性–以顧客需求為核心–快速的物流活動–有效的執行延遲決策(postponement)–減少錯誤並降低庫存水準–夥伴關係•專業物流服務業–提供物流委外服務的專業物流公司稱為3PL(thirdpartylogisticsserviceprovider,第三者物流公司)–監督第3PL服務品質的公司或組織為4PL(fourthpartylogisticsserviceprovider,第四者物流公司)國內現況•除了A、B計畫之外,政府持續推出C(cash-金流)、D(delivery-物流)、E(engineeringcollaboration-協同設計)計畫•全球運籌管理模式–由BTS(BuildToStock,存貨式生產)轉變成為BTO(BuildToOrder,接單後生產)及CTO(ConfigureToOrder,接單後組裝)–在地補貨中心、海外組裝中心、直接配送•全球運籌活動所面臨的挑戰–全球市場存在不同的進入障礙、利潤空間遭到嚴重壓縮、流程改造與資訊安全顧慮、標準式的資訊系統平台循序式的產品設計與開發流程概念初步設計功能分析細部設計雛型製作測試製程規劃責任分配與滿足功能需求回饋協同設計•同步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大多以組織內部的合作開發為主•協同設計希望藉由供應鏈夥伴間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