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之子课题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辽宁省营口市第七中学内容摘要:关键词:责任感培养发展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辽宁子课题的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收获和研究成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一)、研究背景和原因1、“诚实、守信、博学、健美”是营口市第七中学的校风,我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更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乃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是人格健全的标志,培养具有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学生是学校的必然使命,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2、目前在校的学生部分存在着责任意识弱化的一面,其责任意识弱化的普遍表现有: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对我校36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意识差,因此如何让学生的责任意识付注于责任行为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3、目前很多学校开展责任教育中存在着的普遍性问题,如角度雷同,研究点太高,缺乏实际操作点,以传统德育教育替代德育研究等。很多学校从师德建设入手,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加大教育宣传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也有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出了诸如“任务分配法”、“自然惩罚法”、“心理辅导法”、“榜样示范法”等责任教育的方法。但在众多的研究中,问题讨论多,实践操作少;个性的、独立的实践研究多,基于学校整体的实践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找到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赫然作为校训。德国强调个体应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他们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教育、教学两大任务之一。这些国外的责任教育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因此,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尤显重要,我们以《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德育课题为引领,逐渐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二)、研究目的我校开展了针对我校实际的《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研究》,本研究试图结合学校德育发展的实际,从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学意义出发,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着手,探索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对策,并努力将责任内化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将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力求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需求新的突破,追寻德育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并一直致力于引导学生把责任意识转变为责任行为,最终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责任行为的表现,光靠临时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通过具体的途径和方法使其变成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习惯,而养成教育正是形成这种习惯的比较合适的方法。为此,我们选择了《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结题报告》这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所谓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和不应做的某些事情,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四大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而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并教会他如何做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上海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主讲的《让人文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一文,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他谈到青少年成长的三个世界:一是日常生活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对待父母、家人以至于所有的他人,怎么表达自己?怎样学会生活?这不单单只是学校的职能,也是由家庭和社会一点点熏陶出来的。第二是知识世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即使会一些简单的算术,也肯定不会代数、几何、语言知识、人文知识,所以和知识范畴有关的都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而教育最需要人文理想。第三个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就是心灵世界,也就是人性世界。人性的因素是与生俱在的,一个没有太多知识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善良的人。看到老人摔倒,不用人教也知道去扶,这不是知识型的,而是启发型的。有一些人,知识上完全达到人才的标准,但情感上像一块木头,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高分白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人格上枯燥无味,这就叫人文的缺失。此外,山东枣庄学院的何芳教授也做过“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陕西宝鸡文理学院的杜德栎教授也曾经探讨过“未成年人爱心缺失的原因”。责任乃人的生之“必须”,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道德教育的新观念和新趋势。在美国,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品德教育的六大支柱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国家责任和爱国主义。“责任”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核。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发展史就正是以对民族对国家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志士仁人的奋斗史,正是对国家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感铸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三、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道德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循循善诱,加强引导,把学生的责任感养成成为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责任意识才会自觉地转化为责任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强制的教育,只会使学生迫于外界的压力,机械地作出各种虚假的承诺,最终形成双重人格,这是思想教育中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在内容上循序渐进。责任本身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对道德责任的认识也是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总是日益趋于深刻,实现责任意识到责任行为的转变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尤其要抓住新初一入学教育这一良好阶段。3、操作性原则:德育教育切忌“假、大、空”现象,让责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责任教育内容、方式坚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原则,根据学生需要开设责任教育课程,设计有效的责任教育活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学生自找存在的责任缺失现状,运用心理教育活动体验责任的重要,学生个人发展手册等方式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又是操作性强的责任教育活动。4、整合性原则:德育教育途径是很多的,加强多方整合,形成合力。进行责任教育要做到“三个整合”,即要有新形势下教育内容的创新,又要与原有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相整合;即要注重班会课等德育阵地的教育,也要进行学科责任教育的渗透;即要注重学校内部主渠道的教育,又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四、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1、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2.9—11)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1)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的意义。(2)筹备、组织,收集资料及制定总方案;(3)组成课题组,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论证,对课题组成员工作分工。(4)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积累调查信息,并撰写成调研报告。2、第二阶段:全面启动阶段(2012.中旬)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搞好发动,培训全体实验教师。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2.12下旬—2013.12)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1)制定实践计划,按计划实施开展研究和实验。采取实验和行动法,要求大家把实验研究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统一起来。加强过程调控,重视小结交流。(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3)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研究水平。(4)各级各班实施实验计划。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4.1—2)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结合实际,查验效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不断地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撰经验论文。(3)课题总结,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并进行成果推广。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初级中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及培养途径、方法。我们想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树立责任感以贴近学生的事例作为教材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角色”责任感的研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内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使他们都能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使学生得到锻炼。围绕班级责任教育具体目标学生结合自我教育小目标设计个人责任目标。①开展“责任班”和“责任生”教育变值周生的管理为责任生的服务。②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人人当小干部增强学生岗位责任和非岗位责任的责任意识。③巧设岗位人人,有岗各尽其责。如黑板长、电管员、水管员、保卫队长、监督员等等。(2)在活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落实课题目标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责任行动养成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行为。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如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责任感。①围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开展“我和责任做朋友”②围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可以开展“锻炼身体真好”、“面对挫折”、“今天我当家”、“我做家庭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等活动。③围绕“对自己的集体负责”我们可以开展“我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爱班集体”、“我爱老师、同学”“请让我来帮助你”“我与你”、“手拉手献爱心”、“不让一个人掉队””等活动。④围绕“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可以开展“我爱我家”、“面对家庭危机”、“人活在关系中”、“我和爸妈手拉手”、“感悟亲情”、“假如我是家长”“如何做选择”等活动。⑤围绕对社会负责可以开展“环境小卫士”、“我们的社区”、“我心目中的人”、我与你”等活动。(3)在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挖掘教材,积极引导质疑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自律能力增强责任感。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①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责任感②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习责任感③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五、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如我们查阅了《责任感成就未来——养成负责好习惯》、《责任与人生》、《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试论责任和责任教育》、《美国中小学责任教育及启示》《中学责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陶行知全集》、《试论以树立自尊和责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