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讲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是要否定和放弃党的领导,而是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习近平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党保证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党支持司法,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党带头守法,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2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3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案例分析:《人民参与立法》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3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鲜明地反对法外特权、法外开恩鲜明地反对法律适用上的各种歧视要求人人都严格依法办事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应当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平等履行公民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要求违法必究,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由复旦大学177名同学联合签名的“请求信”,177名学子表示,希望国家、社会、法院综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给林森浩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多位律师及专家则表示,“请求信”对二审量刑的影响可能性不大。案例分析:《复旦大学投毒案联名写求情信》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是治国理政重要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法治与德治地位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作用法治国家强制力德治内心信念、舆论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实现途径法治法律规范德治弘扬道德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2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3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案例分析:以法治促进道德建设《民法总则》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案例分析:以道德促进法治建设改判具有引导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判断、社会道德品质风向标式的意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惩戒。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习近平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就是要突出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必须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不能全盘西化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必须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不能全盘西化认罪认罚属控辩协商而非“辩诉交易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法治思维的含义(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的特征正当性思维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规范性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与人治区别法治人治依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高于法权大于法方式一般性、普遍性个人意志和感情价值多少人之治专断思维标准法律为最高权威个人意志最高权威(二)法治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利制约正当程序人权保障公平正义(二)法律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案例分析《绿皮车“无烟诉讼”案宣判:法院判决铁路局在相关列车取消吸烟区》法院认为,哈尔滨铁路局具有承运人义务,设置吸烟区必然导致车内环境降低,尽管设置在通风处,但烟依然会飘散到列车其他地方,此外,该列车是全车禁烟,设置吸烟区的行为违法,法院对李华的上述诉讼请求予以支持。最终法院判决哈尔滨铁路局30天内在K1301次车上取消吸烟区拆除烟具。法律至上(二)法律基本内容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我国,国家权力是人民的,即一切权力为民所有;国家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权力为民所用。权力制约(二)法律基本内容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公平正义劳动立法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体现权利公平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二)法律基本内容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权利保障第二条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没有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派驻的值班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摘自2017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二)法律基本内容做一件事情,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只有按照程序做,才能防止主观任性、无序混乱。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正当程序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3(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一)法律权威的含义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桿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实践,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案例导入《我不是潘金莲》村妇李雪莲怀二胎后,为躲避计划生育而与丈夫假离婚。岂料丈夫假戏真做,很快就移情别恋,与别的女人结婚。深感冤屈的李雪莲找法院理论,但法院根据人证物证判定离婚有效。假离婚的判决还是没有逆转,前夫不仅不承认假离婚,还指她在婚前已非处女之身,给她扣上“潘金莲”的帽子。为了自证不是潘金莲,她踏上十年的上访之路,年年上京告状,年年地方官员要防她。故事就围绕着上访与截访的攻防展开。1、李雪莲遇到什么问题?2、李雪莲遇到的问题可以解决吗?3、问题解决的结果呢?4、作为上访的机关的工作人员,怎么做呢?讨论:当今社会“李雪莲式”的人物特征(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基本要求信仰法律。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基本要求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法律ABCD何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案例导入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学习法律知识守住法律底线养成守法习惯参与法律实践掌握法律方法学习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知识:从书本、广播、网络法律法治基本原理:从书本中获得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夏洛克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最后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以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使夏洛克因无法执行恰好割一磅肉而败诉。掌握法律方法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讨论:债务人迟延履行债务,怎么办?掌握法律方法1、立法讨论参与法律实践2、行使监督权参与法律实践参与法律实践3、旁听司法审判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需要时,持人民法院发出的旁听证进入法庭。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一)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二)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三)不得发言、提问;(四)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4、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案例分析《高校女硕士掏出学生证要求处罚“半价”》守住法律底线案例分析《偷税漏税》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二)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3(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一)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法律权利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即“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法律权利的含义(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是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二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三是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四是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法律权利的特征分析:财产权利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VS中国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法律义务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障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