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曲赏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长城谣]麦新词曲。1937年7月作于上海。同年9月初载于作者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抗战爆发后,二十九军曾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作者曾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曲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抗日救亡歌曲中的一首代表作。歌词第二句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歌曲开头大刀两字原为一拍一音,群众却唱成切分音,麦新认为这样更能表现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立即以切分音定稿。全曲采用自由体乐段结构,首尾呼应。再现大马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音调更高昂,气势更豪壮,之后发出的杀声,如炸雷一般,增强了歌曲强烈的战斗气氛。[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于1868年。歌词根据《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中的童谣改编,音乐则以歌唱家法柏夫人演唱过并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首圆舞曲为基调。作者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并通过节奏型的改变使3/4拍的舞曲性格转化为歌曲内在的韵律,烘托出平缓、甜蜜而安详的气氛。歌曲钢琴伴奏部分在右手,旋律恬静优美、抒情感人,充满母亲的爱抚和期望。[二月里来]塞克词,洗星海曲。1939年3月作于延安。是洗星海所作《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旋律柔婉流畅,感情细腻真挚,具有恬静的江南风味和浓郁的民歌风格。歌曲是四句体乐段中典型的起承转结构,但每一句的节奏各不相同。前两句是起承呼应的关系,结尾都落在徵音上;第三句落在角音上,连续的两个切分节奏也同前面形成对比,起到转折作用。第四句再现了起承句的高音和转句和切分节奏,最后落在宫音上,完满地结束全曲,是典型的合句。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作于1926年的独唱,歌词选自刘半农的《扬鞭集》。歌风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歌诗集》。原诗充满诗情画意,韵节谐美,意象生动,通过对各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拟,细腻地刻画出主人公丰富、真挚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知识青年向往思想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优美亲切实可行、隽永含蓄的音乐为歌词增添光彩,这首歌曲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很广。作曲家善于把歌词声调等音韵特点,词曲结合妥贴自然,在借鉴西主歌曲创作技法的同时,更着力于民族风格的探求;如歌曲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点题乐句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从京剧西皮式原板过门音词变化而来的,从而突出了作品的民族风格。全曲采用了分节变奏的形式,每段之间的间奏基本相同,给人以完整、统一的美感。调式调性的变化发展,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表情也更富于层次。[问]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0-1921年间,最初刊载于1922年10月出版的萧友梅歌曲集《今乐初集》,是曲作者所创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音乐借鉴了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词曲结合较为完美,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军阀混战、国家沉沦的忧虑感慨之情。歌曲是单一形象的乐段结构。在四个较匀称的乐句之后,出现两个三度下行的音调,像是叹息之声。接下来的三连音和上行跳进又把歌曲推向高潮,在感叹似的旋律中进入完全终止。[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谓诚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另外还有多种谱本,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这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流似。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2[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1938年夏作于延安。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刊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也可看作是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因为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1943年作于延安。南泥弯是延安在生产运动中一个典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垦荒,使它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渴望春天》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奥弗贝克作词。作于1791年。有三段歌词,内容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音乐素材简洁精练,由四个工整对称的乐句构成:前两句为上下句,似一问一答,活泼流畅;第三句变化音的出现更丰富了乐曲的色彩;第四句由前两句乐曲发展而来,旋律更为婉转,并起到总结作用。最后钢琴奏出跳跃轻巧的尾声结束全曲。作曲家采用了富有律动感的6/8拍,加上钢琴左手部分和弦分解的伴奏音型,使乐曲充满生机活力,又不失优雅隽秀。《云雀》俄国作曲家格林卡作曲,库科尔尼克作词。作于1840年。是声乐套曲《告别彼得堡》中第9首。全曲以简单、含蓄的笔法描绘出大自然清新的画面,具有纯朴的俄国民歌风味。钢琴伴奏模仿云雀清脆的啼鸣、旋律中b(?)音的出现增添了作品的色彩和魅力。歌曲开始由钢琴奏出婉转的鸟鸣,最后也结束在云雀清亮的歌声中,前后完整统一,形象鲜明生动。《旗正飘飘》四部合唱。韦瀚章词,黄自曲。作于1933年元月出版的《音乐杂志》第1期,同年9月被大长城影片公共场所司的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作片中插曲。歌曲表现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以及要求抗战的炽烈深沉的爱国激情。抗战前后在一些音乐会中经常演唱这一些作品。该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小调式的运用增加了乐曲的苍劲深沉的悲壮。曲作者对合唱声部对位化的处理细致、合理,有较好合唱效果。主部两次再现一次比一次更为强劲有力。两个插声部都是男声领唱、混声应和和形式写成,,分别通过调式和速度对比,表现出一呼百应,心心相通的抗战热情和誓死抗敌的决心。两个插部后的连接部相同,似为急切的呼吁,具有很强的号召性。《毕业歌》安娥词,任光曲。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任光为作此曲,特赴渔民区观察渔民生活与劳动。质朴真实的歌词的委婉惆怅的旋律鲜明地描绘了30年代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音乐中饱含了渔民的血泪,感情真挚,展示了旧中国渔民苦难生活的悲惨遭遇,抒发了劳动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绪。歌曲是单一形象的三段结构,各段音调虽有变化,但由于统一的节奏型,相同的引子和间奏,使音乐成为一个整体。它然采用了宫词式,但调性色彩并不明朗,似乎是在旷远之中表露出一丝哀愁和压抑。它还通过贯穿全曲的舒缓和节奏,刻画出渔船在海上颠簸起伏的形象。这些都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太行山上合唱曲。桂涛声词,洗星海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纲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上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虽是小调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气的情绪。第二声部回声式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过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商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3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了解到报童的艰难生活,就以她作模特儿,于年底写成《卖报歌》。1934年年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公演时,特请小毛头本人扮演剧中报童,在舞台上首次公开演唱作为场曲的《卖报歌》,从此传唱开来,深受儿童喜爱。这首歌短小精悍的儿童歌曲以跳跃的节奏,活泼的音调,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报童形象。音乐的情绪的乐观向上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住在城郊八路军办事处,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1938年5月首次刊载于《自由中国》第2号,同年夏天又改为编为四部合唱。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因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音乐轻快活泼,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革命自豪感。词曲配合贴切。小军鼓般的节奏型贯穿全曲,富有弹性,适于部队行军时演唱。救亡进行曲周钢鸣,孙慎曲。作于1936年。一二?九运动后,作者根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斗争生活和群众歌咏活动的体验和需要,在上海创作此曲。曾由业余合唱团首次演唱。同年4月刊载于《生活知识》第一卷第12期国防音乐特辑,是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极大地鼓舞了游行示威群众的斗争,并迅速传遍祖国各地。歌曲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分工农学兵商,团结一致,奋起求亡的爱国热情和要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这是一首富有战斗性的进行曲。附点节奏和表现肯定语气的节奏贯穿全曲,赋予它极大的推动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第一乐节由坚定的附点节奏和四度跳进构成,歌曲以它为基础,发展成三部性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曲由瞿希贤编配成合唱谱,作为影片《青春之歌》的插曲。码头工人歌蒲风词,聂耳曲。作于1934年,是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子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一首歌曲。该剧描写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码头工人和人民群众不顾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团结一致,英勇抗争,把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军火扔到江里去的故事。《码头工人歌》就塑造了这批觉醒的中国阶级的英雄形象。歌曲采用回旋曲式。主题取材于长江码头杠棒慢步号子,表现出工人沉重的劳动,又暗示着他们心中蕴藏的愤怒和巨大的反抗力。四个插部曲调都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主题第四次再现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如同内心的愤怒和的反抗力量的迸发,是全曲的高潮。卖布谣赵元任作于1922,歌词选自五四时期白话诗合作的先行者之一刘大白的同名新诗集。最早刊载于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内容叙述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勾画出当时洋货充斥市场造成农村手工业劳动者经济破产的图景,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曲作者运用自己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在谱曲时对该诗作了成功的艺术处理,从语调中自然地引出朴实而生动的旋律,词曲结合不仅恰当,而且还有意使那些易混淆的词在演唱时也能做到声的清晰。全曲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钢琴伴奏中六度音的频频出现更增强了乐曲的民族风格,但在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处为贴切词意,运用了西洋和声写作手法,衔接巧妙,为作品增添了新的色彩。苏武牧羊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学常乐歌。产生于民国初年,在二三十年代广为流传。作者尚待查证。歌曲内容取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于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而受尽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历尽艰辛,终不辱节。此曲借用古代题材,寄托了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歌词为长短句,分上、下阕,语言精炼,朴实生动,突出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阕曲调相同。中间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