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和CT诊断比较及影响因素喻平邹艳群佘万鹏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磁共振(MRI)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T)的诊断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MRI组合CT组,每组30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误诊率和影像学表现。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和影响因素。结果:CT组的检查误诊率显著高于MRI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双侧血肿、脑萎缩和脑组织回弹的速度、患者术后的血肿残留量和患者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MRI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诊断较于CT更具优越性,高龄患者、双侧血肿、脑萎缩回弹速度过慢和术后血肿残留量均是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MRI诊断;CT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当前临床中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该病症较长发生于老年人群,在颅脑外伤中所占的比重为1%,在脑内血肿占得比例为10%[1]。钻孔冲洗引流术是当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疗法,该疗法安全性较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旦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复发的状况,后果严重,需要对患者再次治疗[2]。通常情况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治疗阶段会出现血肿,患者需进行保守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查看恢复状况。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血肿复发因素,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各30例。MRI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46~93岁,平均年龄(67.59±5.67)岁,病程时间:7d~6.5个月,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5例、失语8例、记忆力减退5例、局限性癫痫2例;CT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47~93岁,平均年龄(68.21±6.10)岁,患者病程8d~7个月,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6例、失语7例、记忆力减退6例、局限性癫痫1例。60例患者中初次患病23例,有头部外伤史的患者45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者;②无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无神经官能症、老年痴呆者。排除标准:①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②非颅内肿瘤、缺血或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者;③精神障碍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病程时间、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影像检查60例患者的MRI和CT资料均是在术前1~3天和手术拔管后一周拍摄,MRI的检查使用西门子1.5T超导型扫描仪完成。对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扫描范围包括听眦线到患者颅顶,层厚约7mm,层间距为7mm,进行常规扫描,使用标准头线圈。CT扫描仪器使用螺旋CT机器进行扫描,扫描层距离和厚度均为10mm,当CT增强扫描时,使用浓度为50%的碘海醇100ml行静脉快滴输入80ml。1.3方法对患者进行单孔钻颅无负压外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引流组患者采用硅胶管,接无菌引流袋,对患者进行常压引流,引流管保持约3~5天;针对于双侧血肿患者采取同样地治疗措施。60例患者均进行等渗液体的补充和抗感染治疗。患者具体治疗措施为:对患者进行全麻后,进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根据患者术前的影像对其头皮进行切口,在患者血肿最厚的地方进行钻孔,孔径为1.0~1.5cm,切开硬膜后可以看见暗红色的血肿液流出。手术过程中使用温生理盐水对患者血肿腔进行冲洗,直至清亮,手术结束进行闭式引流,引流时长约2~3天,最长时间不大于10天。针对于大块胶冻状血肿需要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MRIT1WI高信号和混杂信号组共23例血肿患者,手术进行了16例,其中14例患者进行引流治疗,2例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7例患者未进行引流治疗并发生再出血患者2例;MRIT1WI非高信号组37例血肿,手术2例,为引流手术,CT组患者发现再出血患者15例,手术12例,其中3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现病情为成熟期血肿,患者病情排除再出血,45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状况。患者年龄、双侧血肿、脑萎缩和脑组织回弹的速度、患者术后的血肿残留量和患者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详情见表1、表2。表1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因素年龄血肿类型脑萎缩<60岁60-80岁>80岁单侧血肿双侧血肿无有例数711421347852占比(%)11.6718.3370.0021.6778.3313.3386.67表2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因素脑组织回弹的速度术后血肿残留量<1周1-3周>3周0ml0-30ml>30ml例数615393847占比(%)10.0025.0065.005.0013.3378.332.2两组患者检查误诊情况比较,CT检查误诊患者4例,均为等密度影表现者,误诊率为26.67%;MRI检查法23例患者均经过正确诊断,误诊率为0,MRI组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CT组,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表3两组患者误诊结果比较分析[n(%)]组别例数误诊误诊率MRI230(0)0CT154(26.67)26.67P值<0.05<0.053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当前神经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而钻孔引流术则是治疗该病症的首选方法,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而被患者广为青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几率较高,成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据有关文献报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率约为3.7%~38%,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则与患者自身的年龄、是否存在凝血机制异常情形、术后积气/引流量、引流时间长短、术后体位、血肿数量及密度、术前使用甘露醇以及术后体位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针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MRI较于CT更具优越性,显著体现在双侧血肿和密度血肿的诊断上。加权像则均是呈现通常情况下,慢性硬膜下血肿在T1加权像呈现同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加权像则均是呈现同等信号和高信号的状态。大约有50%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症在MRIT1WI呈现高信号的状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诊断针对于多次反复少量出血头颅MRI检查相比于头颅CT检查在显示患者血肿性状上更具优越性,尤其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复发诊断和血肿定期上头颅MRI的检测方面优势显著[3]。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情早期的出血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假膜反复微量出血造成的,该阶段患者的MRIT1WI表现出低信号或者同等信号的状态,由于该病症患者较常出现出血症状,由此该病症较易发生复发状况[4]。相反而言,在该病症处于退化的时期,由于血肿膜愈发成熟,所以出血不易发生,此时MRIT1WI呈现出高信号状态。慢性硬膜下血肿经过CT扫描后病理上会表现出同等、较低或者混杂密度的状态,在该病症术后残留的血肿演变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过程中,同等密度的血肿极易被误认为再出血状况,临床检查通常将其归类为血肿复发。两组患者检查误诊情况比较,CT检查误诊患者4例,均为等密度影表现者,误诊率为26.67%;MRI检查法23例患者均经过正确诊断,误诊率为0%,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误诊率对比看来,MRI组患者显著低于CT组。本次研究也显示头颅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的成熟阶段会表现出假阳性状态,对患者进行MRI检查能够将患者脑组织和颅骨内板的关系完整显示,同时血肿的性状得以展现,但是患者的头颅CT无法判定血肿是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再出血的状况或者血肿吸收期状况,无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影像资料,通过综合T1WI和ADC图DWI图像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血肿性状[5]。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高频率复发率病理机制未得到确定,近几年,硬脑膜下腔局部炎症因素、血肿外膜新生血管形成和再出血、血肿腔内局部纤溶亢进在解释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当前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血肿外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是该病症的重要诱因[6]。由于外伤或者血液、脑脊液等刺激因素的作用,局部会由此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由此形成和肉芽组织类似度较高的血肿外膜。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血肿的心声外膜可以不断扩大也可以愈加成熟、机体化甚至发生钙化,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诸多的血肿外膜多数的毛细血管呈现出细胞结构异常状况,以上变化与患者头颅MRI个序列的信号有关系。通过本次研究进一步证实,MRI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诊断较于CT更具优越性,高龄患者、双侧血肿、脑萎缩回弹速度过慢和术后血肿残留量均是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MRI诊断疗法能够在早期将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状显现,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时间,对该病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陈加龙,林少弟,黄勇.硬通道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25(10):32-34.[2]梁宇迪,邓景阳,曾志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医学创新,2014,04(06):122-124.[3]甄林波.单孔钻颅冲洗并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1(04):147-149.[4]郭卫锋,张操魁.两孔置管冲洗与单孔置管未冲洗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6(11):120-121.[5]董传乙.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成因和防治[J].中国医学创新,2011,07(05):74-75.[6]肖德勇,郑广顺,栾晓祖,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34(20):124-125.简介:喻平,男,1984年7月生,籍贯湖南,硕士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外伤等方面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