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轮复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十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四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常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常考点)。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常考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常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考点展示栏目索引主干整合核心突破错题诊断消除盲点热点聚焦权威预测练出高分主干整合核心突破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对立和统一对立统一吸引排斥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寓于离不开普遍性依赖转化主要排斥转化全面主流和支流核心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考点整合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拓展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同一性(统一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体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提示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命题探究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4·江苏高考,322014·重庆高考,142014·天津高考,12(3)2014·浙江高考,27结合漫画、古诗词、热点材料等考查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成为最近两年考查的重点,值得我们注意。题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找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次立足对立统一的内涵,全面分析材料。命题点1矛盾的概念解题指导:区分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具体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1)生活矛盾与哲学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两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生活中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典例1(2014•江苏高考)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解析习近平主席强调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茶和酒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兼容的一面,这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选A项。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错误;④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答案A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命题点2矛盾的基本属性解题指导:明确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的原理表述第一种表述应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类似的表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第二种表述应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第三种表述应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提示前两种表述经常考查,第三种表述应用难度较大。分析回答时一般是表述完原理后直接用知识分析材料,重材料分析。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典例2(2014•重庆高考)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解析本题以中俄关系为背景,考查对立统一关系原理。题目范围限定明确,知识具体,准确表述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答案(1)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2)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1.(2011•广东高考)观察下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对点训练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解析题目要求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作出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体现了障碍与跨越的对立统一。A、B两项强调意识的重要性,D项强调量变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2.(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解析本题以机器人的使用给人带来的“竞争压力”为依托,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考查人和机器人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分析出人与机器人对立与统一的表现。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答案(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点整合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区别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征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个事物的个性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命题探究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4·新课标全国Ⅱ,222014·新课标全国Ⅱ,232014·北京高考,40(3)2013·新课标全国Ⅰ,192013·安徽高考,38(1)从近年高考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多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命题点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解题指导: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3)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了、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4)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提醒“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典例3(2014•新课标全国Ⅱ)“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解析③中矛盾的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观点错误,而且不能说谁优于谁,两者相互联结,密不可分。④中不能说个性起决定作用,两者相互联结,密不可分,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答案A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命题点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指导:全面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怎么做①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②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怎么做③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典例4(2014•北京高考)“十二五”期间,依据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