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学案:2.4探索世界的本质(必修4)【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考向动态1.依据自然界的物质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深刻体会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于人类活动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分析中国共产党遵循的执政规律,坚持科学执政。3.把握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基础知识梳理】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2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3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①“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A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②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③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4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要点名师透析】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1)区别:①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因此,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②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③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2)联系: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就没有了物质。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2.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3.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1)事物固有的联系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规律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无法直接感知。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3)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偶然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4)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4.“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1)区别①“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5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承认了他们的思想是“物质”的。(2)联系①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②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高考真题体验】1、(2011·江苏单科T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本题以名人名言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名言中可看到,名言包含的哲理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这一说法的只有D;A、B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不准确。【答案】选D。2、(2011·江苏单科T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解析】本题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哲学知识,角度新,体现了高考立足生活实际的理念。静止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体现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项最合适。【答案】选A。3、(2011.浙江文综T27)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利用生活事例入题,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特点。解题关键是明确“这”指代什么。“这”指代海水溶盐浓度保持稳定,关键字眼是稳定,这样不难选出③④项,其他都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4、(2011·全国文综T3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6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牧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①不符合题意。该地农牧民发挥自觉能动性,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从实际出发发展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不是为了完整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所以选D。【答案】选D。5、(2010·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