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五代文学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朝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2.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去的态度,由于国力的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持不同文化的兼容的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3.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4.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二、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入幕和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1.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漫游名山大川,丰富文学题材和表现领域;2.幕府生活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3.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陶冶情趣。审美趣味:清幽明秀格调。促进山水田园诗的发展;4.贬谪生活: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对于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三、唐代儒、释、道的融合,对唐文学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可唐诗的想象。佛教:1.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平和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2.唐代出现了大量诗僧;3.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道家:1.返归自然,自然的亲和力;2.神仙思想的影响。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1.表现领域,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2.情思格调,北朝的清刚劲健+南朝的清新明媚=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3.诗的形成,永明体→律诗。(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唐诗发展脉络(一)初唐(发展期)1.初唐早期宫廷诗人2.沈佺期、宋之问(律诗的定型,律诗的成熟)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陈子昂“汉魏风骨”(二)盛唐(鼎盛期)“盛唐气象”——热情洋溢、豪迈奔放、蓬勃向上1.李白——浪漫主义2.杜甫——现实主义3.田园诗:王维、孟浩然4.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2(三)中唐(延续期)1.韩孟诗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类2.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新乐府运动3.其他诗人(独树一帜)山水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李益、卢纶(四)晚唐(回光返照)1.杜牧: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怀古咏史诗数量多。2.李商隐: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3.其他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五、唐传奇兴盛在中唐,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唐人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写奇闻异事,故名。“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异于六朝小说”1.作意,“始有意为小说”;2.有较完整的情节结构;3.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特点1.题材多样化;2.富于人生情趣;3.以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4.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的发展,与诗歌的发展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唐传奇的表现艺术1.“作意好奇”,有闻加工,无闻虚构;2.艺术构思上奇异新颖、富于变化,使有限的文字生出无限的波澜,以曲折委婉的情节引人入胜。3.以精湛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工于白描式的肖像描写。4.在语言、辞采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唐传奇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六、唐初宫廷诗的流行原因:1.历史的积习和传统的惰性;2.与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关;3.和帝王的审美情趣有关。七、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八、五律定型(P188)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3九、边塞诗(崇高、阳刚之壮美)1.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2.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恩怨;3.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风光景色;4.放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5.揭示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等。十、李白的乐府诗创新意识: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2.用古题写己怀。十一、李白的绝句1.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2.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3.乐府民歌的影响,多具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十二、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2.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3.壮美与优美两种意象类型;4.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明丽爽朗的基本艳调。十三、李白的地位和影响(P227)人格力量、个性魅力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十四、杜甫的律诗成就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2.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3.浑融的境界与神出入化的技巧,炼字炼句上的成功;十五、杜诗的艺术风格1.主要风格、沉郁顿挫;2.风格的多样化。十六、杜甫的地位和影响(P242---243)十七、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代表: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同、耿湋、夏侯审十八、韩孟诗派1.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2.笔不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十九、柳宗元与刘禹锡作比柳宗元刘禹锡沉重昂扬内敛外扩4骨峭气雄淡泊简古风情朗丽二十、元白诗派中唐诗坛崛起的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派,重写实、尚通俗。二十一、白居易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存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补察时政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3.阐发诗歌特性,并结合这非特性强调诗歌的教育作用。白诗分类:1.讽喻诗2.闲适诗3.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4.杂律诗负面影响: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喻功用,从而将诗等用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二十二、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是指一种上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新型散文。古文运动是唐贞元和年间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场散文革新运动。“文以明道”二十三、韩、柳在散文创作上的开拓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2.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二十四、俗讲与变文俗讲:佛教徒依经文自俗众讲说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变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的得名与佛家所谓变相有关。用绘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文。二十五、晚唐三大问题1.宦官专权52.藩镇割据3.朝臣之争二十六、杜牧诗歌1.立意新奇,构思巧妙;2.叙议结合,情景交融;3.语言上既绚丽多姿又清新自然、晓明丽俊。二十七、苦吟诗人——贾岛、姚合徘徊吟哦的心境与殚精竭虑的态度与方法二十八、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凄艳)1.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在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就连其他一些诗,也常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幽深窈渺。2.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3.多义。4.大量用典。↓↓给予诗歌的重大推进: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诗境虚化。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的诗歌的发展上作出重要贡献。4.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二十九、词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外词牌:词的格式或名称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词的兴起1.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的关系。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2.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时曲子词大多为民间词作品,其拙朴的风格,保存了早期词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特征,还与酒令著词有关。三十、花间词《花间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供歌筵酒席宴演唱,内容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褥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气味。代表词人:温庭筠、韦庄6三十一、李煜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云:“词在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词。”1.李煜使用摆脱了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泄自己的深哀巨痛,这就使得词摆脱了在花间词樽前曼声吟唱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以直面抒情述志的诗体。2.在表现上,他多以白描的手法抒写了他的感受,使词的风格朝着清疏俊畅的方面发展,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在手法上,他长于用形象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上词的语言更加明净优美。宋代文学一、文化的高度繁荣1.崇文尚武的国策;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二、“文以贯道”与“文以载道”1.唐代,韩愈在倡导古文时提出“文以贯道”的思想,表明了对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的重视;2.宋代,柳开、石介、欧阳修等人都表示赞同;3.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仅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4.朱熹痛驳“文以贯道”之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的理论阐述。5.“文以载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三、宋代文人的性格特征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宋代士大夫虽然比唐人承担了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也受到朝廷更严密的控制,但并不缺乏个性自由。他们可以向内心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去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2.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3.审美情趣的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辨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贴近日常生活。↓梅尧臣、苏轼、黄庭坚四、词的兴盛7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2.由于宋王朝的财政措施,大量财富被集中起来供皇室和官僚阶层享用,“歌儿舞女以终天年”。3.宋人的生活态度,诗以述志,词以娱情。词体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4.词是宋代尤其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五、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骈文、四六、六赋、笔记文);2.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3.风格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4.题材向日常生活的倾斜;5.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六、宋词的总体成就1.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2.宋词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七、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王禹偁)2.晚唐体:宋初效法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寇准——晚唐体盟主)3.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刘筠、钱惟演)(声势最盛)“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体的衰歇: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2.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八、欧阳修对词的新变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