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论: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是什么”)辩证法:揭示了世界的状况及规律。(世界“怎么样”)认识论:揭示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整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是充满了矛盾的。所以,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当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系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3、系统优化的方法•自主复习要把握:•1.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2.理解联系的客观性。•3.把握联系的多样性•4.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5.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6.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7.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表明联系是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一、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①联系的含义:②联系的地位:③联系具有辩证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不等同于事物的具体联系。这种联系的双方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相互贯通。④联系具有可变性:(2)联系的特征:——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二、联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辨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又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三、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示】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思考:联系的客观性根源是什么?2、联系客观性的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提问】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但是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在联系客观性基础上),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四、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性能就不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等。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结论:把握多样性;分析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五、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依赖、密不可分A.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B.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C.两者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原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原理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总: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因此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观点。具体:整体:长远、过程,整(个),全世界、全局、目标部分:眼前、环节、阶段、某个要素、局部、步骤六、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2、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方法论的要求(1)(从实践方面来说)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原理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③要统筹考虑,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调整与优化结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结构优化,注重各个环节及关系等(09广东卷)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播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⑸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正是人类不尊重自然,导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因此,我们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不应仅仅看到眼前利益,更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09·全国卷II)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答:(1)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而各个部分之间的地位是不平衡的。三国时期荆州地区因其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整体中的关键部分,制约全局的形势,是兵家必争之地。(2)整体统率部分,任何部分的发展都离不开与整体及相关部分的联系。现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受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该地区带来发展的有利条件。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2.(08海南卷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感悟高考【答案】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点题、挂钩)部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辩证的联系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自主复习要把握:•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把握发展的实质。•3.什么是新事物、旧事物•4.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6.把握量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