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轮廓唐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唐代初期、初唐后期、盛唐时代、唐代中期、晚唐时期。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一、唐代初期:题材狭窄词藻华丽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题扩大格律定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送别诗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独标高格)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此送别诗借怀古而慨今,开送别诗抒怀咏志之先河)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此边塞诗一扫绮糜之风,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讲究格律,对仗工整。)初唐四杰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二、初唐后期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慷慨悲壮)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人生短暂人类绵久哀而不伤一种相似两地离愁情思浓烈哲理深刻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三、盛唐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1、盛唐诗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成两派:边塞诗:描写边塞征戍生活的;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2、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三、盛唐时代田园诗: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境界秀丽明净,充满勃勃生机,于宁静中略带几分禅意。《山居秋暝》为例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惜别的普遍感受)孟浩然善于用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浓郁的生活情趣。“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抒写羁旅之思。情景相生,“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边塞诗: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的边塞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塞下曲高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雄壮慷慨豪放健美早期不得意赠别作白描:深挚悲壮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实景:和平宁谧气氛基调:开朗壮阔虚景:化曲调蕴思乡盛唐前期诗人:张九龄(字子寿)、“吴中四友”---贺知章(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号“四明狂客”)、包融、张旭、张若虚。田园诗派:在一部分文人投笔从戎的同时,另外一部分人把目光投向了风光秀美的山水田园,寄情于山水,同样是佳句叠出,神韵天成。代表人物:孟浩然、王维(字摩诘,外号“诗佛”)、裴迪等。边塞诗派:唐王朝建立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边境战争频繁,一部分文人投笔从戎,把立功边塞、保卫疆土做为自己的志向。很多诗人有边塞生活的体验,诗中大量描绘了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抒写了将士从军报国的英雄壮志。代表人物:高适(字达夫)、岑参、王昌龄(字少伯)、王之涣(字季凌)等。李杜诗: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最高艺术。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类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背景开元、天宝之际,社会繁荣但潜伏危机。“安史之乱”,国家由盛而衰。内容多方反映转折期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记录国家变乱和人民苦难,同情受迫害者风格天马行空飘逸不群沉郁顿挫特点大胆夸张,奇特想象,感情瞬息万变,思想奔流激荡,句式结构变化跳跃。体裁多样,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骚无体不能、不精。诗歌创作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影响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四、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卖碳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关心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象。通俗易懂)《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李凭箜篌引李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描写音乐,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色彩)五晚唐及晚唐诗歌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进入晚唐,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晚唐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诗史,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也是李商隐。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即我们上个单元所学习的诗歌。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近体诗的形式主要包括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排律(五言、七言)。诗词的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律诗中的对仗规则:①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②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以上了解古代诗词的一般形式特点和朗读的一般节奏规律,其目的在于指导朗读和背诵,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背诵,强化了背诵要求,对诗词的学习而言,背诵尤其重要,背诵是领悟内容,进行鉴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的重要的门径之一,所以请同学们务必按要求自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