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学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及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经营原则,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本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济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1、商业银行首先具备一般的企业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有明确的经营对象;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和发展动力。2、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如资本构成资本比率、经营对象等。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二)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1、商业银行的成立实行特许制:商业银行由国家特许成立2.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性质,拥有法人地位。企业是经济组织,以营利为目的。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这三者也称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a、安全性安全性是指银行按期收回资产本息,避免经营风险,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按期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越高,安全性也就越高。实行这一原则对商业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b、流动性简单来说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顾客提存和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贯彻实行这一原则对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c、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如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他们就选择其他银行或退出市场。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概念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要求及其测定指标与方法,以及银行并购这一外延扩大银行资本的方式,并能应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和资产风险权数的计算方法。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资本不足,意味着将承担很大的风险。但如果资本过多,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如上图所示,我们用资本与资产比率r作横轴,表示商业银行资本量的大小;用银行经营成本C作纵轴。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少时,即资本资产比率很低时,资金成本较高,经营成本也较高。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多时,其经营成本也较高。而在中间的某一点银行的经营成本C*最低,这一点对应的资本量r*便是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银行各项资本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对此《巴塞尔协议》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一)测定指标1、资本与存款比率这一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的方法,在二战前较为流行,当时规定资本必须至少达到存款总额的10%。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这种方法克服了前一种方法没有考虑资金运用的不足,方便直观。但这种方法没有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也有其不科学性。3、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为了克服资本与资产比率的不足,商业银行又设计了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认为至少要达到15%以上,才算充足。所谓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线准备金在内的资产。用这种方法仍然过于简单化。(二)测定方法1、纽约公式(分类比率法)3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把全部资产分作六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1)第一组为实际无风险资产;(2)第二组稍有风险资产,权数为5%(3)第三组资产的风险权数规定为12%(4)第四组为较高风险资产,权数为20%(5)第五组为“有问题资产”,权数为50%(6)第六组为亏损了的资产或固定资产,权数为100%。这样把每一级资产金额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再相加,便得出相应的资本数量。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优点:对表内资产的风险划分比较精确。缺点:没考虑表外资产的风险,没有统一的资本比率要求2、综合分析法这种方法于70年代在美国出现,综合以下8个因素进行分析:(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2)资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盈余额;(4)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5)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6)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7)营业程序的有效性;(8)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综合分析法具有明显的非数量性和不确切性,而且相当繁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3、《巴塞尔协议》法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二)内容1、资本组成: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2、风险加权制:表内资产、表外资产3、目标标准比率:到1992年底资本充足率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4%。4、过渡与实施安排:到90年底要实现资本充足率7.2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6%。到1992年底实现目标。5、几个计算公式。总风险资产=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衍生工具风险资产表内加权风险资产=各表内资产帐内价值*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表外加权风险资产=各表外资产账面价值*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衍生工具风险资产=各(衍生工具资产账面价值*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当前风险系数*替代成本)*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二、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一)逐利性商业动机分析。这是最普遍的一类动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1、降低市场进入成本。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并购。2、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般而言,银行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使成本收入比%4%100加权风险资产核心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8%100加权风险资产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总资本充足率4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3、追求竞争优势的转移。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二)化解危机性动机分析。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化解危机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三)代理人个人动机分析;西方商业银行基本上都采取股份公司形式、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要面临为人(所有者)还是为已的道德选择。三、银行并购的成本分析(一)微观成本,即并购银行本身为并购所付出的代价1.直接的并购支出。银行并购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综合证券收购,每一种收购方式都会带来直接的并购支出。2.各种市场中介费用。银行并购需要多种市场中介机构的参与,比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团等,其中以投资银行的费用最高。3.整合成本。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作为两个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模式、财务资料、企业文化等诸方面都会有着显著不同,现在被合并成一家银行,就得对这些相异点进行整合。4.并购失败风险(二)社会成本1.过分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2.超大规模带来的经营风险银行并购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大银行也会破产,当其陷入困境时,对其营救更加困难,其破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范围更大,更容易冲击全球金融市场。3.金融监管困难对于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数目的减少使监管当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若干家大银行,另一方面银行并购后又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4.并购带来的大幅度裁员问题银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因而往往是通过关闭分行削减员工而达到的。三、银行并购的收益效应1.扩大规模,占领市场。2.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3.互补优势,实现协同效益。一是地区性互补。二是业务互补。三是产品交叉销售。4、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各种长短期借款的经营要点。掌握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并能运用存款成本分析、存款定价与存款营销的方法。一、存款的概念与重要性1.存款是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存入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账户上的货币资金。52.就商业银行来说,存款是收受客户交来的现款、票据或本行贷款的转账,并由此产生即期或定期偿付一定金额的义务的受信行为。(买入资本商品的使用权。)3.就客户来说,存款是以现款、票据或贷款的转账寄存于银行,并由此获得即期或定期一定金额的付现请求权。4.存款就其性质来说,它是社会商品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是商品和货币在转换过程中货币的暂时闲置。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间歇的货币资金。由此可见,存款来自于社会再生产过程,通过银行的再分配又运用于再生产过程。5.一家银行开办以后,单靠资本金是远远不够的,资本金也只能应付其固定资产、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购置,银行的职能作为信用中介,首先得有资金来源。6.存款是银行兴旺发达的基础。7.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存款是独特的一项,银行管理层和员工向企业和客户吸收支票和储蓄存款的能力是衡量公众对该银行接受度的重要尺度。四、存款工具创新: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1、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也就是说要依据银行存款所固有的功能进行设计,对不同的利率形式、计息方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