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论文金融机构管理论文流动性过剩约束下商业银行管理对策浅析摘要: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成因入手,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短期商业银行应通过信贷调控和结构调控的方法,而长期则需要战略调整流动性管理和加快推进贷款证券化进程等。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对策截止到2011年3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各存存款余额超过2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7%,①A股市值突破15万亿元——一系列重磅数据说明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流动性过剩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还暴露出可能恶化的趋势。消除过剩的流动性成为了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一)我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从2002年的8万多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0万亿元(参见图1),过高的存款余额不但支持了高投资率,同时也维持了经常账目下大规模的顺差。首先,居民储蓄率增幅虽然已有所下降,但由于国民收入增长不快,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公民养老等后顾之忧仍未解决,居民储蓄率仍处高位。其次,企业的储蓄率不断攀高。2007年,中国企业的储蓄率高达GDP的27.3%,较美国、法国等国高出近15个百分点,与日本持平。企业储蓄率高,用自有资金再投资的比例也就高。最后,政府储蓄率过高,政府收入的“超经济增长”。据统计,2008年我国政府储蓄占GDP的6%左右;而同期法国只有0.3%,印度为1.5%,美国为-0.9%、日本为-2.2%。政府的高储蓄率又导致了政府的高投资。(二)金融资源的供求失衡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下,流动性过剩表现为银行存贷差过高,货币供给量过大。普遍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客观上增加了资本价格的重估和上升压力,资产价格上升又形成“财富效应”。微观来看,过剩的短期资金,推动股价和房价上涨,正是表明没有更多的资产来满足获利资金。(三)经常项目顺差的不断扩大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之时,适逢全球产业转移和供应链重组,中国的市场容量、劳动力资源与加工能力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四)境外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外汇储备的增长又持续加大我国的汇率压力,使得全球热钱以各种身份源源不断地涌入,致使我国出现了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双顺差这一世界罕见现象。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一)削弱货币政策传导能力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而信贷投放却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这表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货币传导渠道受到阻滞。伴随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金融机构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使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动机和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在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下,信贷投放也更加慎重,甚至出现“惜贷”行为。流动过剩促使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央行票据,超额准备金率高。这样一来,即使央行通过放松货币达到放松信贷,也难刺激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货币传导的效力明显减弱。(二)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由于流动性困境的存在,商业银行面临着“盈利困境”,盈利空间遭受多重挤压。一是商业银行由于无法准确确定贷款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使得富余的资金通过贷款增长得以有效运用,信贷增长乏力,导致银行的利息收入明显下降。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带来银行一定程度的收益损失。三是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带来存款成本上升。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由于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倒挂,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呈现明显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逐步上升,进而挤压了盈利空间。(三)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价格过快增长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国内资金的易获得性,不仅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还造成国内房地产等多种资产价格飚升。目前,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国内银行贷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及各种地下钱庄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这造成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四)致使银行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将导致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比如滥用利率手段非理性争夺市场,银行之间甚至一家银行内部分支机构之间,通过互相降低贷款利率去争抢客户,尤其是对优质客户和战略客户降低信贷门槛,放松授信审批条件等,这些都将放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资金经营管理。三、商业银行的管理对策(一)商业银行的短期策略1.调整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要充分运用金融工具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把流动性管理与效益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可提高央行票据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也可扩大金融机构间的融资合作,以提高资金收益。要加强长期债券的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各家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形成产品多样化、期限合理化并能兼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资金结构。2.合理调整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结构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大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多,有较强议价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增加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种类。制定适当的信贷制度,设计出符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要加大对农业领域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以缓解由于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整体性过剩问题。(二)商业银行的长期策略1.把流动性管理纳入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金融市场的研究,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各银行存款和信贷增长变化情况及银行间市场的预测,定期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政策取向,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可能对各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对流动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流动性管理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2.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流动性管理的技术性很强,只有正确的管理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商业银行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构建本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体系,积极引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用于流动性管理中,延长流动性管理期间的时间跨度,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精细化程度,为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3.加快推进贷款证券化进程贷款证券化可将贷款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流通和转让的证券。目前提出的贷款证券化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良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按揭贷款证券化等等。贷款证券化可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可有效化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当然,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看,贷款证券化既有分散风险的一面,同时也有传递风险和扩大危机的一面。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进贷款证券化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科学地进行产品设计,增强信息透明度,设立有效的危机预防和隔离机制。只有这样,才可能利用证券化的优势来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4.大力推动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要改变存款立行的思维定势,拓宽资金运用的视野。银行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运用情况,实现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拓展资产的运用渠道。要加大经营业务从传统的批发业务向零售银行过渡。积极挖掘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别化服务。要改变资产负债结构和利率结构,努力实现金融产品创新。要拓展银行运作空间,增强主动负债的能力,减少或消除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敞口。注释:①数字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参考文献:[1]王建.中国货币流动性的过剩之迷[J].中国金融.2008(3).[2]郭树清.缓解流动性过剩须标本兼治[N].上海证券报.2008-03-21.[3]陈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金融研究.2008(10).[4]李稻葵.增加高质量资产的供给解决流动性过剩[J].商业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