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分析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用于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当时,借贷资本在公司资本中比重不断增加,需要借以判断客户偿债能力的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资本市场形成后,公司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的贷款人和股权投资者增加,财务分析扩展到为投资者服务。起初,投资者进行的财务分析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来,随着会计责任由“解除受托责任”向“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转变,投资者开始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帮助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决策。随着公司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经营者也逐步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取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财务控制,为公司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分析的目标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基础。因为财务分析主体是一个多层次构成的体系,所以,各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进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了解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状况和盈利能力;通过对形成原因的分析,决定如何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令人满意。投资者对公司的财产具有所有权,同时,也是终极风险的承担者。作为投资者,他们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最终风险承担者,他们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对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可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债权人可通过财务分析来评估公司的长短期负债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搞清企业的信用状况特别是财务信用状况;国家行政管理与监督部门,通过财务分析,一可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在企业的执行情况;二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看,它对于正确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着重要作用。财务分析通过对报表等资料的分析,可以准确地说明企业过去的业绩状况,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全面的反映企业现状,合理估价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和趋势,并对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产生正确的影响。6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变化的对比,计算差异额,分析和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差距,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比较对象的不同,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绝对数增减变动比较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分析及比率增减变动分析。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方法2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数据,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数、指数滑动平均法等,但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的同一类型报表加以比较。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前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的数据能表述正常的经营情况。(2)分析的项目应适合分析的目的。(3)分析时需要突出经营管理上的重大特殊问题。(4)比较数据不限于连续几期的财务数据,也可以将实际与计划数或其他标准相比较。(5)可以用绝对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比较。方法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也叫连锁替代法,它是一种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在测定某一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时,首先要以基期指标为基础,把各个因素的基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以实际数来替代,每次替代一个,就得出一个新的结果。在按顺序替代第一个因素时,要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保持基期水平。在按顺序逐个替代其他因素时,要在已替代过的因素的实际数基础上进行,其余尚未替代过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如此替代下去,最后一次替代指标就是实际指标。将每次替代后的指标与该因素未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就是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方法4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来说,用比较法所得出的信息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广泛。比率分析法,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其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环境分析对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商业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更多的受到财务环境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分行而言,其总行的信贷政策、财务资源分配政策、绩效评价政策等对其具有非常直接、明显的影响。只有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财务状况和业绩变动的深层次动因,从而正确的进行财务定性分析。(2)“三性”分析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进行日常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三性”进行分析也就自然地成为了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3)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分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在实行“总分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流动性”一般在总行层面内全行统一进行管理,进而在保证合理流动性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盈利性资产的比例资本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一般也由总行进行管理。商业银行分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分行财务分析主要就是对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4)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日常核算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系统化处理。在银行数据超“安全性”要求下,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很高,从而比较可靠。同时,也能比较快速的获取这些原始数据,从而及时有效地提供财务分析定量指标。2.5.1流动性指标存贷款比率。存贷款比率是将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进行对比。该比率越高,表明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银行的流动性就越低。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我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中长期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是银行1年期以上(含1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1年期以上(含1年期)存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表明中长期的流动性越低。一般不超过120%。流动性资产对全部存款的比率。该比率反映流动性资金需求和流动性资金供给之间的均衡程度。该比率越高,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越强。该比率一般应当保持在30%至45%左右。备付金比率。备付金比率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各项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包括人民币备付金比率和外币备付金比率两个指标,一般不低于5%。2.5.2安全性指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信贷风险、利率风险、资本风险等诸多风险。衡量银行的安全性,主要是看经营面临的风险程度。常用的衡量指标有:资本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贷款风险比率、拆借资金比率和固定资本比率。资本风险比率。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可以用于弥补资产损失和经营亏损。一般说,银行资本越充实,其安全性越高。但是,资本比率过大,其资本盈利比率就越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量。资本风险比率就是用来衡量银行资本和资产负债风险预期程度相比是否充足的指标。常见的资本风险比率有:(1)资本与资产比率。将银行资本与全部资产进行对比,用来反映银行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和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比率越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高,存款人的利益更有保障。但是比率过高也不足取。国际上普遍认为理想的比率应当在5%到8%、9%之间。(2)资本与贷款比率。将银行资本与贷款相比,反映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对银行而言,贷款的风险随时存在,银行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于保护银行免受贷款风险的威胁。国际上一般认为该比率在15%左右为宜。(3)资本与存款比率。将银行资本与存款相比,反映银行对存款的支付能力。保持适当的资本与存款比率,有助于防止因存款的过度增长导致银行负债过重,有助于鼓励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和较高的支付能力,加强安全防范。该比率一般以达到10%为宜,低于10%表明银行资本不足或存款过多,往往被认为银行信用过度膨胀,出现了经营风险。(4)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比率。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最低比率为50%,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中长期次级债务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同时还规定,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总风险资本比率应当达到8%,其中一级资本比率不低于4%,否则表明该银行资本不足,可能会导致经营风险,危及银行安全。(5)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指标,用来衡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能力。主要包括:资产加权前资本充足率、资产加权后资本充足率、资产加权前核心资本充足率。利率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是市场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率风险比率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率。该比率等于1,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为零。该比率大于1,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敏感性缺口为正缺口。预期利率上升,利率收入将大于利息支出,银行收益增加;反之,预期利率下降,则利差减少,银行利率风险加大。该比率小于1,则敏感性缺口为负缺口。预期利率上升,利息收入小于利息支出,银行收益减少。预期利率下降,则银行获益。因此,银行在保持经营安全性的前提下,在利率上升时应扩大正缺口,增加收益并减少支出。在利率下降时,则应扩大负缺口,以减少支出。贷款风险比率。贷款质量和分布对银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贷款风险的衡量,常使用下列指标:(1)不良贷款率。它是衡量贷款风险的综合指标。(2)贷款质量比率。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呆滞贷款不得超过5%,呆账贷款不得超过2%。2.5.3盈利性指标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非常重视。总资产收益率。也称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也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净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综合利差。是指平均贷款利率与平均存款利率的差额。表示存贷款业务的收益率水平,即“毛利率水平”。对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内银行而言,此指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费用效率。是指营业费用与营业净收入的比率。表示企业为取得单位营业净收入所耗用的营业费用,反映经营管理效率的高低。具体又可分为人工费用效率、业务费用效率、专项费用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