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划题及答案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希腊化荷马史诗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属于世俗封建贵族的文学。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它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类。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内容是歌颂骑士之爱,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叙事诗盛行于法国北部,描写骑士为了荣誉、爱情和宗教而进行的各种冒险。由于骑士生活在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下层,了解民生疾苦,仗义行侠,重视尘世爱情生活,要求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骑士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产生的市民文化,是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在非教会的世俗文化土壤中应运而生的。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接取材于现实,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它主要的创作手法是讽刺。作品语言生动鲜明,风格朴素活泼。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是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小说形式。它继承了中世纪骑士传奇的冒险主题,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主人公的流浪、冒险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幽默的社会风俗画。西班牙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色。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一个喜剧人物,是一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在他周围作者有意刻画了脚夫、贼盗、娼妓、游民、乞丐及农民、衙役各色人等的面貌和活动,通过这一“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历史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一个“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大学才子派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在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17世纪法国专制君主制时期的产物。因为他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故得名。其基本特征为政治上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思想上崇尚理性原则,艺术上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重视规则,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明晰,并严格遵守“三一律”。“三一律”:指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提出的创作规则,即在戏剧创作的情节、地点、时间遵守三个一的原则:一条情节线索、情节发生地点一个、时间一昼夜。它对整饬当时杂乱无章的戏剧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太绝对了,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物。启蒙作家创作小说不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而意在宣传启蒙思想。他们创造的人物往往是他们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言人。哲理小说具有十分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和批判性,因而成为启蒙作家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但又流于抽象化、概念化的弊端。狂飙突进”运动:德国18世纪70年代兴起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得名于剧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狂飙与突进》。在文学领域里它宣扬反叛精神,反对封建桎梏和顽固保守,争取个性自由,崇尚天才,并接受了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原始生活,强调文学的民族性,重视民间文学,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学的发展,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旗手,赫尔德尔是运动的理论家。感伤主义文学: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是18世纪后期产生于启蒙运动中的文学流派。感伤主义文学指18世纪后期发生在英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得名于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它产生于中小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越来越大的不满,反映了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感伤情绪。他们深切感受到启蒙运动的危机,因此,他们在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而崇尚感情,把感情看得高于理性。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同时对宗法社会表示留恋。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的文学小组。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创作了大量赞美大自然、表现神奇事物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故得名。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高。“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他的《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系列正面英雄形象。他们既是旧世界的叛逆者,又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者,他们都以个人的力量向社会挑战,脱离群众,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悲观的苦闷情绪。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得名。(195)“小人物”特指俄国社会中的小职员、小官吏。他们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又胆小怕事,逆来顺受,成为所谓“大人物”侮辱损害的对象。俄国一批有民主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塑造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腐朽,同情弱小者。普希金的短篇小说《驿站长》中的维林,开了俄国文学史上描写“小人物”形象系列的先河。“小人物”形象系列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果戈理《外套》中的巴施马奇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杰符什金;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科夫。“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沙皇政府和自己出身的贵族社会;有远大抱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总是一事无成,到头来还是无所事事。贵族视他们为叛逆,人民称他们为老爷,最终成为对社会和自己都无用的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奥涅金是“多余人”是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提出的。“多余人”形象系列: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乔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中国的“多余人”: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学史上的几个主要“多余人”形象是:鲁迅《伤逝》中的涓生;巴金《家》中的觉新;柔石《二月》中的肖涧秋;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曹禺《雷雨》中的周萍等等。人间喜剧人物再现法——就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现,一部作品只写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阶段,几部作品连在一起,才构成人物性格的完整发展史。《人间喜剧》的构思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既宏伟壮观,又完整统一。问答题:一、阿基琉斯形象二、俄狄浦斯王情节主题三、三大悲剧诗人的比较四、《神曲》主题,但丁思想两重性在《神曲》内容上的表象《神曲》在思想上的两重性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一点,《神曲》中表现得很明显。(1).对待爱情的态度:诗中写道:当但丁和维吉尔来到地狱第二层的时候,有两个灵魂双双向诗人飘来,他们是弗兰采斯卡和保罗,向他泣诉自己的遭遇。弗兰采斯卡奉父母之命,许配给贵族贾乔托为妻。贾乔托的弟弟保罗是一个美男子,常和弗兰采斯卡在一起读“圆桌故事”。爱很快地煽动了软弱的心,使他们热恋起来。后来,贾乔托发现了他们的隐情,杀死了他们。但丁听了十分感动,一阵心酸,竟晕倒在地。这里便反映了但丁的思想矛盾。(2).对待古代文化和古代学者的态度:(3.)对待教会的态度:(4).对待封建统治者的态度:(5).对待贝阿特丽采的态度:《神曲》在艺术上的两重性在艺术方面,《神曲》也同样体现出了“过渡的时代”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出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属于近代文学的因素。五、人文主义文学特征(各自的特征)1.文学创作方法意识的增强作家具有较强的文学创作方法意识。特别是在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视。如:一些人文主义作家坚持“艺术摹仿自然”这个从古希腊时就已出现了的现实主义观点。莎士比亚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塞万提斯说:“你只需做到一点: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真切,作品就愈好。”2.文学题材形式的革新抒情诗中的十四行诗体,在“诗圣”彼特拉克的手中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后经英国诗人萨利、锡德尼、斯宾塞等人的实践而更臻于完善。短篇小说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影响下,薄伽丘、乔叟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发展了故事体裁,注重环境描写,讲究结构的严谨和完整,注意人物性格的鲜明和个性化,也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长篇小说在中世纪骑士传奇的基础上,塞万提斯等人为后世的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以一个或几个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以广阔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多侧面、全方位地描写人生,揭示人性,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提供了范例;特别是,塞万提斯还在小说领域最先塑造了堂吉诃德这样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文学人物的创造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戏剧·散文在戏剧形式方面,人文主义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表现出天才的胆量:打破了由古希腊延续下来的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把悲喜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在散文方面,蒙田的随笔式散文和培根的哲理性散文,对后来的欧洲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3.文学民族特色的形成随着民族意识的产生,一些人文主义作家开始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民族风格。可以说,欧洲的民族文学正是此时形成的。六、堂吉诃德形象分析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堂吉诃德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他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另一方面,他又是荒诞不经的游侠狂。一方面,他是悲剧英雄,另一方面,他又是喜剧丑角。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由于骑士小说的毒害,堂吉诃德完全失去了现实感。在主观幻想中,他要通过恢复骑士道来铲除罪恶。他把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破败的客店当成了豪华的城堡,把羊群当成了军队……他猛冲过去,乱冲乱打。他不但拯救不了世界,拯救不了他人,反而给他人带来更大的灾难,甚至堂吉诃德的游侠行为也给自己带来了灾害,他不但遭到人们的讪笑,还时常挨打,甚至被打掉了牙齿,打断了肋骨。这些都说明,堂吉诃德的主观幻想与现实生活存在尖锐冲突,他的游侠行为与他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他的善良动机与客观效果正好相反。恢复已成为历史陈迹的游侠冒险行径与新的时代构成尖锐冲突,这违反常规的荒唐行为不能体现严肃的社会冲突,因而冲突的性质必然是喜剧性的,堂吉诃德形象的基本特征也必然是喜剧性的、可笑的。其次,堂吉诃德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堂吉诃德疯狂行为的背后,有着高尚的品德,伟大的理想和坚执的信仰。他以古代的“侠义”骑士为榜样,时时、处处以“救苦,扶危,济困”为己任。而且,堂吉诃德还是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热情传播者。只要不牵涉到骑士道,他的神志就十分清醒,他对社会的批判,对战争、法律、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的见解,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但是,堂吉诃德所追求的美好理想,虽然反映了历史的进步要求,代表了人民的合理愿望,在实际上却不具备实现的可能;这就构成了一种“悲剧性冲突”。这种“悲剧性冲突”,注定了堂吉诃德的性格乃至整个形象也是悲剧性的。总之,堂吉诃德形象既有喜剧性的一面,又有悲剧性的一面。塞万提斯既写出了他的可笑,又写出了他的可爱和可悲:可笑的是他脱离实际,在幻想的世界横冲直撞;可爱的是他品格正直,行为高尚,精神崇高;可悲的是他一片至诚为世人造福,却不为人所理解,收不到预想的效果。七、哈姆莱特形象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哈姆莱特性格的四个发展阶段1.“快乐的王子”2.“忧郁的王子”与“思考的王子”3.“延宕的王子”哈姆莱特身上具备着过渡时期的先进人物的特色,既有进步社会思想的一面,又有它本身幼稚阶段不可避免的弱点,而且还免不了存在旧思想的包袱。八、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以《哈姆莱特》为例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体现在:1.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莎士比亚的创作基本上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原则,在《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二场中,哈姆莱特关于演剧问题的一番谈话,可以代表莎士比亚本人的艺术见解:“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他强调艺术表现“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既不能过分,也不能懈怠。2.丰富、生动的戏剧情节第一、反映现实的广度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