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1-页共4页第二单元秦国商鞅变法第2课商鞅变法【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课堂六环节】一、“导”——教师导入新课。(2—3分钟)二、“思”——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3分钟)★新课探究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3.统一________。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4)普遍推行______。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合作探究】探究1、把握热点考向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2-页共4页考查点一从商鞅变法看改革的策略命题立意任何改革都要涉及对权力资源、利益的分配问题,这也是改革产生矛盾和阻力的主要原因。商鞅在变法中做了周密的部署,面对不同的形势、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当前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让我们汲取商鞅变法策略的历史智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材料一商鞅徙木立信图材料二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探究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2)联系现实中的法律制度的推行,你认为我们该从商鞅身上学习什么?探究2、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探究3、右图为“商鞅铜方升”,这与他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你认为他推行这一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探究4、商鞅变法如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3-页共4页三、“议”——请大家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学习内容,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考结果核对、复述、更正、补充以上的学习内容,还可讨论与以上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知识。(9分钟)四、“展”——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8分钟)五、“评”——教师点评共性问题,总结规律,拓展延伸。(9分钟)六、“检”——课堂检测。(3分钟)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4.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知识点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5.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7.九岁的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4-页共4页【知识拓展】1、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积极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司法什伍、连坐制度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习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2、当时的秦国为何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3、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积极:正确性(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法,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消极:从历史长河来看,造成文化典籍的损失。5、分析商鞅变法的核心、性质、成功原因核心:“农战”和“法治”性质:是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因为废除了包括井田制和分封制在内的奴隶制,确立了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成功原因:A.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顺应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变革要求);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力量对比:⑴秦孝公的重用和支持;⑵重农抑商政策令百姓温饱,人民拥护;⑶商鞅坚毅的精神、大胆审慎的态度。C.具体策略:⑴准备充分:对统治者和民众的宣传;⑵十年时间充裕:老百姓能接受;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5-页共4页⑶措施全面彻底:变法深入人心;⑷厉行法治:人民知所遵守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自主学习】一、1.法家学说2.魏惠王3.秦孝公治国平天下二、1.土地私有土地买卖2.耕织3.度量衡三、1.兼并战争2.(1)二十等爵(2)世卿世禄制(3)连坐法(4)县制国君(5)法经(6)社会风尚习俗一夫一妻小家庭【合作探究】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第(1)问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答案,商鞅之所以这样做是取信于民,为变法服务;第(2)问可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事件:“徙木立信”。原因:①商鞅的变法法令彻底改变了原有制度,容易让人产生怀疑。②战国时期的混乱让人们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任。(2)在现实中,政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以赢得人民的信任。2、变法图强。3、统一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央集权。4、(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课堂检测】1.B[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商鞅最初把目标放在魏国,但魏惠王没有重用他。]2.A[商鞅在魏国的境遇说明其出身与其是否受重用没有多大关系。商鞅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从而实现了理想。]3.A[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4.B[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6-页共4页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5.B[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宗室贵族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使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6.D[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7.D[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属于社会习俗改革。]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答案提示“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所倡导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答案提示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提示(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2)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查阅《史记·商君列传》,找一找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提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一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二是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采取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三是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执行;四是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2.请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观点,结合古史记载与近人意见,谈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究竟赞同哪一种观点。提示“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的土地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可以同意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学案日期(2014-12-11)编制:刘曼审核:历史组历史第-7-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