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嘉峪关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案例2012-7-3018:08:56本站原创宋振祖【字体:大中小】嘉峪关市以全力打造“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样板城市”为契机,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入手,按照“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整合资源,实行区域化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改革思路,积极探索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扁平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区域化党建的有效途径,有力助推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一、案例背景嘉峪关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和现实需要;是改革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社区组织构架、规范社区运行机制的的重要实践。随着嘉峪关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城市进入了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城市社区工作也面临管理服务、职能转换、运作模式等三方面矛盾,直接导致了社区功能弱化、居民参与弱化、居民自治弱化。旧模式难以适应新发展,旧路径难以破解新难题。若要在社区管理服务上有建树见成效,就惟有在“窘境”中“突围”,在变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必然催生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必须从社区抓起,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势在必行。特别是嘉峪关市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的同时,因势利导,创新社区工作理念,变传统管制为现代善治;创新服务内涵,变被动应对为贴近服务;创新工作路径,变分散管理为集约管理;创新工作手段,变手工操作为信息化支撑,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稳定和谐的基层服务组织。二、主要做法嘉峪关市在推动社区扁平化管理服务中,通过先行先试、精简层级、打造样板、整合资源、培育亮点、优化设置等做法,勇于改革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社区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一)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坚持先行先试,以社区扁平化管理,主动适应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新任务和居民群众的新要求。一是精简管理层级。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城乡所有社区(村)设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撤销街道办事处,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体制,社区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能。二是调整合并社区。以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和地域面积为主要依据,兼顾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围绕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圈”,调整划分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将现有的69个社区合并为30个社区。三是理顺管理体系。坚持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将原街道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下放到社区,把原街道行政职能收归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实行分片归口管理,建立社区与区直部门工作对接新机制。坚持合理分流、人事相宜,合理分流原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科学配置社区人员编制,配齐配强社区工作队伍。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设为正科级,配备1名正科级书记,3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每个社区平均配备25名工作人员。(二)优化社区组织构架。适应社区扁平化管理新体制,创新社区组织设置,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和“两新”组织在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党建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贫困对象联帮、文明小区联建,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一是实行社区“大党委制”。打破传统党组织隶属关系,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选聘社区内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委员,统筹抓好社区党建工作,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坚持从新体制下社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出发,加强和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市场+支部”、“楼宇+支部”、“商圈+支部”、“协会+支部”等模式,将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委管理;根据社区党员爱好特长、志愿服务内容、从业性质等,灵活组建便民服务型、维稳保障型等各类功能型党支部,增强社区基层党支部服务功能;采取“楼宇建党支部、单元设党小组”的方式,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三是加强社区党员管理。针对社区党员结构特点,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与原单位“双管”,对下岗、解除劳务合同、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接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协管”,组织引导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坚持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大力整合社区人力、党建、信息、文化、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与社区扁平化管理相适应的规范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运行体制。社区通过精简管理层级后,实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党委、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的构架。社区党委直接受区委领导,社区服务中心受区行政直接领导,居民议事会负责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筹区域内党务、政务工作,不再承担经济工作职责。二是强化运行保障。开展街道、社区公共资源的清理工作,整合、调整、新建15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将国有资产性资源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统一调配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大社区服务保障体系经费投入,按照“财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社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一类社区每年核拨10万元,二类社区每年核拨8万元,聘用人员工资由原来每月910元增加到每月2000元,同时缴纳“五金”。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在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办事服务大厅,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推行“一站式”办理和“精细化”服务。按照“一个满意”(居民群众满意)、“两个快速”(反应速度快、情况处置快)的要求,坚持“五定”(定岗位、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原则,大力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活动载体,不断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探索建立无偿和低偿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志愿服务团体,全面做好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逐步完善社区义务服务体系。三、活动成效嘉峪关市通过社区扁平化管理的成功实施,有效解决了政务部门间分散、分开、分立的现象,有力打造便民利民的质量体系、高效便捷的运行体系、长治久安的防控体系、文明和谐的宜居体系,初步实现了群众、社区和政府“三满意”。(一)社区服务管理日趋完善,共同打造便民利民的质量体系。全市各社区始终坚持以“创造一流业绩、打造一流队伍、提供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为目标,着眼于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一站式”办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首问负责制”、“365爱心行动”等举措,努力规范和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流程,广泛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大力评选“星级社区”和“星级社区工作者”,真正使社区组织建设、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优质高效、日趋完善。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民心、汇集民力、集中民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华社区通过推行“五心”(强化党建凝心、服务居民贴心、管理社区用心、倾听民意真心、繁荣文化润心)服务,在拓展“六个一”(“一站式”办理、“一刻钟”服务、“一揽子”居家养老、“一标准”工作规程、“一家人”社区关爱、“一支”爱心服务队)民生服务新模式上求创新。(二)社区资源整合日趋科学,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运行体系。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基础。全市通过对各社区物质资源的有力整合,实现了辖区内文化、体育场所等资源的共享共用,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力整合,充分挖掘社区有专长的各类志愿者、“五老”人员、文艺积极分子等人力资源,积极将青年志愿者引入社区,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力整合,依托“12345服务热线”等行政服务信息平台,在协助开展社区管理、社区保障等各类情况、信息、数据的发现采集、提供服务、隐患排查等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基础数据重复采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实现了资源效用和服务管理功能最大化。祁连社区通过建立社区QQ群和BBS——“小区论坛”,向社会公布社区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公开推行“六零工作法”(社区服务“零距离”、社情民意“零盲点”、关爱帮扶“零缺失”、矛盾纠纷“零激化”、服务质量“零差错”、工作成绩“零起点”),畅通居民诉求渠道,不断提升对社区“孤、寡、病、残、老、困”和流动人口(新市民)的服务效能。(三)社区治安状况日趋良好,共同打造长治久安的防控体系。全市各社区通过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筑牢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实现“一区两警两保安多联防”。建立定期排查和经常走访制度,及时掌握辖区情况,对影响稳定的隐患早发现、早排除,对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早化解、早处理。通过推行社区治安联防机制,把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与党组织设置网格化的要求相结合,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健全社区维稳工作网络和突发性应急处置机制。全市共设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小组98个、社区矫正工作站9个,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8%。昌盛社区以创建“平安和谐家庭、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组建了2警7联防治安巡逻队伍,并将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选聘网格信息员52人,聘请40名社区党员和8名在职党员,实行社区、辖区单位、商业门点全范围包干,无缝隙管理,共同构建定格、定人、定责、保稳定的“三定一保”模式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四)社区生活环境日趋优越,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宜居体系。全市各社区通过不断完善卫生、绿化、亮化、监控、娱乐、文体等设施,使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卫生监督员、科普小分队、义务巡逻队、文艺宣传队、文体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真正使社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绿化覆盖全面提高、安全出行通畅便捷、公共秩序井然有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居民议事会的设立,真正建立了政府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的议事决策机制,社区民主决策得到充分体现,共同营造出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科学文明、平安和谐的良好社区氛围。石桥社区按照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的“五化标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后路畅通工程。完成全村居民点改造260户,村内主干道4.25公里及居民区支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和联网。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对垃圾实行“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市处理”。同时,开通“绿色网吧”,建成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完成6个村民小组文化室的改建和新建,建成3个组的文化体育广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四、几点启示实践表明,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实施,方便了群众办事,解决了群众难题,受到了群众的肯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给人以深刻启示。一是“扁平化”管理是社会发展之需,党员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政府要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就要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条线管理转为属地片区管理,把职能逐步下放,在社区的层面上向居民群众提供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精细化服务。通过对新华、祁连、昌盛三个城市示范社区和黄草营、石桥、安远沟三个农村示范社区的随机抽查表明,居民群众对村(社区)党员干部满意率大为提高,党员干部在解决村(社区)各类矛盾中,充分发挥出“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百姓解愁”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扁平化”管理为社区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基层工作充满活力。从“老头老太红袖章”到“80后”活跃在社区一线,如今,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投身社区,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了新气息。历年来,通过考试选拔,共向全社会选聘480余名大学生到村(社区)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