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个主要农业地貌区土壤与稻谷微量元素空间变异规律研究作者:王琳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洪来.张卫华.王堃.LiuHonglai.ZhangWeihua.WangKun开垦对农牧交错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0)该文以农牧交错带由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地开垦的农田及其相应的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垦对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农牧交错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草地开垦后,其土壤特性出现颗粒组成粗化,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毛管持水力降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降低的现象;开垦导致了地带性草地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质量分数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需要.基于对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草地开垦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分析及对比,提出了在农牧交错带秋季收获时应该对作物进行高留茬处理并适当延后春季翻耕时间,以减少风蚀作用的负面影响;应该通过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方法来改善土壤性质,建议研究区应严格贯彻执行禁止对地带性草地的开垦,对已开垦的地带性草地应尽快实施国家提出的退耕还草政策;对于非地带性草地开垦的农田,应注重科学管理,合理利用.2.学位论文曹珍3种凋落叶淋滤液性质及对土壤吸附硼锌的影响2009森林凋落物作为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础。凋落物经雨水淋洗后,其淋滤液中的各种组分会对土壤性质和养分元素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华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凋落物分解迅速,土壤物质淋溶和迁移转化强烈,土壤微量元素硼、锌含量普遍偏低,研究凋落物淋滤液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对提高广东省人工林生产力和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养分管理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研究了藜蒴(Castanopsisfissa)、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三个树种凋落叶和其不同组合凋落叶的淋滤液性质的年动态变化及其对赤红壤吸附硼、锌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室内淋洗一年后,凋落叶的年失重率顺序为:藜蒴+尾叶桉(34.70%)尾叶桉(29.37%)三种混合(27.55%)湿地松+尾叶桉(14.68%)藜蒴(13.37%)藜蒴+湿地松(10.03%)湿地松(4.68%),其中藜蒴与尾叶桉凋落叶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分解作用。2、淋洗实验结束时,除全钾外,凋落叶的氮、磷和有机碳等含量均有所增高,表明凋落叶仍然处于分解前期的养分积累阶段。3、各凋落叶淋滤液的pH值在5.08—6.37之间,均呈酸性。不同种凋落叶淋滤液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尾叶桉凋落叶淋滤液pH值最低,年均值为5.47。4、阔叶凋落叶淋滤液的电导率、硼浓度和锌浓度较针阔混凋落叶和针叶凋落叶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上述三种指标在淋洗过程中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5、凋落叶淋滤液对土壤硼吸附性影响的月变化趋势明显,土壤从前三次淋洗实验的淋滤液中吸附硼,后三次淋洗实验的淋滤液使土壤硼解吸。各种凋落叶淋滤液对土壤吸附—解吸硼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加入外源硼溶液后,淋滤液对土壤的初级吸附—解吸硼量无明显的规律性。对土壤次级吸附—解吸硼量的测定结果为:除个别为负值外,土壤均又从溶液中吸附了一定量的硼,说明土壤硼的解吸是由淋滤液中的某种物质引起的。土壤对硼的初级吸附量与次级吸附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6、与硼相比,锌更易被土壤吸附,且较稳定。当无外源锌加入时,土壤从淋滤液中吸附锌,其吸附量与淋滤液中的锌浓度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凋落叶淋滤液处理的土壤吸附锌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加入外源锌和淋滤液后,土壤仍从加入的溶液中吸附锌,在一定范围内,其吸附量随加入的锌量增加而增加;对土壤次级吸附锌量的测定结果亦为土壤从溶液中吸附锌,说明土壤对锌的吸附能力较强,但土壤锌的初级吸附量与次级吸附量间无显著相关性。3.期刊论文刘增文.段而军.刘卓玛姐.冯顺煜.LIUZeng-wen.DUANEr-jun.LIUZhuo-majie.FENGShun-yu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2)在人工或天然纯林内,由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物质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充分认识和了解土壤极化的方向和程度对维持森林可持续发展和防止土壤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土壤极化的概念,提出了抗极化域(W)、抗极化度(R)、极化度(P)和极抗比(I)等土壤极化的表征指标,并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进入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进行了广泛测定和极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林地属于强度以上极化(│P│0.15)的土壤性质分别为:油松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小叶杨林地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性质;刺槐、旱柳和柠条林地的生物学、化学性质;沙棘林地的微量元素和生物学性质;紫穗槐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②除了油松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贫养化外,刺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柠条和旱柳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小叶杨、沙棘和紫穗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富养化和微量元素富集.③主要树种纯林抗土壤各种性质极化能力大小顺序均为小叶杨油松刺槐;相对于林木抗极化能力,油松纯林土壤各种性质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均在轻微之下(Ia≤O.40),小叶杨纯林均属基本稳定(Ia≤0.15),刺槐纯林土壤的微量元素极化程度严重(Ia=0.61)、生物和化学性质极化程度中等(Ia为0.47~0.54)、物理性质极化程度轻微(Ia=0.40).4.期刊论文邹长明.高菊生.王伯仁.申华平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化学性质和水稻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1)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分三个处理:NH4C1+KCl+KH2PO4;尿素+KCl+过磷酸钙;(NH4)2SO4+K2SO4+过磷酸钙.其土壤、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酸化、SO42--S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水稻系统微量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667kgShm-2yr-1)施用含硫化肥15年后已导致水稻土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不施硫处理SO42--S逐年下降,而施硫处理SO42--S有明显累积.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1998),土壤有效Cu、B、Mn及全Ca含量有增加趋势,全Fe有减少趋势,对有效Mo、Zn及总Mg似乎没有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特别是晚稻)吸收Fe、Mo、B、Mg、Cl,并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产量显著下降.可见,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可能影响水稻土性质进而影响水稻生长.5.学位论文郭军玲基于GIS的不同尺度下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2010科学管理土壤养分,合理施用化肥,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应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浙江省乐清市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分布及其空间变异规律,初步评价了土壤含量状况及其控制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因子,探讨了土壤养分分区管理和施肥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br (1)对乐清市1210个土壤样品的性质和养分含量监测结果统计表明,土壤N、P、K和中量养分元素(Ca、Mg、Si、S)的含量差异较大,速效磷具有强变异性,其它均具有中等的变异性。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EC、全氮、磷、钾的块基比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钾和中量元素均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根据土壤养分Kriging空间插值,其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pH和CEC表现出由东向西降低的趋势,有机质呈块状的分布。西部地区土壤多为酸性需注意改良,有机质、CEC含量中等偏低。大量元素速效养分的分析表明,土壤中氮含量丰富,磷、钾在局部地区不足,应适当增施磷、钾肥,施肥尚有潜力;中量元素Ca、Mg含量丰富;S含量中等偏低;绝大部分土壤缺Si。br (2)乐清市微量元素(Fe、Mn、Cu、Zn和B)的分析表明,Fe、B块基比.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Mn、Cu、Zn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引起。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各异,Fe和Cu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Mn、Zn表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B有连续分布的特点,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Fe、Mn、Zn含量丰富,Cu含量中等偏低,B严重缺乏,需施肥补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都影响着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Fe、Mn、Cu、Zn和B含量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灌溉水田含量最高,其次是滩涂和旱地。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对微量元素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br (3)合理的采样数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微量元素的样点减少50%至494个时,能预测其空间分布特征,且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分析测试成本。大量元素速效养分在能保证一定的预测精度下,尽可能的来增加采样点,降低预测误差。依据养分的分级标准,对研究区进行宏观分析显示,分区管理存在可能性,为农业生产的精确管理提供服务。br (4)典型乡镇乐成镇土壤监测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及N、P、K元素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中、微量元素中,Cu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可能是因当地工业的发展给土壤造成了污染;其它元素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图表明,镇域西部土壤大部分呈酸性;有机质和CEC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全磷、全钾呈现明显的连续分布,含量由东部向西部降低。全氮、大量元素速效养分无明显的分布规律,但含量都达到了丰富的水平。中量元素Ca、Mg有明显的连续分布的特点,S呈现块状分布的特点。微量元素Fe、Mn的空间变异呈现块状分布;Cu、Zn的空间分布特点不明显;B表现出明显的连续分布。Fe、Mn含量丰富;.Zn含量较充足;Cu、B含量缺乏,需施肥来满足作物需求。对微量元素含量的控制因素分析显示:地形、土壤类型和土壤中的养分均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影响。土壤类型对Mn、Cu的含量有着显著影响,水稻土中Mn、Cu的含量显著高于红壤;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可知,Fe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Mn、B与pH、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性,Cu仅与速效钾显著相关,Zn的含量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br6.期刊论文刘增文.段而军.刘卓玛姐.冯顺煜.LIUZeng-Wen.DUANEr-Jun.LIUZhuo-Majie.FENGShun-Yu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生态学报2009,29(10)在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内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极化.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几乎所有树种纯林的土壤性质均发生了中度(P>0.10)以上的极化,其中属于极强度极化(P>0.20)的性质分别为:落叶松和白桦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侧柏林地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华山松和辽东栎林地的化学性质和微量元素;刺槐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小叶杨林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不同树种纯林土壤的极化趋势分别为:油松林地发生贫养化和微量元素亏损;落叶松林地发生微量元素富集但却贫养化;侧柏林地发生富C、N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华山松林地发生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贫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恶化;刺槐林地发生富养化、生物学性质改善但却微量元素亏损、物理性质恶化;小叶杨林地发生贫养化、微量元素亏损和物理、生物学性质恶化;白桦林地发生物理性质改善、微量元素富集但却贫养化;辽东栎林地发生微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