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用户登录|加入收藏资源分类:课件教案试卷素材图片教学参考论文计划总结文书写作学科中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资源搜索:课件全部科目所有年级搜索首页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25《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第一部分(教室内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生:小组学习。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二十分钟,跟大家一起学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己学了,行吗?(学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生:(齐)夜莺的歌声。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生:是一种鸟。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一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生: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孩子“这里还有人吗?”小孩子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是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生: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生:没有。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学生看书)那小孩子在干什么?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吹口哨。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这一段的产人公应该是谁?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孩子,并让他带路师:要按你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生:应该是那个小孩子。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孩子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生:这一段讲小孩子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孩子带路。师: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生:愿意。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思行吗?如果说小孩子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说?生:小孩子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师:呀!这小孩子是“汉汗”!(笑声)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师:这是他在干什么?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孩子在干什么?生:小孩子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师:要是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生:诱敌。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学生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什么?生:带路。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生:讲小孩子让游击队歼灭敌人。师:如果还要用两个字(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生:歼敌。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生:又去诱敌。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生:又诱。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生:再诱。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孩子能干不能干?生:能干。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孩子很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生:(读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师:这就精彩了?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生:这是小孩子在骂德国兵的。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生:难言。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生答斥责),什么叫斥责?生答:很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孩子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生:敌人。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一些真的。让敌人看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打岔、兜圈子。从小孩子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现吗?生:巧妙。师:可以,还有吗?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机巧、奇异、又奇又巧等)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如果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生:写“对答奇”。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生:写“应对奇”。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生:写“应对”更像写诗。第一课时第二部分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谈怎么写?生:写“巧安排”师:编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没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生:写“应对巧”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听,都是往下压的语调。生:写“巧对答”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生:绕圈子。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话。这一下我们的任务可重了,每段都得写两句,最后出来两首诗?好吗?(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难啊!希望大家努力,把这两首诗写出来!现在开始再看第二段“带路”,孩子继续和敌人周旋。这一段文字少,很短,应该好搞一些,你来读一下吧!(学生朗读课文)师:孩子一边走一边学鸟叫,还用手打树枝,拾松果(做动作)你们觉得孩子怎么样?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从从容容,叫敌人不怀疑。生:这一段小孩子又说敌人是蘑菇,洋蘑菇。师:怎么看出来的?生:德国军官问小孩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孩装傻,说(读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这是小孩子在给游击传递情况,敌人的情况。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里怎么写(指黑板)?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这鸟儿在叫。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古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这就和上一句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的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生:可以。师:刚才说小孩子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生:送到了。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生:敌人被歼灭了。师:孩子怎样了?生:孩子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孩子不见了,哪个好?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学生举手)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们把它写上。(板书“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板送达敌被歼”——啊呀!这个“歼”字是第一声,和上面的“旋”“鹃”都是上扬的声调,读起来不好听。我们这样写吧,改成“歼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生:土匪、强盗。师:“歼德寇”行吗?(生答行,教师改写板书)第四段比较简单,孩子又去做什么?生:又学夜莺叫。师:对。(板书“莺声又起”)孩子又像原来一样去等谁?生:等敌人再来。师:是的。这个“等”我换一个字(板书“待”)行吗?生:可以。师:等敌人再来,(板书“敌”,与“待”字中间留一空)等待什么样的敌人?一个字。生:强敌。师:太夸奖他们了!生:顽敌。师:行!这个可以。(板书“顽”)还有第二首呢,也把这一句“莺声又起待顽敌”写上行吗?生:不押韵了。师:小小地变动一下就可以了。谁有这个机智?生:把“敌”和“顽”两个字换一下,变换一下位置,写成“敌顽”。师:非常好!(板书“莺声又起待敌顽”)太聪明了!我们一下子写出两首诗来,大家一起把它读一下,第一首。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应对奇,夜莺唱罢杜鹃啼。情报送达人不见,莺声又起待顽敌。”师:好,读第二首。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巧周旋,夜莺唱罢鸣杜鹃。情报送达歼德寇,莺声又起待敌顽。师:(看表)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用了二十三分钟,学习了几段课文的主要意思,但学习得比较粗。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答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学。这不分了四个组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看哪组的办法好。好了,现在开始自学,议论,下节课开始汇报。(学生分组学习,共学习十五分钟,教师组间巡视、指导)师:好了,时间到了,先下课,下课后没商量好的小组可以抽点时间再研究一下。下课。第二课时第一部分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本上台前)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生:(负责人)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师:角色怎么分配?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师:好吧,开始。(“学生”们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仿生学”——保护色!笑声)“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