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2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3.2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2、特点:(1)劳动者的劳动力归资本家使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为资本家的利益进行劳动(2)劳动成果——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二)价值形成过程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商品生产中劳动的作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商品价值=转移的以前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c+v+m(三)价值的增殖过程商品价值—预付资本=⊿G(剩余价值)(c+v+m)—(c+v)=m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一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四)剩余价值的来源1、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1)联系:价值增殖过程以价值形成过程为基础并为其延长(2)区别: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2、工人劳动时间的划分和剩余价值的来源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用于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成为剩余价值的来源。4(五)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二、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1、必要劳动2、非必要劳动(剩余劳动)三、资本1、资本的本质: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社会生产关系2、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划分生产资料价值随着生产资料物质形态的改变而转移到新商品中资本家预付的资本劳动力再生产出新价值3、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1)说明了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四、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公式资本主义商品价值=c+v+mc:作为不变资本转移的生产资料转移的部分v:补偿可变资本部分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m: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52、剩余价值率及其计算公式:(1)剩余价值率的概念: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表现资本价值增殖程度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又叫剥削率(2)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①m’=可变资本量剩余价值量=vm物化劳动表示剥削程度②m’=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活劳动形式表示剥削程度(3)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m’=vm∴m=v·m′规律:①可变资本不变,剩余价值量与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成正比;②剩余价值率不变,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量成正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3.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概念: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图示:2、绝对剩余价值与工作日长度的关系(1)关系: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长,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①物理延长(2)延长工作日的办法②提高劳动强度(3)工作日长度的决定因素:①工作日的最低限度:必要劳动时间A、生理限度②必要劳动时间B、道德和社会限度③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阶级力量对比15126hrs06必要劳动时间6hrs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12hrsm′=m/v=6/6=100%新工作日15hrs新剩余劳动时间m′=m/v=9/6=150%3hrs7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概念: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图示: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办法:降低再生产劳动力所提高劳动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生产率缩短必要全社会劳动生劳动时间产率普遍提高降低生产这些生活资提高劳动料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生产率3、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追逐(1)超额剩余价值:单个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所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2)个别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0612工作日12hrs6hrs6hrs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m/v=6/6=100%3hrs新必要劳动时间+3hrs新剩余劳动时间m′=m/v=9/3=300%8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初期起重要作用,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现代资本主义中起主要作用。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生产分配消费以剩余价值为各种剥削者对剩目的的生产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的消费对剩余价值的消费对生产剩余价值的消费93.4工资一、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在工人劳动后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似乎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批判]劳动不是商品:劳动要成为商品,在出卖前必须独立存在,显然该条件不成立如果劳动是商品,则其价值必然由劳动决定,此为无意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则按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不能得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失去基础1、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商品,所以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2、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二、工资的形式1、计时工资(1)概念: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2)劳动价格(计时工资的单位)=工作日时数计时工资额2、计件工资(1)概念: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而支付的工资(2)计件工资的基础是计时工资(3)计件工资=产品件数计时工资3、其他工资形式三、工资的国民差异1、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2、实际工资(1)概念:工人用货币工资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2)影响因素:①名义工资(正向)②物价水平(反向)③税负水平(反向)10第三章总结【知识结构图】CPm(价值转移)货币资本—=MVA(价值增殖)【基本概念】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资本、价值增值过程、劳动力商品、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工资【思考问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2、资本主义市场过程的劳动过程与资本增殖过程的统一。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关系。4、工资及工资的本质。C+V+MC+V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