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昌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昌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昌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文本总文本总文本总文本((((2009200920092009----2020202024242424))))昌都县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2008.1224导言1规划范围与区域背景1.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是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位于西藏东部,地处东径96°7′--97°9′,北纬30°6′--32°30′,东与江达、贡觉县为邻,南与察雅、八宿县毗连,西与类乌齐县交界,北与青海省玉树县和囊谦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地昌都镇,海拔3,200米。1.2区域发展背景☆昌都县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9万左右。☆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昌都县国民经济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2007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国民经济总值的31.18%、18.31%和50.7%。☆随着入藏交通,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及航空交通的改善,西藏地区旅游迅速发展。整个昌都地区旅游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旅游统计来看,昌都地区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不足1,400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9亿元。而同期西藏自治区全年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增长60%,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增长73.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5万人次,外汇收入1.3亿美元,分别增长1.29倍和1.31倍。☆位于藏东地区的昌都县拥有独特的康巴文化、宗教文化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结合其入藏门户的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旅游局委托修编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中,昌都县被作为作为区域节点来发展。但是,昌都县现有的旅游业发展基础薄弱,行业管理及统计等各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力应对迅速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2地域特性与规划理念2.1地域特性☆区位的特殊性昌都县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自清末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昌都县便一直是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5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生态环境特殊性昌都县位于横断山脉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边缘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呈“W”形,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最高海拔6,100米,最低海拔2,900米,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切割明显。昌都县属中纬度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高原寒温带季风性气候混杂,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腰森林茂密,山脚草木丛生,山谷则呈现出亚热带特征,雨热同季。旅游的发展需要解决污染处理的问题,旅游发展对生态的保护关切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文化特殊性昌都地区是康巴文化的发源地,而昌都又是昌都地区的中心。各种藏传佛教的分支都有,大小寺庙有40多座,嘎玛乡的手工艺闻名国内外。昌都镇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是昌都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如何协调旅游发展与当地文化的冲突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昌都县目前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基础建设薄弱,其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随着区域旅游的发展,昌都周边的县以及青海的玉树等地都争相以康巴文化和藏文化为主题发展旅游,加上其地理环境及自然风光接近,旅游发展区域同质化情况严重。☆政治特殊性昌都县是昌都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昌都镇是昌都县政府所在地,是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昌都地区行署所在地。由于维持国家社会稳定的需要,整个昌都地区还属于未开放地区。昌都作为进藏的东大门历来都是政治的冲突地带。☆人力资源特殊性昌都县域内人才缺乏,尤其是旅游人才缺乏。目前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前期,旅游专业知识较为欠缺,旅游服务、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2.2规划理念通过对区域背景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昌都地区有着独特的经济结构、政治背景及文化类型。昌都县发展旅游业是必然的趋势,该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整个藏东以及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旅游业及旅游管理基础薄弱、文化的特殊性、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有合理的理念来指导昌都县的旅游发展。一方面需要对国内旅游发展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另一方面要引入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具体的理念如下:6☆以本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为基础,寻求旅游业发展的内生模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个规划编制过程,通过旅游发展促进昌都县乃至昌都地区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和谐发展;☆引入文化生态规划理念,对文化类旅游产品进行原生态类的开发与控制;☆重视社区的利益;☆运用绿色规划理念,实现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入标准控制规划理念,对旅游产品开发、行业质量管理进行控制,构建旅游业及旅游管理体系。3规划依据3.1法规政策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6年第205号令发布,国务院2001年第334号令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2001年第16号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1999年第263号令)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国家旅游局2001年第15号令)旅游统计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1998年第10号令)3.2相关规划《昌都县城市规划(2001-2010)》《日通、妥坝、柴维、沙贡乡镇规划》《昌都县村村通道路规划》《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8月)《西藏昌都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8月)《西藏自治区旅游规划》(世界旅游组织版本和清华大学修编版本)3.3行业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4308-2003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5971-1995导游服务质量7LB/T004-1997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3.4统计数据《昌都地区2007年统计年鉴》《昌都县2007年农林牧渔年度综合统计报表》《昌都县国民经济汇总报表2007》此外,规划组在2008年9月25日至2008年10月5日对昌都县及昌都地区政府多个部门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研,对资源点进行了逐一勘察,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4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规划采用多国家、多地区、多专家组合的形式进行,学科上跨越社会、经济、藏学、环境、交通、土地利用等多学科交叉组合。其中涉及的主要旅游规划方法与其他辅助方法包括:☆综合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综合指标评价法、战略规划、PEST(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分析、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现象学分析方法、休闲旅游活动的社会学与行为学分析、市场细分下的客源发展前景预测、MP(市场-产品)矩阵导引下的旅游产品规划等。☆社区参与式规划法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分析,方参与式规划法。对社区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并让其参与战略制定等;☆区域分析与规划技术。5规划目标通过旅游规划促进昌都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把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昌都县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合理旅游体系建设,将昌都县建成昌都县及周边定位重点旅游发展区的中心。最终把昌都县打造成为藏东明珠,成为西藏旅游重镇。6规划成果☆总文本及图件,包括:《昌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4)》8资源图、交通图、分区图、线路图等☆概念规划,包括:《嘎玛沟旅游区概念规划》《昌都县城旅游概念规划》《朱角寺旅游区概念规划》9第一章昌都县旅游资源评价特征及评价1昌都县旅游资源概况1.1单体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按照该标准,昌都县旅游资源分类表如下:表表表表1----1昌都县旅游资源昌都县旅游资源昌都县旅游资源昌都县旅游资源分类表分类表分类表分类表主类亚类昌都县境内所拥有的类型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谷布神山;拉多沟、嘎玛沟旅游地;澜沧江源头;沉积与构造断层景观、褶曲景观、节理景观、钙华与泉华、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生物化石点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凸峰、峰丛、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岩石洞与岩穴自然变动遗迹重力堆积体水域风光河段扎曲河、昂曲河、澜沧江天然湖泊与池沼拉多沟高原湖、嘎玛乡湿地泉约巴温泉、若巴温泉、谷布神山温泉冰雪地嘎玛沟雪山、谷布神山等生物景观树木嘎玛沟自然保护区、约巴原始森林、面达乡原始森林、拉多沟自然保护区、草原与草地昌都县各乡牧区花卉地县域内各牧区草场花卉地、林间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扎曲河、昂曲河及澜沧江;拉多乡自然保护区和面达原始森林(雪豹、黄羊、黑熊等动物的栖息地)天象与气候景观天气与气候现象昌都县高海拔地区风景,如谷布神山、嘎玛寺周边等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小恩达遗址、卡诺遗址、达玛拉山恐龙化石遗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昌都战役、昌都战役指挥部、茶马古道线路、昌都古城、嘎玛寺、清真寺等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邛卡休闲度假村、如意休闲度假村;强巴林寺、向达寺、嘎玛寺、朱古寺及清真寺等;天津源头广场、酒吧及歌舞厅、昌都街及其周边商贸区等单体活动场馆辩经的场所、天葬台、歌舞厅等10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寺庙佛塔、各村塔形建筑物、天津源头广场、玛尼堆、修行洞穴、拉多沟水电站居住地与社区昌都古城、嘎玛乡和柴维乡手工艺村、昌都街、邦达家族故居、特色店铺、都都卡、通下村藏家乐归葬地天葬台交通建筑邦达飞机场、茶马古道遗迹旅游商品地方旅游商品藏餐(特色青稞、酥油茶、藏巴)、牛肉及其皮毛制品、各类藏药才、银器制作、唐卡制作、藏族服饰加工人文活动人事记录邦达家族;各世噶玛巴、帕巴拉·格列朗杰(主要为个寺庙活佛及其传说);艺术昌都地方戏曲剧团、昌都锅庄、昌都民歌等等民间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民间演艺、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宗教活动、庙会与民间集会、饮食习俗、特色服饰数量统计8主类25亚类87种基本类型从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昌都县拥有的旅游资源主类有8中,亚类25种,基本类型有87种(表1-2)。表表表表1-2昌都县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的比例昌都县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的比例昌都县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的比例昌都县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的比例区域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昌都县82587全国831155百分比(%)10080.6556.13首先,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列表中生物景观和地文景观分布较为普遍,而具有优势的是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其次,按照旅游资源丰度的标准,县级区域中,旅游资源类型比例达到41%-60%时为资源丰富地区。但从区域上来看,昌都县同本地区内的其他县、同紧邻的青海玉树县风光都较为同一,周边地区的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雷同性。从民族文化发展的地域性来看,昌都县具有较强的文化优势。1.2综合类型总结1.2.1具有地区级影响力的高级资源根据单体资源类型的总结,目前昌都县主要有以下六类旅游资源:☆风景奇特的神山圣水及藏族村落组成的独特文化景观资源,以嘎玛沟、拉多沟为代表,主要的资源载体有森林、神山、河流、温泉、寺庙和村落;11☆昌都古城等为主的古镇/古村聚落景观,主要载体为昌都古镇及茶马古道遗迹;☆强巴林寺、朱古寺、嘎玛寺、昌都清真寺为主的寺庙及活动等为主的宗教及文化遗产类旅游景观;☆唐卡、银器加工、铜像制作为主的手工艺以及藏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县域内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在拉多沟、面达乡、嘎玛沟等地;☆考古遗迹,小恩达遗址、卡诺遗址、达玛拉山恐龙化石遗址等这些主要资源在地域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适宜作为重点开发的产品。从比较优势看以文化类为主。以强巴林寺、朱古寺和嘎玛寺为例,这些寺庙的影响力覆盖了整个藏东,其他的如藏医药、唐卡画、银器制作的影响范围更加广阔,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1.2.2潜力资源资源自身的吸引力和特色级别相对较低,这些资源可以配合昌都县主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昌都县形成旅游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