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暨全国卷命题趋势研讨会课件历史学科复习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建文2016-9-11高建文成都市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多次参与省市重要试题命制多次参与省阅卷指导工作☆透析考情,明晰目标一、阅卷场反馈二、“国卷”突出特点、趋势☆☆优化策略,强化效率一、顶层导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二、实践层面:通史复习,有效训练☆透彻考情,明晰目标一、来自阅卷场的反馈数据分析(1)较易得分的①40(1)6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②45(1)50.3%;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③48(1)77.3%;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2)较难得分的①选修46、47,分别得分32%,30.1%②40(2)38.7%;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③41,38.1%;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分析(12分)细则分析(1)踩点与踩意结合。如40题:“以上各点类似的答法均可酌情给分。”(2)学科术语或基本概念、史实准确。如40题(1):“促进政权认同。(2分,巩固统治或者维护统治亦可给2分,答巩固统一不给分)”(3)答题规范。如41题:“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透析考情,明晰目标二、“国卷”突出特点及发展趋势1.严格遵循命题原则,命题日趋理性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①如:经济重心南移②初中新课标、新教材“新”在哪里?趋于理性:全卷难度从0.4左右调整到0.5左右【例1】(2014Ⅰ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例2】(2015Ⅰ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启示:①加强对考试说明及样题的研究;加强对初中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②通过进一步处理原典,围绕主干知识设计情景等措施,使得难度值低于0.25的选择题基本退出。二、“国卷”突出特点及发展趋势2.淡化覆盖率,主干知识反复考查【例3】以英国代议制为例(2010Ⅰ卷3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3Ⅰ卷·27)1699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015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2016全国·Ⅰ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启示:研究真题(特别是近年Ⅰ、Ⅱ卷和海南卷)、发现规律;找到高频考点,减轻师生复习负担。二、“国卷”突出特点及发展趋势3.素养立意,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解释和意义分析试比较以下两道题:(2012北京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2015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启示:摒弃学案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加强思维训练。二、“国卷”突出特点及发展趋势4.学术引领,助推教改如:非选择题2010年40题考查恩格斯的前资本主义论述2011年Ⅱ卷41题评西方崛起2012年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4年41题教材目录修订和比较2016年Ⅲ卷41题自开商埠……如:选择题2011年:Ⅱ卷31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期间的“东南互保”2013年:Ⅰ卷31题考查胡佛干预经济危机;Ⅱ卷25题考查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30题考查抗战期间国统区土地政策变迁2014年:Ⅰ卷32题考查雅典公民没有自由2016年:Ⅰ卷35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影响……◇启示:多研究、学习;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多维视角观察;切实贯彻“用教材教”。【例4】以魏晋南北朝为例现象:①物质文明:南方开发;南北服饰、饮食习俗互鉴;均田制、租调制实施;②政治文明:在制约门阀世族对中央权力的垄断中,南朝滋生了三省六部制;为扩大统治基础,对州郡所举秀才进行测试,这是科举制的萌芽;以儒入法发端于汉末,魏晋南北朝强化,至唐代形成“一准于礼”的典型封建法律—唐律。③精神文明:“胡汉杂糅”,输入刚健、质朴的文化因子;儒道佛三家激荡,影响文化特质。结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魏晋南北朝具有重要地位,为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奠定基础。问题设计设计1:曹操兵发宛城途中,坐骑受惊践踏了麦田。按令当斩,执法官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操乃割发代首。三军悚然,无不恪遵军令。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B.同罪同罚律令深入人心C.严刑峻法有助汉室匡复D.曹氏集团弃儒崇法思想设计2: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C.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参考答案:AB二、“国卷”突出特点及发展趋势5.立德树人,凸显育人功能两个文献:①2014年,教育部于制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2号)》。②2015年,国家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一点四面”:一点指:“立德树人”。四面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启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标杆):①优化教学内容。如传统革命史观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共奋斗史就益发重要。如苏联建政与建设的历史。②合理处理时政热点问题。③直接帮助解答试题。【例5】(2016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为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016Ⅲ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国卷”突出特点及发展趋势1.严格遵循命题原则,命题日趋理性2.淡化覆盖率,主干知识反复考查3.素养立意4.学术引领,助推教改5.立德树人,强调育人价值☆透析考情,明晰目标☆☆优化策略,强化效率一、根本导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二、实践层面:通史复习,有效训练☆☆优化策略,强化效率一、根本导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一)以立德树人为标杆优化教学内容1.先秦三大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春秋战国之“巨变”。战国末百家由争鸣走向融合。2.秦汉制度创新。3.魏晋南北朝,儒学强化,如进入法律,深刻影响人们观念,如曹操割发代首。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萌芽及士族制度的本质。4.唐宋制度创新、经济重心南移及影响、宋租佃制及市民社会。5.明清江南社会变革及同期中外对比,如经济、科技、思想、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重农抑商与重商主义等。6.晚清(1840-1912)之社会转型:经济、政治(包括外交条约体系的建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6.晚清(1840-1912)之社会转型:经济、政治(包括外交条约体系的建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7.北京(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再认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深度转型。袁世凯之再评价。北洋时期文化繁荣现象(新文化运动再认识)。8.民国政府时期(1927-1949)。客观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及效果,如抗战其的准备(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联系)、抗战期间的持续抵抗及土地政策和民众动员、抗战期间开辟滇缅战场及贡献、收回利权的斗争等等。9.1950-1965。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950-1952,改革;1953-1956,合作社、改造;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1960年冬天开始的“调整”;1965年经济恢复。工业化;城市化;外交(冷战背景下的中苏、中美关系及其影响)。10.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与发展农村:1978启动(地方自发,安徽、四川敢为天下先;中央决策);1980年争议中,中央定性;1983推广至全国。理解责任制与现代农业之关系。城市:1984年开始,松绑,增强企业活力;1987年,扩大经营自主权;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股份制。11.古希腊、罗马希腊民主政治:在理解其创造性之后,更要了解其落后性。比如“公民是城邦的动物”,特别强调公共利益,忽视个人利益和自由。又如直接民主带来的程序正义,而结果上的非正义。古罗马法:注意其积极性。如私法精神,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如理性精神,强调公平、平等。1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渐进性、时代性和国情决定的独特性。英国:1689权利法案、1701王位继承法、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法国:代议制的渐进性。德国:“错位的现代化”。13.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14.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生活(衣、行、信息沟通、价值观、自由婚恋、职业技术教育)世界市场问题。经济思想(政策)问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私人垄断→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15.人文精神。近代科学。16.当代国际关系一、根本导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二)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6】(2016Ⅰ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