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高中2016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政治2015.07文科综合全卷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其中,1至4页为政治部分,5至8页为历史部分,9至12页为地理部分。试卷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政治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就应成为哲学家。这一观点强调A.哲学可以为管理提供巧妙方法B.管理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D.管理科学对哲学的基础作用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③气者,理之依也理生万物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习近平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好各项工作的看家本领。这一要求是基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能够①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作用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③减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所导致的失误④把哲学思想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据此回答4—5题。4、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坚持走高质量、广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选项蕴含的哲理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②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解剖麻雀,抓好典型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5、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就如何保护好古建筑,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诗句“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与古为新”体现的哲理是①既肯定又否定,既否定又肯定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2015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光学年”,以纪念人类在光领域的重大发现。早在1015年阿拉伯学者推论出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0世纪中叶贝尔实验室研发了太阳能电池技术;21世纪激光和量子技术的应用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光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说明的哲理是①科学实验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客观事物阻碍人的实践活动④探索真理是认识世界的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提到对待战争的态度时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下列选项蕴含的哲理与此一致的是①凡事需要吃一堑,长一智②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③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受益于传统年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造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800多幅画作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14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多幅在《美术》、《艺术世界》等国内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①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③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据此回答10—12题。10、2015年是宏观经济政策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将会有所变化,如财政政策要在如何更积极有效上发力,同时也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重大改革进展。这一变化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③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之所以对政府权力做“减法”,是因为①“减法”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结果②“减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③“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联系的环节④“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12、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列关于我国上述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③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32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等科学理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市区,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10分)材料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0分)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已成消费时尚。从化妆品到食品,从建材到家具等的生产都已逐步引入了“无添加”的绿色理念,研发“无添加”绿色产品。甚至一向以色彩绚丽作为卖点的涂料产品都加入其中,比如某商品“无添加”系列墙面漆,采用了“无添加净化高科技”,在产品配方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为添加甲醛、苯及其他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扩大市场占有率、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效果。(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12分)材料二某市出台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本市“十二五”规划的空间布局,做好总体规划;依托该市的工业特色,围绕服装、阀门等行业规划好专业市场,围绕绿色、健康主题开发“一日游”、“二日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塑造良好商务环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优化全市的法制、治安环境,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平安、和谐、愉悦的投资消费环境;围绕培育消费热点,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等领域发展。(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体现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哪些道理?(8分)眉山市高中2016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参考答案2015.07一、选择题。1~5CBBCD6~10AADCB11~12DC二、非选择题。13、(1)①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求真务实地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分)③面对新形势,提出司法新举措,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既反对了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了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2)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围绕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的总自标展开。(3分)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考虑法律规范、实施、监督、保障等体系的综合配套。(3分)③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2分)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3分)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依法治国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3分)③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依法治国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分)④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依法治国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14、(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从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利于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3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企业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加快发展。(3分)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企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3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③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联系的多样性、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