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A)mkTx32v.(B)mkTx3312v.(C)mkTx/32v.(D)mkTx/2v.[]2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A)将升高.(B)将降低.(C)不变.(D)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3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A)p1p2.(B)p1p2.(C)p1=p2.(D)不确定的.[]4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2)、(4).(B)(1)、(2)、(3).(C)(2)、(3)、(4).(D)(1)、(3)、(4).[]5玻尔兹曼分布律表明:在某一温度的平衡态,(1)分布在某一区间(坐标区间和速度区间)的分子数,与该区间粒子的能量成正比.(2)在同样大小的各区间(坐标区间和速度区间)中,能量较大的分子数较少;能量较小的分子数较多.(3)在大小相等的各区间(坐标区间和速度区间)中比较,分子总是处于低能态的概率大些.(4)分布在某一坐标区间内、具有各种速度的分子总数只与坐标区间的间隔成正比,与粒子能量无关.以上四种说法中,(A)只有(1)、(2)是正确的.(B)只有(2)、(3)是正确的.(C)只有(1)、(2)、(3)是正确的.(D)全部是正确的.[]61mol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时,其内能为(A)RT23.(B)kT23.(C)RT25.(D)kT25.[](式中R为普适气体常量,k为玻尔兹曼常量)7假定氧气的热力学温度提高一倍,氧分子全部离解为氧原子,则这些氧原子的平均速率是原来氧分子平均速率的(A)4倍.(B)2倍.(C)2倍.(D)21倍.[]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p1,V1,T1的平衡态,后来变到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p2,V2,T2的终态.若已知V2V1,且T2=T1,则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论经历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对外净作的功一定为正值.(B)不论经历的是什么过程,气体从外界净吸的热一定为正值.(C)若气体从始态变到终态经历的是等温过程,则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少.(D)如果不给定气体所经历的是什么过程,则气体在过程中对外净作功和从外界净吸热的正负皆无法判断.[]9一物质系统从外界吸收一定的热量,则(A)系统的内能一定增加.(B)系统的内能一定减少.(C)系统的内能一定保持不变.(D)系统的内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或保持不变.[]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1)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2)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3)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4)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以上正确的断言是:(A)(1)、(3).(B)(2)、(3).(C)(3).(D)(3)、(4).(E)(4).[]二填空题111mol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贮于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这瓶氧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J;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J;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J.(摩尔气体常量R=8.31J·mol-1·K-1玻尔兹曼常量k=1.38×10-23J·K-1)122g氢气与2g氦气分别装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封闭容器内,温度也相同.(氢气分子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1)氢气分子与氦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之比HeH/2ww=__________.(2)氢气与氦气压强之比HeH2pp=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气与氦气内能之比HeH/2EE=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平衡状态下,已知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为f(v)、分子质量为m、最概然速率为vp,试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1)pfvvv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vvvd2102f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处于平衡态A的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若经准静态等体过程变到平衡态B,将从外界吸收热量416J,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将从外界吸收热量582J,所以,从平衡态A变到平衡态C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15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使其体积由V1膨胀到2V1,分别经历以下三种过程:(1)等压过程;(2)等温过程;(3)绝热过程.其中:__________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____________过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__________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多.16右图为一理想气体几种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其中MT为等温线,MQ为绝热线,在AM、BM、CM三种准静态过程中:(1)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___过程;(3)气体吸热的是__________过程.1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作功为200J.若此种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气体,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___________J;若为双原子分子气体,则需吸热______________J.18一定量理想气体,从A状态(2p1,V1)经历如图所示的直线过程变到B状态(2p1,V2),则AB过程中系统作功W=_________;内能改变E=_________.19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1∶m2=__________,它们的内能之比为E1∶E2=__________,如果它们分别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对外作功之比为W1∶W2=__________.(各量下角标1表示氢气,2表示氦气)CBAQpVOMTpOVV12V1p12p1AB20如图,温度为T0,2T0,3T0三条等温线与两条绝热线围成三个卡诺循环:(1)abcda,(2)dcefd,(3)abefa,其效率分别为η1____________,η2____________,η3____________.三计算题21容积为20.0L(升)的瓶子以速率v=200m·s1匀速运动,瓶子中充有质量为100g的氦气.设瓶子突然停止,且气体的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瓶子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求热平衡后氦气的温度、压强、内能及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各增加多少?(摩尔气体常量R=8.31J·mol-1·K1,玻尔兹曼常量k=1.38×10-23J·K1)22一超声波源发射超声波的功率为10W.假设它工作10s,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被1mol氧气吸收而用于增加其内能,则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普适气体常量R=8.31J·mol1·K1)23试计算由2mol氩和3mol氮(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比Cp/CV的值.24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p0=1.2×106Pa,V0=8.31×10-3m3,T0=300K的初态,后经过一等体过程,温度升高到T1=450K,再经过一等温过程,压强降到p=p0的末态.已知该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与等体摩尔热容之比Cp/CV=5/3.求:(1)该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Cp和等体摩尔热容CV.(2)气体从始态变到末态的全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普适气体常量R=8.31J·mol-1·K-1)25如图所示,AB、DC是绝热过程,CEA是等温过程,BED是任意过程,组成一个循环。若图中EDCE所包围的面积为70J,EABE所包围的面积为30J,过程中系统放热100J,求BED过程中系统吸热为多少?261mol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可逆循环,联结ac两点的曲线Ⅲ的方程为2020/VVpp,a点的温度为T0(1)试以T0,普适气体常量R表示Ⅰ、Ⅱ、Ⅲ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2)求此循环的效率。(提示:循环效率的定义式η=1-Q2/Q1,Q1为循环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2为循环中气体放出的热量。)pOV3T02T0T0fadbcepVOABEDCp09p0apVOV0ⅡⅢⅠbc27如图所示,abcda为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求:(1)气体循环一次,在吸热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的热量;(2)气体循环一次对外做的净功;(3)证明在abcd四态,气体的温度有TaTc=TbTd.28一卡诺热机(可逆的),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127℃、低温热源温度为27℃时,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8000J.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10000J.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1)第二个循环的热机效率;(2)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29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T-V图所示,其中c点的温度为Tc=600K.试求:(1)ab、bc、ca各个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2)经一循环系统所作的净功;(3)循环的效率.(注:循环效率η=W/Q1,W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作的净功,Q1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ln2=0.693)30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作卡诺循环,已知循环效率η=20%,试求气体在绝热膨胀时,气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几倍?Oadcbp(×105Pa)V(×103m3)2312T(K)V(103m3)O12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