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八单元教材解读第一部分:单元简析及各课知识点分析•感谢周老师和新塘小学、长征小学等老师的努力,帮我们把两个单元的知识点罗列得非常细致。我们可以拿出书来一一熟悉。单元简析:课时安排单元专题主要方法重点知识点的要求重点目标设定第七单元11——13课时成长的故事1.修改作文。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1.认识四字词。2.修改作文,认识修改作文的符号。3.写信、写信的格式。4.古文。1.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2.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以深刻的语句。第八组10——13课时科技成就1.综合运用阅读方法,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2.乐于讨论、交流。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4.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1.小练笔。2.诉说演化过程3.寻找准确表达的语句。4.想象作文。5.纠正错别字。1.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复述演化过程。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字:识8个,写12个词语帝国主义等•多音字:【模】、【喝】•近义词:得意扬扬——神气十足耀武扬威——张牙舞爪•反义词:左顾右盼——目不斜视•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过渡段:第9自然段•写作特点:用三次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写作结构: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第二次是过渡段。•段落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6•理解课题:弄懂“中华不振”的含义及原因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生字:认识7个,写13个词推荐等•多音字:【圈】•形近字:燥、躁。晖、辉。署、暑。竟、竞。•近义词:蕴含——包含燥热——炎热•反义词:质朴——浮华•比喻句:1、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如春风拂面。2、夏日的燥热……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闪烁着迷离的光点。3、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显得虎虎有生气。•含义深刻的句子:1、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2、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照应标题:“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照应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质疑: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又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呢?•这美的意境不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叶老人格的美。•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记叙为主,夹叙夹议。•认识修改作文的符号27《乌塔》•生字:认识6个,•多音字:【塞】、【挣】、【单】【假】•近义词:惬意——满意•反义词:疲倦——精神匆匆——姗姗•理解句子: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写作方法: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2)对比:和作者、和中国孩子•写作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生字:认识7个•多音字:【强】【曾】•近义词:冒昧——唐突•反义词:摆脱——陷入•重点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碰钉子,摔跟头”的比喻义•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与人交往的道理;•结构: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信封的格式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1、说、写自己或他人成长的故事;•2、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3、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修改作文•日积月累——积极对待人生的古代名句。•[设问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排比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用]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对比句]1、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20世纪: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29《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字:会认的字赖、耕、潜、舶、哲;•四会字:改、程、赖、耕、驾、幻、潜、核、控、联、哲、归;•词语: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联系、因特网、原子核、哲学家;•同音字:联、连。驾、架。折、哲。唤、换。程、成。•形近字:观、现。赖、懒。幻、幼。勿、忽。核、该、孩。归、妇•结构层次:1、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述人类一百多年科技的发展。•2、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30《电脑住宅》•生字词:会认的字:仓、储、烹、盗、综、判;•多音字:[供]gōng供给;gòng供养。[乐]yuè音乐;lè快乐。[曲]qū弯曲;•qǔ乐曲。[调]tiáo空调;diào调动。[教]jiāo教学;jiào教育。•同音字:苍、仓。综、宗。•结构层次:1、文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电脑住宅。•2、层次:先总体说明住宅的装置和使用情况;再分部分说明电脑住宅中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最后总结电脑住宅中电脑的特点。31《飞向蓝天的恐龙》•生字:会认的字:钝、凌、仅、绘、吨、敏、捷;•四会字: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词语: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多音字:[长]zhǎng长大;cháng长久。[空]kōng天空;kòng空闲。[卷]juàn试卷;juǎn卷尺。[重]chóng重新;zhòng重量。•同音字:凶、汹。绘、汇。•形近字:吨、钝、顿。描、猫。凌、陵。鸽、鸡。•[比喻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排比句]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过渡段]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的过程吧!•[语言准确的句子]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层次:•1.通过比较,提出假说:在中生代恐龙的一支可能演化为鸟儿,并介绍这一过程。•2.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中生代恐龙演化为鸟儿的大致过程。•3.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愿望。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生字词:会认的字例、筛、辐、汰、肴、尿、碱;•多音字:[差]chā差距、chà差不多chāi出差•形近字:例、列。幅、辐减、碱态、汰。•[疑问句]1.那么,航天飞机为什么要带上这些植物种子呢?2.它们也能向我们描述美妙的太空之旅吗?•[设问句]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拟人句]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语言生动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象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层次:•1.点明题意,明确要说明的对象是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种子。•2.介绍种子发生的变化及原因,还有用处。•3.点明中心,赞颂勤劳的科学工作者。语文园地八•运用已学的好词:•词语:改观、依赖、寄托、幻想、洞察、联系、凶猛、轻盈、敏捷、描绘•词组:呼风唤雨出乎意料腾云驾雾归根到底欣喜若狂形态各异•修改错别字:百依百顺默默无闻有备无患其乐无穷第二部分:教学思考与建议:•一、个人教学思考:•低年段要把字词句扎实地抓好,养成基本的语文学习基础和习惯;高年段要在语言上咬文嚼字,反复理解、品读、感悟、运用,要把语文教学置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大容量记忆积累的过程。1、咬文嚼字,着力培养学生语感。2、泛读精抄,抓好摘录笔记和批注的训练。3、读写结合,练笔不辍。4、强化写字,心正字端。单元教学建议:•第七单元:•本单元主题是成长的故事。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3、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课的教学可以抓住“惩处”一词切入,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通过朗读渲染后,可以请学生考虑分析当事人及旁观者的内心: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周恩来沉思什么?•惕厉以警志,深思而后行,有了学生切身的体会,这样周恩来的形象可能就会在学生心中更丰满了。•本课的练习着眼之处较多,课堂上可以以“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来作为小练笔,以“成长”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准备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推荐读梁衡的《大无大有周恩来》,课后以寻找名人立志的故事为主题布置作业,以专题故事会的方式进行汇报,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完成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个人在教学的时候,会抓住“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在了解作者的感受的时候,可以体会描写景特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本课的课堂练习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乌塔》•本文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这一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寻找、朗读,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就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谈谈自己的见解。观点可能会有很多,但要注意引导认识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是年段教学的要求,但也需要合理引导,最好是引导为辩论,引导为文字对抗。这样不寻求结果的唯一性,却在过程中让学生能得到语文能力的充分锻炼。练习的效果也出来了。周老师提出要做到“一课一练”,我想这个“练”也不局限于字词与写作,课堂即是学堂,上课就是练习,我们可以精选一个侧重点,合理组织,充分达到练习的效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章主要训练书信的格式,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利用书信进行沟通,我准备把这课提前到开学初上,设计的训练是给他们讲一个中学生到幼儿园做义工的故事,引导他们评价,并结合本文,讲明“善”与“付出”的意义,让学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一年级新同学写一封信。第八单元•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