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的:1.观察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现象。2.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仪器:气垫导轨(L-QG-T-1500/5.8)滑块电脑通用计数器(MUJ-ⅡB)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气源尼龙粘胶带实验原理: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沿直线作对心碰撞时,若略去滑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粘滞性阻力和空气阻力,则两滑块在水平方向除受到碰撞时彼此相互作用的内力外,不受其它外力作用。故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滑块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设如图12-1所示,滑块1和2的质量分别为1m和2m,碰撞前二滑块的速度分别为10v和20v,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和2v,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2211202101vmvmvmvm(12-1)若写成标量形式为:2211202101vmvmvmvm(12-2)式中各速度均为代数值,各v值的正负号决定于速度的方向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是否一致,这一点要特别注意。121v2vAB图12-110v12AB020v牛顿曾提出“弹性恢复系数”的概念,其定义为碰撞后的相对速度与碰撞前的相对速度的比值。一般称为恢复系数,用e表示,即:201012vvvve(12-3)当1e时为完全弹性碰撞,0e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一般10e为弹性碰撞。气轨滑块上的碰撞弹簧是钢制的,e值与1,还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气轨上不能实现完全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取大小两个滑块)(21mm,将滑块2置于A、B光电门之间,使020v。推动滑块1以速度10v去撞滑块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1v和2v,则:2211101vmvmvm(12-4)碰撞前后的动能的变化为:210122221121)(21vmvmvmEk(12-5)实际实验时,由于滑块运动受到一定的阻力,又由于导轨会有少许的弯曲,在A门测出的速度Av1,在B门测出的速度Bv1和Bv2,都和碰撞前后瞬间相应的速度有些差异,减少差异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缩短碰撞点到测速光电门间的距离。办法之二是进行速度修正。2.完全非弹性碰撞此时0e,将滑块2置于光电门AB间,而且020v,滑块1以速度10v去撞滑块2,碰撞后两滑块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2v运动。为了实现此类碰撞,要在二滑块上加上尼龙胶带。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为:221101)(vmmvm(12-6)动能变化为:2101222121)(21vmvmmEk(12-7)实际实验时,由于滑块运动受到一定的阻力,又由于导轨会有少许的弯曲,在A门测出的速度Av1,在B门测出的速度Bv1和Bv2,都和碰撞前后瞬间相应的速度有些差异,减少差异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缩短碰撞点到测速光电门间的距离。办法之二是进行速度修正。实验内容1、接上气源及电脑计时器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2、用纱布沾少许酒精擦拭轨面(在供气时)和滑块表面,用薄纸片小条检查气孔有否堵塞。3、检查计时系统(1)选择计时1S功能和ms档;调节光电门的螺丝,便光电门与导轨垂直;来回滑动滑块,看是否能顺畅通过两个光电门;(2)用U型挡光片遮光,观察显示计数是否正常;4、调平气轨,检查滑块碰撞弹簧,保证对心碰撞5、弹性碰撞适当安置光电门A、B的位置(cmAB30),使能顺序测出三个速度1011tdvA(滑块1通过A门的速度)、222tdvB(滑块2在B门的速度)、111tdvB(滑块1在B门的速度)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使A、B的距离小些.每次碰撞时,要使020v,速度scmv/6010左右,碰撞次数6~10次。6、完全非弹性碰撞在二滑块的相对的碰撞面上加上尼龙胶带(碰撞弹簧要移开),进行碰撞,仍然使020v,速度scmv/6010左右,碰撞次数6~10次,测出碰前1011tdvA(滑块1通过A门的速度)、碰后速度222tdvB(滑块1、2在B门的速度)、完成表格12-2。7、用物理天平称出两个滑块的质量1m、2m。实验数据记录:1.完全弹性碰撞1m1d2m2d测量号碰前碰后12PCP7/10kEJe10t10v/m/s20v/m/s1t1v/m/s2t2v/m/s1020304050607080901002.完全非弹性碰撞1m1d2m2d测量号碰前碰后12PCP7/10kEJ10t10v/m/s20v/m/s2t2v/m/s102030405060708090100实验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两类碰撞,碰撞前后动量的比初末PPC;2.分别计算两类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的变化kE;3.非完全弹性碰撞时的恢复系数e;4.对实验结果作分析和评价【思考题】1.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在本实验操作上如何来保证实验条件,减小测量误差。2.为了使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匀速运动,是否应调节导轨完全水平?应怎样调节才能使滑块受到的合外力近似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