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年级(本、专科)学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2006至200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大学物理(B)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阅卷人(A)r2B..(B)2r2B.(C)-r2Bsin.(D)-r2Bcos.4、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I,并各以dI/dt的变化率增长,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如图),则:(A)线圈中无感应电流.(B)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C)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D)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不确定.5、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其附近放一与它平行的有一定厚度的“无限大”平面导体板B,B板原先不带电,如图所示.已知A上的电荷面密度为+,则在导体板B的两个表面1和2上的感生电荷面密度为:(A)1=-,2=+.(B)1=21,2=21.(C)1=21,2=21.(D)1=-,2=0.6、若空间存在两根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空间的磁场分布就不具有简单的对称性,则该磁场分布(A)不能用安培环路定理来计算.(B)可以直接用安培环路定理求出.(C)只能用毕奥-萨伐尔定律求出.(D)可以用安培环路定理和磁感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7、一根长度为L的铜棒,在均匀磁场B中以匀角速度绕通过其一端的定轴旋转着,B的方向垂直铜棒转动的平面,如图所示.设t=0时,铜棒与Ob成角(b为铜棒转动的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则在任一时刻t这根铜棒两端之间的感应电动势是:(A))cos(2tBL.(B)tBLcos212.(C))cos(22tBL.(D)BL2.(E)BL221nBSIIAB+BLO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23456781、下列几种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B)在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球面上,由该点电荷所产生的场强处处相同;(C)场强的方向可由qFE/定出,其中q为试验电荷的电量,q可正可负,F为试验电荷所受电场力;(D)以上都不正确。2、关于静电场中某点电势值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置于该点的试验电荷的正负.(B)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电场力对试验电荷作功的正负.(C)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电势零点的选取.(D)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产生电场的电荷的正负.3、在磁感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n与B的夹角为,则通过半球面S的磁通量(取弯面向外为正)为8、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tlELKddd,式中KE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A)闭合曲线L上KE处处相等.(B)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C)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线不是闭合曲线.(D)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空,每空2分,共22分)1、两根平行长直细导线分别载有电流100A和50A,方向如图所示,在图示A、B、C三个空间内有可能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区域为。2、圆铜盘水平放置在均匀磁场中,B的方向垂直盘面向上,当铜盘通过盘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沿图示方向转动时,铜盘上有产生,铜盘中心处O点与铜盘边缘处比较,电势更高。3、、图中线框内的磁通量按ΦB=6t2+7t+1的规律变化,其中t以秒计,ΦB的单位为毫韦伯,当t=2秒时回路中感生电动势的大小ε=,电流的方向为(写出流过R的方向)。4、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束垂直地射入两磁铁之间的水平磁场,则:粒子将向运动。5、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沿闭合曲线L的环流∮LB·dl=。6、电路中各已知量已注明,电路中电流I=,ab间电压Uab=。7、点电荷+q和-q的静电场中,作出如图的二个球形闭合面S1和S2、通过S1的电场通量φ1=,通过S2的电场通量φ2=。三、(本题15分)、如图FC101,FC0.52,FC0.53。试求:(1)A、B间的总电容;(2)在A、B间加100V的电压,C2上的电荷量和电压为多少?(3)如果C1被击穿,问C3上的电荷量和电压各是多少?II12NSvRABC50A100ABOε,rε,rRRbas1s2-q+q1C2C3CAB四、(本题12分)如图所示长直导线旁有一矩形线圈且CD与长直导线平行,导线中通有电流I1=20安培,线圈中通有电流I2=10安培。已知a=1.0厘米,b=9.0厘米,l=20厘米。求线圈每边所受的力(大小和方向)。五、(本题12分)两根长直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到铁环上A、B两点,如图所示,并且与很远的电源相连。求环中心的磁感强度。六、(本题15分)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5.0安培,相距d=5.0厘米处有一矩形线圈,共1000匝。线圈以速度v=3.0厘米/秒沿垂直于长导线的方向向右运动,求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已知线圈长l=4.0厘米宽a=2.0厘米。I1lFEDCbaI2I1l1I2l2-+OBAla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