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部分类法的确立二、四部分类法的确立和《隋书经籍志》(一)荀勗的《中经新簿》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所立六略,按今天通行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衡量,六艺略大半属于经部,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四略均属子部,诗赋略属集部,未给史书设立部类,而将《国语》、《战国策》、《太史公》(《史记》)等史书纳于六艺略春秋类之中。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史书的数量不多,尚不足以单独立部类。东汉魏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图书的数量大大增加,东汉以后国外传来并译成汉文的佛经、本土新出的道教图籍、起居注、地方志、氏族谱等都难以归入六略中,图书的实际情况,需要重新整理编目,并按图书内容改进分类方法。西晋时期,出现了荀勗编定的新书目《中经新簿》。《隋书·经籍志·序》说:“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荀勗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但录题及言……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辨。”可见荀勗是在曹魏政权校书编目而成的《中经》的基础上,校理西晋藏书而编著出《中经新簿》的。荀勗《中经新簿》的最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七略》、《汉书·艺文志》习用的图书六分法,改为四分法,即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按其收录的图书内容看,约分别相当于后世习用的经、子、史、集四部。二是将史书单独立为部类,与其余三部并列,以反映当时书籍的实际情况。但荀勗仅记每书书名,加上简单的注释(作者、卷数、存佚情况等),而不再像刘向那样为每部书撰写一篇叙录。因此,《中经新簿》相对于《七略》、《汉书·艺文志》当更加简明,但在学术上的作用却降低了。西晋末,书籍在战乱中大半散佚,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后,大力搜求遗书,又经二三十年的努力,由著作郎李充编撰了《晋元帝四部书目》。仅分甲、乙、丙、丁四部而不立类名,又将乙、丙二部收录图书的内容互换,乙部录史书,丙部录子书,甲、乙、丙、丁四部所收书相应为经、史、子、集,从而提高了史书的地位。李充最早建立了经、史、子、集四部的次序,尽管仍以甲、乙、丙、丁为部名。(二)《隋书·经籍志》唐初修隋史,《隋书》的“帝纪”、“列传”署名“魏征等撰”;“志”署名“长孙无忌等撰”,《志》分十篇,共三十卷,其中《经籍志》四卷。实际上《经籍志》是魏征任秘书监时主持纂修的,但因“十志”最后完成时魏征已死,由“监修”长孙无忌进呈,故题“长孙无忌等撰”。《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确立经、史、子、集为四部名称的系统书目,此后,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中国古代图书著录与收藏陈列的主流,也成为中国古代区分知识体系和学术系统的主流。《隋志》经、史、子、集各为一卷,佛、道两类图书的总部数、卷数附于集部之后,共为第四卷。前有总序,概述先秦至唐初图书聚散整理情况及学术发展源流。然后按四部先后著录图书,部内再分类,共四十大类,每类图书后有该类小序。各部末尾有部序。1.经部。著录官方认可的儒家经典,分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附尔雅、五经总义)、纬书、小学等,共十类。2.史部。分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录、簿录等十三类。3.子部。分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等十四类。4.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等三类。《隋志》的体例是,每书先录书名和卷数,是为正文,正文后加注文,注明该书作者、图书存佚情况,有时还注图书内容或卷数不同的别本,间或著录图书的真伪等。如集部楚辞类著录《楚辞》三卷,注云“郭璞注,梁有《楚辞》十一卷,宋何偃删王逸注,亡。”意为著录的三卷本《楚辞》是郭璞注的,梁代有十一卷本的《楚辞》,是南朝宋代何偃删削汉王逸的注本而成的,但已亡佚不存。又如经部孝经类著录《古文孝经》一卷,注云“孔安国传,梁末亡佚,今疑非古本。”对《古文孝经》的存亡真伪作了判断。《隋志》著录卒于隋亡之前人的著作,所录经、史、子、集各部图书系当时政府实有藏书。道教、佛教图书仅录总部数、卷数而不录具体图书。《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的第二部中国古代综合性分类书目,还是第一部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系统目录。《隋志》的总序、部序、类序继承了《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的传统,注重阐述图书分类及学术源流,很好地体现了清代章学诚总结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即通过这样的书目,能辨别学术异同,且经考证使源流明晰,对学者有莫大的帮助。记载图书的存亡,也便于读者了解该书在隋末以前流传过程中的卷帙变化,有助于考证图书沿革。文章来源:杨忠老师《中华文化的知识体系》讲稿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