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生活习俗第一节回族的传统节日第二节从衣、食、住、行看回族风俗第三节回族的礼仪习俗第四节回族的语言习俗第一节回族的传统节日我国回族的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一、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是回族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进行一个月的斋式,白天不饮不食,一个月结束,望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开斋节一般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这天清早起来沐浴净身,穿上最洁净整齐的衣服,到清真寺去举行会礼等庆祝活动,并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节”。会礼后请上阿訇到已故亲人的坟茔去走坟,悼念亡人。二、古尔邦节“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三、圣纪节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穆罕默德于571年4月21日(伊斯兰教历纪元前51年3月12日)诞生在阿拉伯麦加一个古莱什族家庭中,病逝于623年6月8日(伊斯兰教历第11年3月12日),终年63岁,葬于麦地那。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因此,回族把“圣纪”和“圣忌”合并纪念称为圣纪节。其纪念方式主要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到清真寺听阿訇宣讲穆罕默德的历史及其伟大功绩,宣扬他的高尚品格等,并为他诵读古兰经及祈祷词。仪式后开始丰盛的聚餐。圣纪节一般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举行,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举行,圣纪是回族每年一次隆重的庆典,也是回族的“圣诞节”。四、回族节日民俗特点:回族的三大节日,原来都是宗教节日,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和中国化,它已深深地融入到回民的生活,它不仅是宗教节日,而且已成为回族人民文化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年。第二,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第三,回族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近几年来,回族在过节时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根据回族节日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和蔬菜,买卖民族用品等。第二节从衣、食、住、行看回族风俗一、回族服饰习俗及特点二、回族的饮食习俗三、回族的饮茶习俗四、回族的居住习俗五、回族的禁忌习俗一、回族服饰习俗及特点服饰是人体外部装饰的总和。回族把服饰通常称为“衣着”、“穿戴”。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服饰习俗。回族的服饰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受到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差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妇女的年龄服饰更清楚,有未婚服饰、已婚中年服饰和已婚老年服饰;根据地区和季节、宗教职业形式形成不同的服饰等。(一)回族男子服饰号帽: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顶帽”、“孝帽”、“回回帽”或“礼拜帽”,意为回族的头号或标志。号帽从颜色上看,有白、灰、蓝绿、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黑色或灰色。戴斯达尔:波斯语音译,意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长头上缠的布。回族除了带白帽以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相传是因为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教时,头戴戴斯达尔礼拜。准白:阿拉伯语音译,意即“袍子”、“长大衣”。这是回族满拉、阿訇和回族老人喜爱的服装。回族男子还喜欢穿白衬衫、白高筒布袜、白布大档宽松裤等。坎肩:是回族男子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回族简朴、大方的民族特点。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黑白对比鲜明,倾心、干净、文雅。麦赛海袜:亦称麦赛袜子,是北方穆斯林老人冬天穿的一种皮制袜子。回族男子的鞋,一般都是自制的方口或圆口的布鞋,也有用麻和线自制的凉鞋。农村男子的袜跟、鞋垫一般都是绣花的。回族的老人均扎绑裤腿。回族男孩的童装,有的地方所用颜色比较俗,有的地方一律用花布。衣服的袖口和膝盖处也喜欢绣花。回族男子还喜欢随身佩戴一把小刀,俗称腰刀。回民挂腰刀,一是为了装饰,二是为了随身宰牲、救牲,是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二)回族女子服饰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有特点。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回族的盖头一般都是绿、黑、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或上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戴绿盖头显得清俊娇丽,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戴黑钙土显得素雅端庄。回族妇女衣服的颜色不喜欢妖艳,一般老年人多黑、蓝、灰等几种颜色;中青年喜欢穿亮色的,如绿、蓝、红;农村青年喜欢穿红上衣,绿裤子;城市里的回族女青年则喜欢穿苹果绿、翠蓝、天蓝、水红、粉红和藕荷色的衣服等。回族妇女老少一般都有节日服装;经常礼拜的人还有一身礼拜服。回族妇女一般不穿超短袖衫、短裤和裙子,忌赤脚行走。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样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大禁衣服,但装饰内容却比较丰富。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子,七八岁时要戴耳环;同时还喜欢戴戒指、手镯’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等等。已婚妇女还要经常开脸,显得清秀、干净。以上是回民的传统服饰介绍。如今随着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回民的服饰有了很大变化。尤其居住在城市的回族青年,他们紧跟时代潮流,穿戴打扮丰富多样。西装、夹克衫在回民男子中深受欢迎,妇女的衣着更是千姿百态、款式新颖。二、回族的饮食习俗回族的食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回民所吃食物必以清真食物。其主食习俗,由于受地域的影响和所产原料的不同,其制作方法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个极具特色。回族的菜肴原料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乳油及调味品等等。其中蔬菜调味基本上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就是在肉和蛋方面有自己的习惯和讲究。(一)回族主食类型1、油香、馓子、及其炸货2、馄馍、干粮馍及其烙蒸煎货3、拉面、揪面、手擀面及其煮货4、油茶及流食1、油香、馓子、及其炸货油香,是回民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法,是回民喜好的一种传统食品。当家里来了客人,或给孩子贺满月、过百岁、抓岁、割礼、结婚等,要炸油香庆贺。当祭祀往亡人时,要炸油香过“尔麦里”表示纪念。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要炸油香。馓子,是回民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麻花,卷煎饼,酥合子,卷果和油糕等也是回民中常见的炸货。2、馄馍、干粮馍及其烙蒸煎货油旋子,俗称花子抖皮袄,为回族烙饼中的佳品。蒸糕,是回族传统蒸糕货类中的佳品,多用于下孩子满月或抓周。回族的小笼包子、烧麦、馅儿饼因各地使用不同的馅子和佐料,味道也不同,各有其特色。回民还喜欢吃甜食,因此,糖包子、糖酥馍、糖火烧都很有特色。3、拉面、揪面、手擀面及其煮货回族的面条、面片做法多样,名目繁多。牛肉拉面,是回族的风味小吃。宁夏回族的米蒿子长面,也叫“过桥面”。•宁夏同心的炒揪片,也是很有特色4、油茶及流食油茶,是回民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回族俗称“肉面子”,色黄味香,携带方便,易于储存,卫生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吃起来节省时间。流食(二)回族的风味菜肴回族只吃驼、牛、羊、鹿、鸡、鸭、鹅、兔、鱼、虾等肉或蛋,将这些写原料可制作出两千种菜,其中以爆、烤、涮、烧、酱、扒、炸、蒸为主的牛羊肉佳肴上千种。1、手抓羊肉2、蒸羊羔肉和爆炒羊羔肉3、烩羊杂碎4、涮羊肉5、涮羊肉、酱牛肉6、全羊席7、其他菜肴,鸡、鸭、鱼、蔬菜做的菜汤食素菜(三)、回族的饮茶习俗茶,是回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其中尤以盖碗茶、八宝茶著名。八宝茶除了放茶叶以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喝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回民喝盖碗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用嘴吹上面的茶叶,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一点;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盖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吃到嘴里,表示已经喝够了。八宝盖碗茶(四)、回族的居住习俗回族的居住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与回回民族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与回族的信仰习俗、饮食习俗等有一定联系。云南省鲁甸县桃源回族乡房舍回族住宅类型有三种:(一)根据山大深沟、丘陵纵横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点,修成窑洞居住。(二)根据地势较平坦的川、坝、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征和缺少木材的自然经济条件,利用地面空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民叫箍窑。(三)根据地形特点和经济条件,建造上栋下宇的房屋。回族人家里无论贫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都很爱干净。特别是回族人喜欢种花弄草,庭院里喜欢栽种各种树木和花草,不少地方的回民还有养盆花的传统习惯,窗台上、院子里到处摆放着千姿百态、争妍斗奇的盆花。(五)、回族的禁忌习俗回族的禁忌习俗,主要有三大类:一、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禁食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二、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第三节回族的礼仪习俗回族的礼仪习俗包括人生礼仪和生活礼仪两大部分。人生礼仪,主要是从生到死之间若干重大阶段的礼仪。如中国回族自形成以来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割礼、婚礼、丧礼等。生活礼节主要是见面礼、待客礼等。回族见面亲切地互道”色俩目”人生礼仪之一:命名礼回族除了汉名汉姓外,还都有一个阿拉伯语名字,也叫经名。回族出生婴儿要请阿訇给起个经名,男孩一般叫尔撒、尤素夫、欧默尔、阿立、苏乃玛乃等;女孩多叫法图麦、阿依舍、麦尔燕、海撒等等。有的将汉名上加上经名使用,如欧默尔·王杰,阿依舍·杨小花等。参加过朝觐者,在经名前加哈吉二字,如哈吉·欧默尔·王杰。阿訇为回族婴儿起经名抓周礼人生礼仪之二:回族的婚礼回族的婚姻形式与汉族大同小异,实行一夫一妻制,其婚姻程序大致是提亲、相亲、订婚、结婚。结婚时首先按照婚姻法规定到政府部门去登记,再举行婚礼。但回族的婚姻也有异于汉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主面:一、回族坚持民族内部通婚由于受宗教信仰及饮食禁忌习惯的影响,一般不与外族通婚,过去回族也有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但为数不多。大都是回族男子娶其他民族的女子,这些女子必须改奉伊斯兰教,然后才能举行婚礼;也有其他民族男子改奉伊斯兰教后与回族女子结婚的,但属个别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民族关系融洽、经济发展及回族城市人口增加等原因,回族青年男女与其他民族结婚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且回汉通婚者较多。二、回族的婚礼程序及习俗表现主要程序: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迎娶新娘回族结婚要念“尼卡哈”(证婚词)回族结婚除履行国家规定的登记外,还要举行伊斯兰教式的婚礼,念“尼卡哈”。当新娘娶到家后,家里要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三、回族婚姻民俗的特点第一,回族的婚姻习俗,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从婚姻观上来讲,回族主张凡穆斯林都要结婚,反对独身,主张婚姻自主,求婚时须有两个成年人听见才有效等。但是,伊斯兰教关于家庭关系的思想,对回族的婚姻习俗有消极的作用。如伊斯兰教要求妻子服从丈夫,离婚的主动权也掌握在丈夫手中,恢复夫妻关系也以丈夫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