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1、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2、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分解。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叫糖异生。4、有氧氧化: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ADP)再合成三磷酸腺苷(ATP)。5、三羧酸循环(TAC循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一再氧化脱羧,经α酮戊二酸、琥珀酸,再降解成草酰乙酸。而参与这一循环的丙酮酸的三个碳原子,每循环一次,仅用去一分子乙酰基中的二碳单位,最后生成两分子的CO2,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反应部位在线粒体基质。6、糖酵解: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还原乳酸。)7、血脂:血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8、血浆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9、脂肪动员:指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补充知识: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的酶的统称。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肪分解的限速酶。)10、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很不完全,因而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知识补充: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211、必需脂肪酸:有些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必需通过食物供给人体,因此称为“必需脂肪酸”。12、必须氨基酸:是人体需要而又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所以称为“必须氨基酸”。1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14、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15、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16、密码子: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17、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18、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19、逆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以RNA以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20、转录(Transcription):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21、启动子:是基因(gene)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启动子(Promoters)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22、翻译:是将mRNA分子中由碱基序列组成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方式转变成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该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23、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singlebasesubstitution),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可以分为转换(transitions)和颠换(transversions)两类。(补充知识:转换——其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置换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颠换——异性碱基的置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替换。)24、变构调节:就是指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像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25、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26、操纵子(operon):指包含结构基因、操纵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一些相邻基因组成的DNA片段,其中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操纵基因的调控。27、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补充知识: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及生理意义——⑴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是在不同酶的作用下,通过共价键的变化使酶的活性状态发生变化。⑵化学修饰是一种酶对另一种酶的修饰,所以整个化学修饰过程有级联放大效应。⑶化学修饰调节的效率高但耗能却很少。⑷化学修饰与变构调节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代谢途径顺利进行。)28、顺式作用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29、胆汁酸肠肝循环: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3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补充知识: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30、胆色素(bilepigment):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ferroporphyrincompound)在体内分解的主要产物,包括胆红素(bilirubin)、胆绿素(biliverdin)、胆素原(bilinogen)、胆素(bilin)等。(补充知识: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有间接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两种。游离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31、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32、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DioxideCombiningPower,CO2CP):是在厌氧条件下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再与正常人的肺泡气(pCO25.32kpa,pCO213.3kpa)平衡后的血浆CO2含量。33、碱储:血浆NaHCO3称为碱储或碱储备。(补充知识:血液酸碱度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pH调节——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H20+CO2。)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机体对其的调节:血糖的来源有:①食物糖(主要是淀粉)消化成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入血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某些氨基酸等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合成葡萄糖而进入血循环;④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在肝中转化成的葡萄糖入血。去路有:①氧化供能:葡萄糖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②合成糖原:在肝脏和肌肉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而被贮存;③转化成非糖物质和其他糖类;④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形成尿糖。(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用血糖浓度8.89~9.99mmol/L表示)机体调节:①肝脏调节: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是在神经和激素控制下调节血糖的最主要器官;②肾脏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肾糖阀);③神经和激素的调节。1来源:一人体每天吸入的糖类二由肝脏向血液供糖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含量三肝脏将其他物质如蛋白质、脂肪以及另外一些生糖物质通过“糖异生作用”变成葡萄糖供机体利用的能力.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血糖随着血流流向全身各组织,在组织中,细胞能将糖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以维持日常各种生命活动,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但是,如果我们吃得多,消耗少,人体就把过多的糖储存起来,有两种储存形式:一是把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其存储量是有限的;二是将葡萄糖转化为细胞的某些必要组成成分。保持血糖恒定,主要是通过激素的作用。人体通过降血糖的激素和升血糖的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自动、精细地保持血糖的相对恒定。42、试述五种脂蛋白的组成特点和生理功能(或意义):(我发誓…我找到的再+张广献的ppt,说的脂蛋白都只有4种…)(注:乳糜微粒CM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53、试叙述DNA与RNA结构与组分的异同点:DNARNA链:双链为主单链碱基:ATCGAUCG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空间结构:双螺旋非螺旋4、简要说明血脂的来源和去路:来源:①食物脂类的消化道吸收;②体内合成的脂类;③脂库的动员释放。去路:①氧化供能;②进入脂库储存;③构成生物膜;④转化成其他活性物质。5、试述进食过量糖类食物可导致发胖的生化机理:适当的进食糖类食物可提供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其中,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生成的中间产物乙酰CoA可用来合成脂肪酸。糖分解代谢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还原成3-磷酸甘油。糖可分解产生ATP、NADPH+H+。然后由ATP供能,NADPH+H+供氢,在3-磷酸甘油基础上逐步结合3分子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着糖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该反应不断向合成甘油三酯的方向进行。6、胆固醇的合成途径及与糖代谢的关系:胆固醇合成:部位:肝脏合成(70~80%),其次小肠(10%)亚细胞部位:胞液和内质网(ER)原料:乙酰CoA、NADPH供氢、ATP供能。原料主要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合成过程:①甲羟戊酸合成;②鲨烯合成;③胆固醇合成。与糖代谢的关系: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中,ATP供能,NADPH+H+供氢,且有乙酰CoA的产生,提供了胆固醇合成的原料,促进胆固醇的合成。6.胆固醇的合成途径是:乙酸(其实应该是乙酰CoA…)---甲羟戊酸---异戊二烯衍生物---鲨烯---羊毛固醇---胆固醇。糖代谢为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能量,同时可以提供乙酰COA等中间物质,同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NADH等还原力。7、简述体内丙氨酸有哪些代谢去路:在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经氨基转移作用,可将氨基间接转移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进入血液循环,被运送至肝脏。在肝脏,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氨。氨用于合成尿素。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到肌肉组织,经糖的氧化分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从而构成一个循环,成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通过这一循环,肌肉组织代谢产生的氨以无毒的氨基酸形式运送到肝,又以合成尿素解除氨毒;同时肝又为肌肉组织提供了生产丙酮酸的葡萄糖。8、氨与胆红素对人体有毒性,人体分别如何进行氨与胆红素的运转,以避免其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氨的运转:通过NH4+—Na+交换,可将管腔液中强酸盐中Na+换回,以重新生成NaHCO3,使强酸根以铵盐形式排出体外,避免终尿中形成强酸损害肾组织,提高了肾脏的排H+能力。6胆红素的运转:在血液中,胆红素结合血浆清蛋白后,随着血液进入肝脏。被肝细胞内的Y或Z蛋白运到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葡萄醛酸结合成为葡糖醛酸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入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脱去葡糖醛酸,逐步还原成为无色的胆素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后,氧化为黄褐色的胆素,是粪便的主要颜色。肠道内的胆素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部分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的大多数仍以原形再排至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小部分胆素原进入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再接触空气后,氧化为(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8胆红素的转运:生理pH条件下,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