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周仲海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法律规定的高等教育中心任务之一。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发展、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对于工科类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学校整体工作中实现“有为、有位”的坚强阵地,更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的宽广舞台。2、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拓展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3、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走出课本、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既让学生学到创新本领,又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把课内课外内容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要减轻学生课内学习负担,让学生有较充足的创造的时间。坚持主体性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讨论式、调研式等方法,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力所能及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和常规的超越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围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改革和系统优化,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体制,坚持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4、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者必须有浓厚的创新意识。要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学校应与产业联合,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如哈尔滨理工大学积极开展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中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使广大学生都能了解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并在其中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出台一系列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大力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对于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能力来源于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拓展、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还需开设创造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增加选修课比重,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4.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大学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关键的作用。青年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自觉性,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受教育者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把受教育者当作发展主体。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组织分级教学和开展各种学术性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有利于在整体环境熏陶下,让个性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学校要在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并将其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大系统之中。5.改革考试方法高校的考试可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二、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学校党委“高起点、抓重点、创亮点”的学生工作总体要求,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平台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地努力。硬件平台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和学科平台建设的力度,改善实验条件,为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学院先后建立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创新、液压传动、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力学等实验室,创建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示范中心)、疏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市数字化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具体情况如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验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验室隶属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实验室有实验教师8人,主要承担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及数控机床与编程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利用普及的基础型实验项目,使学生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实际感性认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设计型、综合型及创新型实验教学培训,使其掌握先进制造装备的系统结构和运行,重点培养学生在制造自动化设备方面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实验室实现实验项目和时间全天候开放实验,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和谐融洽的互动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验室的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改革。经过扎扎实实地努力奋斗,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获得了同行及学生的高度评价。一、实验室主要设备:1、CA6140整体结构分析平台2、M-V5CN四轴联动加工中心3、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4、三维数控系统开发平台5、RBT-6T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二、主要实验项目:1、车刀角度的测量2、普通车床结构剖析3、切削力的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4、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分析实验5、机器人示教编程与再现控制实验6、机器人自动装配实验7、切削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验8、数控二维平台的开发实验三、实验室特色:1.通过实际操作四轴联动加工中心、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和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等先进制造装备,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的兴趣和感性认识。2.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切削温度监测系统,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3.建立三维数控平台,培养学生设计、开发制造装备的能力。机电创新实验室机电创新实验室现分为慧鱼创新、足球机器人创新两个部分,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充和完善,其配置符合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室设备可同时满足30名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现有面积140平米,仪器设备228余件,总价值80多万元。本实验室主要承担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金属材料、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实验环节,同时向全校学生进行开放,为学生进行课外创新设计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2002年以来机电创新实验室主要以集控式足球机器人、全自主足球机器人为主,2008年实验室又花费30余万元用于购置慧鱼模型组合包,“与传统实验相比,新开设的实验的实践性更强,涉及知识面更广,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慧鱼创新实验室建立后,将针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开课,并将开设机械创新实践课程,针对全校学生进行开放,通过慧鱼模型的搭建和组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实验室建设以来积极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加入实验室,组建了河海大学足球机器人“e龙”队,在以周军教授、廖华丽教授领衔的指导教师带领下,针对足球机器人竞赛技术展开研制、开发,先后推出五代集控式足球机器人系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内集控式足球机器人竞赛中屡次斩获冠军,并多次代表中国出战世界杯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