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12发达的古代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浪潮农业革命指人类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依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仅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还包括广阔的空间发展。原因推测:观点A:旧石器时代末期的人口爆炸;依靠采集养活的人口有限观点B:旧石器时代末期自然环境变化,人类可采集的食物减少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浪潮农业革命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推动作用:1、促进生产力发展。2、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采集——生产(农业种植、饲养家畜)3、居住形式的转变:流动——定居村落聚居加强了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4、人口增长,迁移拓展了人类生存的空间5、生产资料剩余,导致私有制产生,出现社会分工(包括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出现),产生阶级分化,推动国家产生。农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人类由此进入文明时代6、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西亚中南美洲东亚(中国)植物小麦、大麦马铃薯、玉米粟、米动物绵羊、山羊羊驼狗、猪、鸡、水牛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耕作工具耕作方法主要农作物原始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粟、稻商、西周耒耜(木、骨);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粟(黍)稻、稷、麦、豆(菽);桑、麻我国早期农业的产生特点:起源早;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时代耕作工具耕作方法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农学成果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郑国渠西汉东汉耦犁犁壁耧车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王景治河《汜胜之书》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翻车(曹魏)《齐民要术》(北魏)隋唐曲辕犁筒车大运河宋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高转筒车木兰陂元《农书》明清风力水车《农政全书》西汉葡萄、(西瓜)、黄瓜、葱蒜、胡椒、蚕豆、芝麻、苜蓿番薯、马铃薯、玉米、花生、西红柿、苹果明清元棉花大规模推广东汉茄子宋占城稻推广隋唐“北粟南稻”“北麦南稻”农作物品种增加情况我国古代主要株植物品种的发展1、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省力2、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3、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桔槔jiegao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条件A.铁农具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D.生产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概念内涵A.生产单位:一家一户B.生产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精耕细作)E.生产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关系示意图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佃农经济集体经济庄园经济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C.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轻徭薄赋,不误农时,兴修水利等A.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始终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勉强温饱A.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B.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B.王朝后期,统治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小农经济的影响: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A.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C.是我国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D.是我国古代璀璨文明的物质基础B.是我国封建政府的主要财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E.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右图反应的耕种方法是:A.休耕法B.垄作法C.代田法D.套种法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商周)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实质?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君主(国有)土地私有制屯田制均田制村社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所有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所有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封建土地私有制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表现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井田制瓦解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各国变法运动:税制改革:井田制开始崩溃,土地私有开始产生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公田”被抛荒私田被大量开垦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为何会发生变化?(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2)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3)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公田”被抛荒,井田制日益瓦解4、土地兼并政策:结果: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纳税(明)实行均田制(北魏→唐)→激化矛盾→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土地实质:→危害统治(根源于土地私有制)抑制无效贫富分化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新成了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虽然佃农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但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佃农通过抗租、减租斗争,争取长期甚至永佃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明清封建专制的高度发展,正是适应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对农民控制的需要而出现的★下列有关封建土地兼并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②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开始时就表现突出③土地兼并会使农民和地主、封建国家和地主的矛盾同时激化④土地兼并在封建社会是能够克服的经济现象A①②③B①③C③D①③④B★注: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和地主矛盾,一是封建国家和地主的矛盾,矛盾可能导致的结果:一是封建政权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指出西周掌握了什么农耕技术1.指出西周农耕使用什么农具3.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土地制度4.指出农业生产与什么自然条件密切相关?1)井田贡赋:周朝受赐井田的诸候臣下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春秋后期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通过法律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其实质也是承认土地私有。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步向封建生产关系过渡。3)编户齐民制度: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4)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北魏实行租调制,隋、唐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5)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是按资产和田亩分夏秋两季收税,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7)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货币地租(银两收税)的实行,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8)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帝实行摊丁人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实行,废除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从夏商周到民国时期,中国田赋制度的演变经历了8次。每一次改革的基本做法,都是把附加税、杂税、贡纳等并入主税,形成越来越大的税收负担。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四大经济区域(特点)以崤山为界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经济重心反映了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三次南迁高潮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安史之乱地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比较南北人口比例的改变说说南北人口的变化历史原因、过程。古人总结的人民流亡的原因中原人口的外迁是因为那种原因呢?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斗争导致了北方频频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安定,而且土地辽阔。“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大量的人口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改变?从而使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人手,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面貌。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技术发展概况冶铜技术冶铁技术炼钢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商周时代:繁荣西周时期: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两汉:炒钢技术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东汉杜诗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1、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青瓷熊形灯2、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东汉青瓷六孔花插,小巧别致,胎质较细,保存完好。3、北朝烧出的白瓷4、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唐三彩(陶器)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青瓷水仙盆5、宋朝出现五大名窑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清乾隆胭脂红珐琅彩鼻烟壶清代粉彩瓷•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诗经.小雅.隰桑》(低田里桑树多么美)(桑叶儿多么丰满!)(见着了我心爱的人儿啊,)(我的心里多么喜欢!)(低田里桑树多美呀,)(桑叶儿嫩绿汪汪。)(见着了我心爱的人儿啊)(这怎么能叫我不快乐!)•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汉乐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