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就业增收——浅谈强农惠农政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邢志刚——浅谈强农惠农政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二、农村强农惠农政策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要求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1900多元。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已经成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力量。一、农业产业化经营•1.1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背景•1.2高平市农业产业化经菅的发展历程•1.3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菅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遇与挑战•1.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1.6高平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设规划1.1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背景•1.1.1名词解释•1.1.2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1.1.3农业产业化是怎么提出来的1.1.1名词解释⑴农业:利用动植物的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部门。1.1.1名词解释⑵产业化:将所设计和实施的生态工程,形成为创造和满足人类经济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性生产的、从事盈利性经济活动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1.1.1名词解释⑶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1.1.1名词解释⑷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1.2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山东省潍坊市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诞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1992至1993年间。这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新路子的必然结果。1.1.3农业产业化是怎么提出来的•农业产业化发源于山东省潍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农业产业化的是怎样发源于潍坊,又是怎样进入中央决策,逐步推广全国的?1.1.3农业产业化是怎么提出来的•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概念问题,它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在它出现之前,农村的改革是单项的、分散的,包产到户、乡镇企业都是单项的改革,还没有把农业、农村作为一盘棋在市场经济下运作。只有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改革,能把过去的改革整合起来。我总结,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三句话。第一句话: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怎么增加收入?第二句话:根本途径是把农民引入市场。但是,现在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方式进入市场海洋,不是淹死就是呛水。所以要有第三句话:‘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在市场海洋里顺利航行的大船。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实际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个简单的东西不是人们一下子都能认识到的。”(《人民日报》时任经济部主任艾丰)1.2高平市农业产业化经菅的发展历程。•1985年,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4个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了人民公社化以后30年来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提出了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这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第二步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平市也经历了同全国农村一样的改革历程。1992年以后,高平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1992年9月25日)》(国发[1992]56号),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和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建设八大农业商品基地,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1.2高平市农业产业化经菅的发展历程。•1.2.1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一个阶段•1.2.2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个阶段•1.2.3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个阶1.2.1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5-2000年,是高平农业产业化的起步发展阶段。1995年,市委、市政府组团,到山东省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后,把发展高平市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明确提出来,在1996年出台了高平市农业产业化实施意见中,确立的总体思路是:要树立大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商品农业、效益农业的思想,本着发挥优势,效益优先的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到2000年,全市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果品、药材、蔬菜、种子等六大生产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0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中介组织建设上,市里新组建和完善了多个服务组织,扶持发展了一批销售大户。在名优产品开发上,“厦普赛尔”等商标品牌的注册和创优活动,扩大了高平名优特农产品的知名度。到2000年,全市粮食总产连续三年超过2亿公斤,生猪出栏达到18.51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2元。1.2.2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2001-2005年,是高平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2002年5月,高平市委、市政府再一次组织“高平市农业产业化考察团”。分别对山东(潍坊、寿光、诸城等)农业产业化、出口创汇农业和河南(淇县)畜牧业发展等先进经验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报告摘要(7-1)•自1993年开始,山东省潍坊市(地级市)按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思路,努力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化经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八五”和“九五”的十年间,潍坊市农业增加值由50.4亿元增加到149.3亿元,年均递增10.4%,比高平市同期高出3.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746元增加到2001年的3579元,年均递增15.1%(高平市同期1990年454元、2001年2581,年均递增17.1%)。考察报告摘要(7-2)•考察学习归来,在考察报告中提到了下面5个“四”:•⑴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途径有四条:•⑵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配套措施有四条:•⑶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有四点:•⑷与潍坊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比较,差距主要有四点:•⑸此行考察学习,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考察报告摘要(7-3)•⑴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途径有四条:•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二是培育完善市场体系。•三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四是开展引进来、走出去。考察报告摘要(7-4)•⑵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配套措施有四条:•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考察报告摘要(7-5)•⑶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有四点:•第一,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膨胀了产业规模。•第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三,提高了农民素质。•第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考察报告摘要(7-6)•⑷与潍坊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比较,差距主要有四点:•一是循规蹈踞,拘守条条框框,不越雷池一步。•二是囿于当地,纵向比较的多,横向比较的少。•三是信息不灵,视野不够开阔。•四是科技欠发达,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考察报告摘要(7-7)•⑸此行考察学习,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他们(鲁、豫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二是敢做市场经济的浪潮儿,培育了他们(鲁、豫人)遇险不惊、驾驭市场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灵通的信息,促进了产业的稳定发展。•四是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为他们(鲁、豫)人创汇、增收。1.2.2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个阶段•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高平的地理、气候、资源、区域等要素,高平市在制定“十五”农业产业化实施规划中,提出了围绕粮食、生猪、果品、蔬菜四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带基地,形成“四条”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的发展思路。1.2.2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个阶段•“十五”期间,我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实施粮食丰收工程,重点建设了中北部2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中南部1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生猪产业迅猛发展,百万头优质生猪基地初具规模。•——以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为突破口,重点建设和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果品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种植业结构更趋合理。1.2.3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2006年以来,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创优阶段。•市委、市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确立的总体思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三种”(种桑、种果、种菜)、“三养”(养猪、养兔、养蚕)、“三加工”(生猪加工、果蔬加工、丝麻加工),壮大生猪、果蔬、蚕桑三大龙型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六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生产生活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统筹城乡制度建设,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八大工程”:•富民工程,健康工程,希望工程,户通工程,•生态工程,创建工程,平安工程,强基工程。1.2.3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个阶段•近年来,我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合理,已发展成为农民稳定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一是切实保护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二是生猪、果蔬、蚕桑三大龙型产业链初具规模。•生猪产业链•果蔬产业链•蚕桑产业链1.2.3高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个阶段•到2009年底,蔬菜、水果、蚕茧、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0100万公斤、2300万公斤、13.55万公斤、10050.8万公斤、1042.4万公斤、80.9万公斤•到2009年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98亿元、8.01亿元、86.33亿元、5629元,分别与2005年的8.08亿元、5.12亿元、50.75亿元、3639元相比年均递增14.7%、11.84%、14.2%、11.5%。1.3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菅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高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促进了农民群众的稳定就业增收,既为全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也为“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虽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虽然农业投入增幅较大,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筹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虽然现代农业建设初具规模,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1.3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菅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