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13级通信工程1班张学文1314061031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二、前言: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四、研究内容: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中药发展现状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由于种种原2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如pH值、肠内菌丛、酶等)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这种情况更为多见。由于西医对中医关于中药功能、主治叙述中采用的深奥难懂的用语理解不一,建立的动物模型或活性筛选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效果,故所得的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被中医认可,或者认为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用药的精髓。另外,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也很难合理说明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及方剂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现在提倡采用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方剂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实行起来则存在许多困难。6.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所起的作用不大。1.3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由于化学药品频频出现不良反应,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疗效相对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但是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数量也有所增加。据WHO与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报道,1994年以前收集到草药不良反应报告计4960例,1999年底已增至8986例。不同于西医和西药,中医讲求辨证施治;中药经过炮制和配伍,也能达到一定的增效减毒的目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品种,不仅涉及如乌头、雷公藤这类“有毒”或者“有大毒”药物,还涉及三七、川芍、木香、天麻、车前草、火麻仁、白芍、红花、杏仁、何首乌、没药、南沙参、夏枯草、砂仁、贯众、桃仁、柴胡、黄芪、槐花、人参、甘草、当归、麦冬等常用药物。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品品种有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其中又以显效过程短、速度快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最多。有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年中药不良反应3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5%,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77.2%。一位专家收集了199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ADR)文章292篇,涉及药物121种,致不良反应1096例。除单味饮片外,内服中成药发生ADR的品种为46种,例数415,占37.85%;外用药品种为14种,例数为50,占4.56%;注射剂25种,例数452,占41.24%,死亡数90例(其中雷公藤制剂致死者83例,为1984~1997年之间的例数)。1999年全军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收到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液占78.3%。根据各年的文献综述,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人体很多器官,发生毒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肝脏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皮肤、黏膜损害、重金属中毒等。1.4对中药的认识存在的一个误区我们坚信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或无,更以此作为中药的重要特色,以至于大家在进行中药研究时,注重新剂型、疗效的研究,而忽视了毒理的研究,由此造成中药中毒而被禁用的现象屡屡发生。如美国禁止含汞、铅、朱砂等成份的中药进口,禁用安宫降压丸、黄连素片、中药救心丸等多种中成药;在英国,禁止使用附子、马钱子、川乌、蝉衣、蜈松等。所以在加强中药药理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中药毒理的研究,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2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2.1是加快发展的机遇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2.2是政策扶持的机遇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药行业的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政策保障。2.3是合资合作的机遇随着国际市场对中草药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资本关注4的热点。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张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也被国际资本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3中医药发展趋势当前,为使我国中医药工作与现代医学及国际医学发展水平接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中医药研究发展的趋势。1.高新技术的应用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近40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专家运用各自学识和手段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初步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为新兴产业提供新理论和技术。近十几年来,中医药界采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研究中医中药,包括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受体学说、基因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2.病证结合的研究如在临床治疗研究中,以病带证、以证带方,病证方药自成体系,易出成果。3.新理论的产生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如定性定量辨证思维与方法、生物性肾虚证与病理性肾虚证(预后不同的两种肾虚证)、隐潜性证(在症状未显露前潜在表现的证候)、急性虚证、急性瘀证、高原血瘀证、小儿感染后脾虚证、菌毒并治(杀菌与解毒并施的治疗机理与方法)、皮层--内脏--经络学说(如蕴热期、瘀滞期、毒热期阑尾炎)。4.创新药物的开发传统制剂的创新--研制新制剂;毒剧药物的研究,筛选有效新药;扩展新药源如海洋药物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多糖。五、研究结论:中医药近些年发展迅速但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偏低,国家扶持的机遇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并存。六、参考文献:《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基础》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