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综述与展望摘要: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是我国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脆弱性及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影响因素、评价及规避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类,指出目前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不仅存在内涵和评价不够完善、规避建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还存在重现象研究轻演变剖析、重治理规避轻防范预警、重局部分析轻整体研究等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综述;展望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1引言2013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指出推进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经济结构转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石油、森林、冶金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发展一般要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和转型五个时期。国内外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1]、城市转型[2]、可持续发展[3]和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4]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学者研究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研究背景和视角不同,大多数学者就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或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对我国某个或某个区域的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对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和评价体系进行了界定和选择,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发生和动态演变机理、整体脆弱性把控、评价体系应用范围界定以及脆弱性预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近100年由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国内外学者对脆弱性的研究由自然科学领域逐渐延伸到社会科学领域[5],20世纪60年代国际生物学计划(IBP)、70年代人与生物圈计划(MAB)、80年代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6]、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7]以及90年代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领域[8],都将脆弱性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其在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理论方法也在逐渐完善,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参考。本文从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影响因素、评价及规避建议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分类综述,以期为提高资源型城市人地系统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研究2.1脆弱性内涵研究国外学者对脆弱性的研究起源于自然灾害,1945年,GilbertF.和White两位美国地理学家在对洪水灾害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人们防灾减灾的研究重点从致灾因子和工程防御措施拓展到人类本身对灾害的行为反应,并提出“适应和调整”观点[9],这是脆弱性研究的雏形。20世纪70-9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将脆弱性一词运用到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并逐渐向社会经济系统领域延伸,Timmernan(1981)[10]基于系统面对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0CGL07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0Yj00000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编号:2012一GH一107)。第一作者简介:徐君(1975一),女,河南省开封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和系统工程。2外界干扰的结果将脆弱性定义为系统遭受不利影响或损害的程度,继Timmernan之后,Dowing(1993)[11]、Cutter(1996)[12]等学者及IPCC[13]第四次报告分别从不同角度界定了脆弱性内涵。进入21世纪,国外学者对脆弱性的研究方向开始趋于多元化,石油、地下水等资源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成为研究重点,更加偏重于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相关评价方法和测量技术的引入使得脆弱性的研究更加科学规范,对脆弱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如SandipC.Patela等(2008)[14]采用SCADA方法对影响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近年来,MareenE.Hofmann(2011)[15]、JuanMorenoNavasa(2012)[16]、WeifangShi等(2013)[17]、SamuelBates(2014)[18]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脆弱性进行了研究。20世纪50-90年代,我国学者也开始对脆弱性进行研究,尽管这一时期脆弱性一词开始出现在经济体系、计算机网络、生物遗传等领域,但是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进入21世纪,脆弱性内涵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在自然灾害、生态系统、地下水资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乃至人地系统、区域发展等方面,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目前,脆弱性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新视角。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对脆弱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博、佟连军(2008)[19]基于对社会系统脆弱性研究视角,杨爱婷、武剑(2012)[20]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视角,分别对脆弱性内涵进行了阐述。脆弱性内涵研究总结见表1。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脆弱性内涵的界定,可以发现脆弱性是某一系统、某一群体或者某一生物体自身内在结构决定的固有属性,对外界因素的干扰或侵害具有敏感性,并且,在遭到侵害后难以恢复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表1脆弱性内涵研究总结侧重点脆弱性内涵文献来源影响结果系统遭受不利因素影响或者损害的程度Timmernan1981应对能力系统对不利因素影响的承受能力Downing1993类似风险系统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或者遭受损害的可能性Cutter1996自身结构系统容易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并没有对不利因素进行抵抗的能力IPCC2007自然灾害脆弱性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时的抵御、应对和回复能力石勇等2008[21]水资源脆弱性水资源系统在人为活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其结构发生改变、数量开始减少、质量逐渐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资源供给需求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唐国平等2000[22]生态环境脆弱性系统对外界干扰敏感程度、生态稳定性程度以及资源环境向不利于人类利用的方向发展的情况陶和平等2006[23]经济系统脆弱性对由于遭受到不能预料事件的冲击而引起的损害所具有的承受能力,经济脆弱性包括冲击、暴露性、适应性三个因素杨爱婷等2012社会系统脆弱性某地区发展稳定性较差,对外部因素变化较敏感,在外部干扰的作用下遭受损失的程度较大李博等2008人地系统脆弱性由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共同决定的系统对各种胁迫的易损失性,是系统自身的属性Adger,2006[24]32.2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研究国外学者对脆弱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对城市脆弱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对脆弱性的研究由原来的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整体大范围研究正在转向目前的局部小范围研究,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对水资源脆弱性、地表水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洪水和地质灾害脆弱性等方面,但是,对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内涵给予明确界定的学者并不多,其中,Fineberg(1996)[25]等学者基于自然灾害对城市脆弱性的界定是城市脆弱性描述了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和物理环境受到自然灾害的程度和从众恢复的能力,提出城市对自然灾害表现出的脆弱性是人类行为的函数的观点;IPCC(2001)[26]基于气候变化对城市脆弱性的界定是“一个社会的或自然的系统由于气候变化易遭受其带来的持续危害的范围或程度,是系统内的气候变率特征、变化速率和幅度及其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函数”。目前,我国对城市脆弱性研究的学者较多,对资源型城市这一类特殊城市的脆弱性进行研究的学者还不是很多,其研究范围也大多集中在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孙平军、修春亮(2010),李鹤、张平宇(2008),苏飞、张平宇(2009)等,分别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资源型城市经济系统、资源型城市社会系统以及资源型城市人地系统等角度对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给予界定,见表2。表2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研究总结研究视角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文献来源生态系统角度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是指在矿业城市所属的区域范围内、在特定的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由于自身内部结构决定的不稳定性,对人类行为等“外力干扰”具有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能力而使其容易向不利于其自身及人类开发利用方向演变的一种程度。孙平军等2010[27]经济系统角度区域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是指由于区域经济系统对区域内外扰动的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能力而使其容易向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变的一种状态。李鹤等2008[28]社会系统角度由于社会系统脆弱性是系统内在本质属性,只有在系统遭受扰动时这种属性才表现出来,表现为对内外各种扰动因素的敏感性和缺乏应对能力而使该系统容易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一种状态。苏飞等2009[29]人地系统角度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是指在特定的矿业城市区域范围内,由于其内部结构存在不稳定性,在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外力干扰作用下,表现出对扰动的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能力而使其容易向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不协调发展方向演变的可能性。孙平军等2010[30]3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资源型城市影响因素是指对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程度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国外学者PatriciaRomeroLankao、HuaQin(2011)[31]指出内涵性城市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城市性质不同,脆弱性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要合理地界定城市脆弱性评价因素之间的范围和城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之间的关系;PatriciaRomero-Lankaoa等(2012)[32]在对54篇关于城市易受温度影响的文章和222个城市标准荟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城市易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是其城市脆弱性的表现,指出提高城市适应能力,以增强抗干扰能力,减弱脆弱性;RichardFriend、MarcusMoench(2013)[33]指出由于城市贫困和脆弱性现象的存在,使其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增强城市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就要从城市贫困和脆弱性问题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增强其适应能力;此外,AngelaSantos(2014)[34]、JoyceKleinRosenthal(2014)[35]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我国,王士君(2010)等学者认为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刚性的4产业结构、接续产业发展缓慢、替代产业不完善、产业转型艰难以及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并以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为研究对象,从敏感性和脆弱性两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对其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分析[36];孙良书、刘大千、杨凤敏(2009)[37]从社会系统脆弱性理论入手,针对典型煤炭城市社会脆弱性特点,借助危险、灾害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把社会系统延伸到经济、社会、自然三维立体的研究中,建立了胁迫现状和危险的评价指标,构建了S-D模型。对煤炭城市社会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充分地分析研究;陈晓红、万鲁河(2013)[38]认为自然条件与孕灾环境、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人口素质与城市文明、制度创新与管理科学以及系统自身的恢复力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的主要作用机制,为研究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那伟(2007)、王岩(2014)等学者都认为资源型城市人地系统的脆弱性受到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并从相关方面对资源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进行选取。4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研究4.1评价指标选取由于不同学者研究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角度不同,同一位学者对资源型城市不同系统脆弱性研究侧重点也不同,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但是,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的选取要遵循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针对性和全面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原则。资源型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