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摘要)一、大渡口区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城区)功能是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大渡口的城市功能选择,必须首先考虑并服从和服务于重庆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与其他城区协调和协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城区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从城区的现有优势、潜在的优势和条件,科学地确定其城市功能。功能一:新型工业区——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工业长期以来,大渡口以工业立区,是重庆乃至西部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建桥工业园是重庆市30个特色工业园之一,目前的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7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0.8%,居都市发达经济圈第二位。同时,作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渡口组团是重庆“新规”重点规划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大渡口的工业在重庆市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工业是大渡口的立区之本,工业是大渡口的首要功能。但是,按照重庆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中部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渡口与中部片区的其他三区一样,其基本任务是,“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应该说,重庆市对大渡口产业定位上存在的矛盾对大渡口的产业选择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发展工业与“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之间寻求平衡,是大渡口产业选择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大渡口能否尽快实现产业转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转型,决定着大渡口在中部片区乃至整个重庆市的城市地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发展新型工业是大渡口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所谓新型工业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新型”的重要特征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渡口要在战略上坚定不移地确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接替产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对环境不构成污染威胁的新型工业,向科技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功能二:物流发展区——面向大西南的综合物流集散地重庆“新规”把大渡口规划为重庆市四大物流基地之一,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首先,大渡口具有建设“服务重庆市域、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的交通基础。区内有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7个码头,还有沟通大西南与重庆及西部铁路联系的6个火车站、7条铁路专用线;随着“五纵五横”城市干线的建设,以及上界路、中环路、鱼洞长江大桥、中坝长江大桥的开通,大渡口的内外交通环境将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其次,大渡口具有建设物流园区的市场基础。市场规模大,辐射面广。目前,全区批发市场营业面积达18.9万。共有仓库8个,总占地面积达74.3万平方米,仓储库房及露天货场面积达26.2万平方米,最大储存量可达102.3万吨。2002年发至区内车皮有4300多个,到区内提货的共有4万车次,2002年,各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约50亿元。其业务辐射到云、贵、川、湘、鄂、陕、藏等省区。第三,大渡口具有建设物流园区的产业基础。市场整体实力较强。436处是重庆举足轻重的钢材市场;17局是受到各方重视的建材市场;丰收坝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集散地;龙文是重庆最大的“中板”市场;鑫鹏是重庆最大的型材、管材市场;大正是重庆最大的冷冻水产品市场;重庆陶瓷市场是国内设施条件最为完备的市场之一。在重庆市规划的四大物流基地中,两路、寸滩基地由于空间位置、建设基础、辐射方向等原因,与大渡口物流基地基本上是互补多于竞争。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大渡口构建物流基地最大的竞争者和最可能的合作者是上桥-团结村物流园区。从目前看,大渡口物流的最大优势是冶金和建材。但随着冶金业的逐步淡出,大渡口物流要在与上桥-团结村物流园区的竞争与合作中找到一席之地,其发展方向必须从现在起进行新的规划和调整。大渡口物流业的发展定位要逐步由专业型市场向面向大西南的综合物流枢纽转型,在园区规划、土地储备、优惠政策等各个方面做好准备。特别是作为主城核心区,建设物流基地必须充分考虑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压力,并在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上为大运量的物流作业留出空间。功能三:文化休闲区——以生态和滨水环境为依托的大型休闲、游乐、运动和教育设施按照重庆市对大渡口的定位,大渡口既是重庆市主城区内以机械加工、建材为主的重要工业区和物流集散地,也是“具有山水园林特色和生活休闲功能的城市发展区”。这一定位为大渡口的产业选择留出了巨大的空间,为大渡口发展文化休闲业指明了方向。文化休闲是都市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化休闲中心是体现重庆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对中央商务区、高科技园区等的必要补充。从重庆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其现代城市功能体系中,缺乏一个集中、专业、多层次、成规模、有品位的文化娱乐空间。这种空间被称为“CRD”,即中央休闲区(CentralRecreationDistrict)。正是这一功能的缺失,特别是为商务人流及高收入居民提供文化休闲服务的能力不足,导致城市服务功能不健全,严重影响了重庆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大渡口打造文化休闲区的最大资本是空间优势。一是在主城范围内长江水际线最具特色的地方拥有3.7平方公里处女地(钓鱼咀),这是主城核心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二是随着陈庹路—鱼洞大桥、中环路—中坝大桥以及滨江大道大渡口段的开通,钓鱼咀及其周边区域与九龙坡、巴南、渝中及其他各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其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三是钓鱼咀三面环江,背后有白居士公园、金鳌寺公园等四个市级公园和中梁山森林公园做腹地支撑,目前已有体育副中心等项目规划。但是,文化休闲是最具城市中心品质的一项高级功能,其核心是消费内容而不仅仅是活动空间。如果仅仅从大渡口的现状来看,大渡口目前并不具有重庆市文化休闲区的功能。这一功能能否最终落户大渡口,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科学的规划,如中心公园、主题公园的建设;二是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三是大型文化娱乐项目及资本的引进;四是大渡口环境的根本改善。更重要的是,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取决于大渡口及其政府。这种不确定性是大渡口打造文化休闲区的主要风险源。功能四:生态宜居区——主城区以中高档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重庆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开始进入以住房、汽车和文化休闲为主的消费新时代。为了适应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新规”把重庆市的建设目标确定为“一个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活力之都、魅力之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当务之急有二:一是疏解老城。重庆渝中区高楼的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之最。在9平方公里左右的渝中半岛上,高层建筑就有3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大楼超过200幢。渝中半岛还承载了50万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则高达70万,每平方公里将近8万人的密度。这样的密度,是上海的两倍。过高的人口密度使许多老城区成为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二是拓展新区。截止2001年底,主城核心区已建设的用地规模约为188平方公里,超出96版《总体规划》确立的2000年175平方公里的目标13平方公里,真正完全未利用的土地已不是太多。主城建成区高度密集,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亟待扩展和调整。这也是重庆市编制新的《总体规划》的重要原因。按照重庆“新规”的预测,以2010年和2020年人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5m2和30m2计算新增城镇人口和原城镇居民的住宅需求,至2010年,都市区共需要新增约6500万m2住房,2010至2020年需要新增约9000万m2住房。即使按上海市规定的容积率的最高上限2.5计算,把居住区全部建成水泥森林,仅都市区的居住用地就需要62平方公里,而重庆“新规”计划至2010年全市比2003年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不足165平方公里(见图表32)。建设用地极为紧张。在这两大动力推动下,特别是随着轻轨2号线及“五纵五横”城市干道的开通,交通方便、上风上水、绿色生态的大渡口天然地成为承接重庆旧城疏解、新城拓展的重要载体。低廉的地价、巨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对重钢搬迁的市场预期,使大渡口成为众多房地产商追捧的对象,大渡口房地产市场扩张的张力巨大。但是,大渡口并不大。从建成区的现状看,人居环境质量远不如相邻各区。大渡口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后发优势,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追求“集约、生态、人文”的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如果不加控制和引导,房地产的大规模低层次蔓延将很快耗尽“后发优势”,为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反复的“旧城”改造不仅加大发展成本,而且降低城市品质,使大渡口很难走出边缘化的噩梦。二、大渡口区发展的核心理念(一)集约集约是城市的生产力。紧凑型城市形态(CompactUrbanForms)最适于提供可持续特性;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紧凑形城市能够为公共交通系统提供足够的客源,并降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大渡口要以集约经营的理念谋划未来的功能定位,实现由资源依赖、简单外延的粗放型发展向节约资源、强调内涵的集约型发展转变,城市用地以紧凑的方式进行布局和发展,促使人口和经济相对集中,加强土地的立体开发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防止城市用地无序蔓延。(二)人文站在人的高度,一切从生活质量出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首先是强调充分尊重人、服务人,以人为本,彻底摒弃那种“帝国式”的建设思想,营造一种适合人的生存发展的城市环境;其次是强调充分尊重文化传承,尊重地方精神,提高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通过有特色的文化力量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全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再次是强调充分尊重自然,尊重地方特色,提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山水城市文化形象。(三)生态生态型城市是以低成本支撑城市高速有效发展的最好模式之一,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载体之一。大渡口区要以生态第一的理念为出发点,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反规划”的方法,首先为自然、精神和历史遗存留出足够的空间,长久性严格保护和限制开发具有重大自然、人文价值和区域性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恢复城区的自然形态,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生境系统,融城市区域规划建设、绿化美化、人文精神的显现为一体,构建区域景观安全格局,以实现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三、大渡口区发展的基本原则保护性开发原则以交通体系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原则以人为本与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原则生态涵养和环境再造原则区域协同与错位发展原则城市功能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区域合作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要素聚合的高密度化、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和区域利益的共同化,是实现城市运行成本最优化的根本途径。大渡口必须把自己的发展置於重庆市的发展之中,与中部片区及周边各区在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城市价值。四、大渡口区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一)战略思想——小步追赶、大步跨越战略是发展方向的选择。战略的核心是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区的长远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大渡口追求的是集约的空间增长、生态的城市环境和人文的和谐社会,是一种极具现代意识的“跨越式发展”,是有可能避免“低水平发展陷阱”的高水平发展模式,在战略上必须脚踏实地打基础,稳扎稳打求发展,小步积蓄能量,大步实现跨越。(二)战略目标——建设“三化四区”按照大渡口区功能定位,我们把大渡口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战略目标设定为:以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生态化为目标,把大渡口建设成为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