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内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都是旅游研究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等级及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而缺乏对其价值的足够认识。旅游资源曾一度被认为没有价值,这种价值观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政策,造成资源高消耗型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一系列恶果。当前国内很多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忽视环境保护、过于拥挤的现象,正是由于缺乏旅游资源价值的清晰认识。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确定旅游资源价值,合理进行价值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郭剑英、王乃昂等(2004)和邵筱叶、成升魁、陈远生等(2006)几位学者已经对国外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而本文对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上被CNKI索引的文献来进行分析和综述。这些文献从旅游资源价值界定、评估手段与体系、实现的方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研究脉络。1旅游资源价值的界定顾维舟(1992)认为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享受、参与和审美等价值;万绪才、丁敏、宋平等(2003)基于基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根据旅游资源概念与特点,对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历史阶段性进行了剖析,认为旅游价值属于山林直接使用价值的一部分,同时认为旅游资源价值具有历史性;张红英(2004)把资源旅游资源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并认为三者是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郭剑英、王乃昂等(2004)在对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已有的价值分类系统,构建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明确了各类资源的价值分类;邵筱叶、成升魁、陈远生等(2006)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对旅游资源的适用性出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更加有利于解释旅游资源的价值,并构建了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体系;詹丽、阚如良等(2008)认为文化旅游资源也是舒适型资源,也有类似于舒适性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同时重点指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2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手段与实践2.1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必要性马永立等(2000)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无科学的理论依据;郭剑英、王乃昂等(2004)明确了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明确了价值评估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确定合理门票价格、建立我国的旅行和旅游卫星帐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西部落后地区进行合资开发旅游资源折算股份提供了科学依据;詹丽、阚如良等(2008)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必要性,认为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是旅游资源市场化的直接需要、改革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必然要求。2.2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目前旅游界关于旅游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已经有相对统一的观点,探讨的重点集中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上。陈海,康慕谊等(2003)通过分析旅行费用法、条件估值法、李金昌资源价值计算方法、消耗再生产与费用法,认为消耗再生产与费用法具有较强实用性,可以在计量中把森林的自然状况、游憩对森林的利用状况及生产者的经营管理状况综合考虑进计算公式;冷向、马昕等(2004)主要探讨了森林旅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旅游宏观效益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并分析了各个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张红英(2004)认为采取边际社会成本法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定价是较为妥当的,并建立了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赵文清、贾慧敏、钱周信等(2006)在构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平台,综合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建立多因子、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刘康(2007)在分析总结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比较适合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方法,包括旅行成本法、享乐定价法和条件价值评价法;刘彩霞,史本山等(2008)介绍了条件价值评价法及其发展,重点归纳了影响其结果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对运用条件价值评价法评价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实践应用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作了论述进行定价。2.3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实践早期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主要集中于定性评估。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估研究从2000年开始出现。高占君与王洪英(2000)和徐忆红等(2000)则分别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烟台和大连的海水浴场价值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证明海水浴场水质改善后,游客的支付意愿提高了5~10倍;而陈伟琪等(2001)和彭本荣等(2004)则分别利用旅行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厦门市的海滩休闲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但由于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谢继全、程弘、陶雪松、周蓉等(2004)运用模糊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判标准,确定影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各因子的权重,将经过专家打分后的评判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对甘肃省62处森林公园的资源吸引力指数、可开发利用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价;刘康(2004)运用旅行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对非市场的海滩休闲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海滩休闲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和总量进行了测算;郭剑英,、王乃昂等(2005)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价了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许抄军、刘沛林等(2005)用条件价值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研究;贾艳琴(2006)运用条件价值法对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进行了评估;宗雪等(2008)运用条件价值法对对大熊猫的存在价值进行了估算。3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方式与价值提升黎洁(2002)通过概述加拿大国家公园使用者收费情况,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方式;李华敏(2007)认为价值未得到实现与旅游资源使用本身的制度安排相关,并结合案例讨论了相关的制度安排对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程度的影响;郑四渭、贝勇斌等(2007)明确了非物质文化资源价值的补偿主体、补偿渠道、补偿运行机制管理等多方面要素;赖叔懿、陈华芳等(2008)运用经济学方法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种资源开发的帕累托原理最优路径,探讨了价值实现效率问题。此外,国内学者还对旅游资源价值提升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张胜、毛显强等(2003)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作用,进而剖析了为改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而消除外部性成本和合理界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经济政策机制;刘书安(2007)指出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就是要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以价值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资源的价值认知模型,运用价值链的方法,确立了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链系统;田海龙、沈长智等(2008)以天津为例,指出语言不仅可以描述旅游资源,而且可以建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4总结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体系,同样地,国内关于旅游资源价值构成认识也大多处于自定义阶段。大多数学者也是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取合适的价值构成体系。这就不利于统一和规范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在旅游资源价值相关研究中,国内学者侧重于森林、海滩等舒适型旅游资源价值的探讨。而对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探讨较少,忽视了文化旅游资源跟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具有脆弱性,我们同样需要对文化资源价值进行探讨。早期国内关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定性研究,近几年国内才开始进行旅游资源价值定量研究,特别是旅游资源货币化评估。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测算自然类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而极少对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定量测量。在对旅游资源定量评估过程中,主要关注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常常忽略资源的非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同时,国内学者也缺少对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方式进行探讨,忽略了资源价值的利用效率问题。在技术手段上,国内研究主要是关注各种评估手段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各种评估手段、方法本身的研究,缺少对评估方法的运用条件、范围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顾维舟:旅游资源价值分类初探,旅游学刊,1992,012.丁敏、宋平等: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货币化评估,经济体制改革,2003,063.张红英: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探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94.郭剑英、王乃昂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与评估系统的构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75.邵筱叶、成升魁、陈远生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问题探析,生态经济,2006,106.詹丽、阚如良等:论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7.马永立等:制定风景区门票价格数学模型的研究,经济地理,2000,018.陈海,康慕谊等:森林旅游资源价值核算研究进展,资源科学,2003,039.冷向、马昕等:森林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林业科技,2004,0210.赵文清、贾慧敏、钱周信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与竞争力创新研究—安徽省旅游资源价值与竞争力实证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1.刘康: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与评估方法探讨,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0312.刘彩霞,史本山等:条件价值评价法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213.高占君,王洪英:海滨景观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估算,海洋环境科学,2000,1914.徐忆红,宋莹,刘健:海滨浴场污染经济损失的定量化估值,海洋环境科学,2000,1915.陈伟琪,刘岩,洪华生等:厦门岛东部海岸旅游娱乐价值的评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16.彭本荣,洪华生,陈伟琪:海岸带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厦门大学学报17.谢继全、程弘、陶雪松、周蓉等:甘肃省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量评价研究,甘肃林业科技,2004,0318.刘康:海滩休闲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以青岛市海水浴场为例,海岸工程,2007,0419.郭剑英,王乃昂: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资源科学,2005,2720.许抄军,刘沛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经济地理,2005,2521.贾艳琴: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和客源市场调查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22.宗雪等:基于条件价值法的大熊猫存在价值评估,生态学报,2008,0523.黎洁: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方式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2,0324.李华敏:制度安排与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商场现代化,2006,1225.郑四渭、贝勇斌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26.赖叔懿、陈华芳等: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与最优开发路径选择,生态经济,2008,0127.张胜、毛显强等:提升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0528.刘书安:试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旅游资源的价值提升,当代经济,2007,0829.田海龙、沈长智等:多语旅游环境建构与旅游资源价值提升,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0130.陈琳,欧阳志云,王效科等:条件价值评价法在非市场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生态报,2006,26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