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教育理论测试题一、填空题1.为了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3.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4.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5.课程改革的核主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7.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生,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9.教师授课的时候,不权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10.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二是要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三是专业支持。1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1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1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15.校长要提升对校本教研认识。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员)的办学理念。16.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17.(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18.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教育)。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的基本信念。19.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0.(终身学习)交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21.以校为本教研具体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2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习内涵2的三大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三大目标。23.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24.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5.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26.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不变的。27.“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中的领导和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理念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现代教学研究形式。28.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9.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0.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2.实施新课程教师要具有现代意识,即(问题)意识、(学生)意识、(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33.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34.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35.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36.(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也是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37.(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基本信念。二、辨析题,简述理由。1、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答:(错)全面发展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且有所专长,而平均发展则是用一个标准要求体学生,求全责备,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2、读书是学生,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3答:(对)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鲜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大部分时间在社会实践中度过的,不在实践中学习,人无法健康成长。3、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答:(对)每个少年儿童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只要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采取多种策略,开发每个学生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4、所谓尊重学生就是不打骂学生,不挖苦讽刺。答:(此观点片面)不打骂,不训斥挖苦是尊重学生的一个方面,尊重还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平常心态对待学生缺点和过失,接纳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5、素质教育从革种意义上说,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答: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倡导人文关情,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中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6、“学生即目的”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课程体系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将个性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树立起“学生即目的”的新理念,它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视角,重新去理解学生,看待学生。首无,教师人改变陈旧的学生观,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要着力改变学生由来已久的自我认识和学习方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自己思索,自己动手,独立学习。教师应赋予全体学生比传统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生的机会和权利。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善待学生生命中的各处表现,给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思考,辨析的空间,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7、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与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而不应该将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答:错。要点:(1)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强调展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以教学中应处理好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展开阐述,开展非指导性教学。(2)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方法与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排除学生直接接受知识的4教育方法。8、严师出高徒。答:如果这个概念推向极端,严而出格,严而失度的话,那就有失教育的本义,是不对的。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对学生的爱应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让学生的个必得以充分发展,这样,“严师”有望出“高徒”。9、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答:正确。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学习达标,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均可视为好学生,如“德育标兵”、“礼仪标兵”、“优秀小记者”、“最佳辩手”等。总之,增加评价尺子,让学生更自信,走向成功。10、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作更能学得好。答:正确。理由:这里所强调的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11、义务教育时期课程教材改革,可以放松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答:不正确。因为最基本的训练和基础是个前提,否则一切“锦上添花”,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忽视基础,或基础目标都“尚未成功,仍须努力”,那么“更上一层楼”的理想就会化为不切实际的“泡沫改革”,素质教育的理想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创新,绝不能建立在忽视甚至否定基础训练之一,在“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如此。12、课程即教材。答:不正确。课程不再仅仅是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同时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和活动状态。教材即是课程的一种文本形式而已,教材包含于课程之中。13、有人说:进入新课程改革时代的中小学教学,重点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是灵活、互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因此,只要少数尖子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得到发展,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何并不重要。答:此观点是错的。其一,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尖子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新教材中删减了那些过于深难的内容,目的是为了给探究和创造洗动提供机会,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二是,即使新课程新教材,有再多的创新,但教师千万莫忘了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文化知识,是中小学首要任务。古人曰: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最基本的训练和基础是个前提,否则是“空中楼阁,泡沫改革“。创新提高5必须与基础辩证统一起来——在比较扎实的基础提高,以提高来促进基础的进一步扎实。14、画外章:甲:“考了这么少的分,还有脸吃饭,我揍你!”乙:不好好念书,滚出教室!丙:学习不好在家挨打,在校挨骂,我不学了!丁:来吧,网上的内容很刺激,包你消除烦恼!答:甲:父母或监护人,其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规定,家长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乙:老师,其行为违反未成的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及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丙:未成年人本人。因家长和教师的原因自动放弃学业是一种不珍惜受教育权利,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行为,也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15、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很优秀,其它方面肯定也能学好,语文、数学成绩差,其它方面更学不好。因此,学好语文、数学就能成为高智力学生,才能全面发展。这个观点很片面,语文、数学学科固然重要,是基础学科,但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学生语、数成绩好,其它方面未必就好,比如唱歌、画画等并不比别人强,而有的学生语、数成绩差,其它方面未必就都不好,比如舞蹈、体育运动等强于别人,下面我想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1)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国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语文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多元的。每一种智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涵盖八个部分,只是这个八个部会的组合方式和强弱程度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所以,不能说学好语、数就能成为高智力的学生。(2)教育方针明确指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好语、数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并不等于全面发展。新理念更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为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不是都要一些语、数知识丰富的人才。16、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一定不是合格的教师,更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1)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角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2)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