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能源外交:印度的地缘战略认知与实践【作者】张力【作者简介】张力,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成都610064)【内容提要】随着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印度已迈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之列,本土能源资源的不足以及对海外能源依赖的加深对印度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进口国之一,印度必须将确保海外能源供应视为国家战略安全的当务之急,这促使印度现实地评估各种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以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从而实现在动荡的全球与地区安全格局中保障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与印度的海外能源战略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一环境也为中印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内的合作和竞争提供了空间。【关键词】能源安全/印度/地缘战略/中印关系【正文】印度近年来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被公认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迈入了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之列(位居第六)。但本土能源资源存储和产量的不足却对印度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并且,能源消费迅速上升与本土供给能力下降的反差决定了印度对海外能源供应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印度目前已迈入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进口大国之列,进口能源占国内总消费的比例高达75%,并继续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新近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印度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到2020年将上升到91.6%。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印度日益强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确保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关注与能源供应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从而争取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安全格局中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战略利益。本文考察印度对能源地缘因素的考量,分析其开展“能源外交”的条件和效果,比较中国与印度作为两大新兴能源消费与进口大国的关联和互动机会。一、评估能源地缘政治环境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海外能源供应受阻的担忧,促使印度近年来日益重视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待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两次大幅提高油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石油危机”,也影响了印度的经济稳定。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低,OPEC的影响下降,但能源危机的阴影不去。随着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能源需求迅速上升和能源进口压力的增大,印度开始重视保障海外能源供应的问题。此外,还有两个因素使得海外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外交”成为印度国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一是亚太地区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大大超出其自给能力;二是亚太国家对能源产地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中亚地区。(注:R.K.Pachauri,“EnergyEfficiency:PolicingIndia'sOilSupplyRoutes,”TheTimesofIndia,27June1998.)印度要评估自身的能源安全政策,需要重视能源的地缘政治因素。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东和海湾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湾地区拥有世界石油储备的2/3,天然气储备的1/3;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是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国家,伊朗是世界最富足的天然气产地之一。印度作为一个迅速上升的能源进口大国,进口石油的65%来自中东和海湾地区,其余来自俄罗斯、中亚、北非等地区。因此,全球及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对印度的能源安全构成重大的影响。由于中东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至关重要,印度与其他大国同样重视该地区地缘政治变化的意义。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机、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对印度产生了某种冲击,使印度感受到自身能源安全的极度脆弱。显而易见,一旦该地区出现突发事件造成供油阻断,印度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步履艰难再次为印度依赖海湾供油的前景增加了变数。并且从现阶段看,因核问题而趋紧张的美伊(朗)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印度从伊朗获取天然气的计划。尽管目前印美关系密切,但美国及其盟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犹如一柄双刃剑,既能有助于稳定这一地区,也能持续引发新的冲突。此外,海湾、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恐怖主义、原教旨主义也将不断对能源供应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除海湾地区外,中亚、高加索地区(包括除伊朗外的里海区域)也是印度高度关注的海外能源供应地。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尽管不如海湾地区,西方、前苏联对该地区油气资源的评估也有较大出入,但巨大的开发潜力得到世界各大石油跨国公司的认可。印度在地理上靠近中亚与高加索地区,独联体中亚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对印度未来的海外能源供应安全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决定了印度必须高度关注中亚的政治安全格局变化。据印度预测,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在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剧增,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中亚、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就能为印度未来的能源安全做出贡献。(注:P.Stobdan,“Geo-PoliticsofOilinCentralAsia:OptionsforIndia,”inP.Stobdan,eds.,BuildingaCommonFuture:IndianandUzbekPerspectivesonSecurityandEconomicIssues,NewDelhi:KnowledgeWorld,1999,p.158.)印度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为印度获取该地区的油气资源提供了良机。(注:K.M.PariVelan,Geo-PoliticalImportanceofCentralAsiatoIndia,InstituteofPeace&ConflictStudies,No.274,21October1999.)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并不感到乐观,因为印度向中亚、高加索地区和伊朗索取能源的努力很难绕开它的近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印度近年来通过外交努力扩大了对伊朗液化气的进口,但从伊朗供气的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案是铺设陆路输气管道,该管线必须途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内陆或近海地区。但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反对将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况且,阿富汗战后的稳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建还须假以时日,作为一个能源转运国也并不理想。因此,尽管这一拟议中的“能源高速公路”是印度的经济中心带获取海外能源的最佳途径,但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除海湾、中亚和里海地区外,印度也寻求从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和俄罗斯获取能源。这些地区的情况喜忧参半。非洲、欧洲所产原油的磷含量低,环境污染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成为印度海外能源战略中的优先考虑;缅甸、印尼等东盟国家预计到2010年将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俄罗斯是亚太地区的主要能源供应国,印度重视与俄进行合作,但从俄向印输送油气必须铺设一条长达近3000公里的管道,这从商业角度考虑很难行得通。鉴于各种方案存在的限制和价格因素,至少从现阶段看,从海湾地区进口能源仍是最合理的选择。此外,印度与也门、卡塔尔、阿曼、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世界主要产气国邻近,在外部供气方面享有比较有利的地缘条件,但不利的因素是目前尚未建成更有安全保障的跨国内陆输气管道。鉴于以上各种因素,印度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能源进口的多渠道化并非易事。二、“能源外交”:向海外索取资源在国际社会,外交被认为是一个国家通过与外部的良性战略互动从而实现和保障本国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由于印度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不断加深,海外能源供应安全已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战略安全,印度对与外部国家和国际社会合作以满足自身能源安全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并产生了紧迫感。为了确保和提高外部能源供应的安全,“能源外交”成为印度近年来外交政策的基点之一。印度与伊朗近年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受人关注,成为印度“能源外交”比较成功的一例。2003年初伊朗总统哈塔米访印期间,印、伊签订了两国在碳氢化产品领域开展合作的理解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石油化工产品、液气态碳氢产品及其衍生物、发展研究与咨询、勘探开采、改进营销与运输。印度政府最近已批准与伊朗的正式合作协议。(注:“IndianCabinetOkaysDealwithIran,”ThePeninsula,18January2004.)同年5月,印度石油部长访问伊朗,印伊达成协议:印度在今后25年内每年向伊朗购买液化天然气并扩大进口原油;伊同意印度投资开发伊境内已探明和正在勘探的天然气田。印度则答应向伊朗提供能源生产与使用的多项技术。(注:“India,IranAgreeon25-yrGasInvestmentDeals,”TheTimesofIndia,13May2003.)印伊协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近年来美、伊(朗)因伊朗核问题引发关系紧张,美国反对其他国家向伊朗投资,担心伊将投资用于核开发计划。但印度在权衡之后仍不改初衷,坚持要与伊朗进行能源合作。一旦印伊两国充分实施这项协议,能使印度在伊朗能源工业中占据一席重要地位。有分析家称:“也许正是这一前景,鼓励新德里甘冒与华盛顿的关系受损的风险,而与伊朗签署了这项一揽子协议。”(注:HoomanPeimani,“IndiaandIran:RenewedEnergy,”AsiaTimes,21June2003.)另外,印度近年来提出要重振连接印度、伊朗和阿富汗的“新丝绸之路”,加强与伊朗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包括修筑连通印度的陆路油气输运管道)。(注:“India,IranandAfghanistanSilkRoute,”=33293.)2004年刚执政的印度新政府则表示只要巴基斯坦能提供国际安全保证,印度将认真考虑铺设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陆路输气管道。(注:“IndiaReadytoConsiderGasPipeline:Natwar,”Dawn,6June2004.)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也是印度“能源外交”的主攻方向之一。冷战结束前,印度与该地区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但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与这一地区的关系有所疏远,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极为有限。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开始重新考虑它在这一地区的政策,其主要动力之一即是能源因素。印度政府曾多次组织由政府高官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出访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为印度与该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政治和外交联系铺平了道路。(注:“AzerbaijanCooperationSoughtinOilSector,”TheHindu,11April1997.)2003年11月,在塔什干举行了印度—中亚会议,印度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都在同期访问了中亚各国,很显然是印度对能源的需求提高了它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兴趣。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下属的维德希有限公司(VOC)与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共同组建合资企业,以参股方式开采阿塞拜疆的石油资源。(注:“ONGC,AzerbaijanDiscussOilExploration,”ObserverofBusiness&politics,6February1998.)印度政府也为印度石油天然气企业开发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做了大量工作。在政府的促成下,多家印度石油公司采用国际石油财团的评估标准,参与中亚石油相关项目的投标、竞标活动。印度目前也有多家能源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力争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输油管道设施的建设项目投资。根据2003年初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印度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中占有最低20%的份额。水力资源丰富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则已计划与印度签订水电项目。(注:IbragimAlibekov,“IndiaSettoExpandPresenceinCentralAsia,”)为提高外部能源供给安全系数,印度意识到通过“能源外交”进行多向选择的必要。(注:G.Parth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