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28《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一、中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1、山区农业环境特点:(1)垂直地带:农业生产“立体化”,物产十分丰富;(2)生态系统脆弱:随人口增长,山区的资源被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突出,影响农业进一发展。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问题及开发条件(1)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76%的丘陵、山地,平原有1/4。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东、南临海洋,西靠亚欧大陆,受季风影响,形成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⑵开发现状:①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明显。②非耕地资源粗放经营,自然资源潜力未发挥。读图认识: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经纬度范围。(3)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资源要素开发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气候资源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季风活动不稳定性,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生物资源品种多样,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产出能力高;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生物潜力没得到发挥土地资源垂直分异明显,山、丘、盆、谷交错分布,使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利于建水电工程,发展灌溉。水系发育使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增加开发难度。历史、社会资源千年发展历史;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矛盾明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结论:本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因此,水、热条件不存在根本缺陷,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济。(4)生态建设任务繁重:⑴水土流失严重:成因:a.本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b.乱砍滥伐森林;c.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⑵本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①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②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③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3、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1)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两种做法: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好处:利于发挥土地潜力;减少耕地压力;促进林、牧、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案例]—江西赣江流域千烟洲:过去,以种粮为主,生产单一、落后。现在,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林果为主,农业布局从丘上到丘下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对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振兴山区经济。[案例]—河南东南的商城县(大别-桐柏山中):对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进行加工,创造产值比出售薪柴增值几十倍,大大提高农民收入;(2)加强生态建设: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农村生物能源约占90%),是关键。办法是:[案例]—广东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二、中国农业低产区的综合治理1、全国农业低产田的现状:(1)我国农业中低产区分布较广:占全国耕地的2/3;类型多,如: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2)提高单产是必然选择:我国人口在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要保持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态势,提高单产必须对农业中低产田进行改造。2、黄淮海的农业低产田的治理(1)平原特征:①范围:黄河下游,跨五省二市,古称“中原”。②成因:由黄、海、淮河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③地形特征: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50米以下,平原上有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有洼地。④内部差异及低产田分布:西部:缓斜平原:耕地质量较高。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东部:是主体,是冲积低平原。海滨:是滨海平原。(2)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和风沙,是中低产田分布多原因。三大障碍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7-8月)等特点。气候是主要自然原因。地形——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a.山坡地:易旱灾。b.洼地:干旱季节盐分向地表积聚易形成盐碱地;雨季易积水形成洪涝灾害。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危害:如:不合理排灌——地下水位上升,盐碱面积扩大;不合理开垦——使土壤肥力下降,形成沙荒地。三种灾害具体成因:①旱涝成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锋面雨带没有来到,易成旱灾。②盐碱成因:干旱时节,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人们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形成盐碱地。③涝灾成因:雨季洼地积水,一遇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3)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①农、林、牧土地占80%,后备资源潜力不大,∴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②80%的土地存在限制性因素:尤其是缺水、涝洼、盐碱化问题,∴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对黄淮海平原整治。(4)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涝洼盐碱地具有分布集中、水土资源丰富等特点,∴开发潜力较大。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案例—山东禹城辛店洼]:·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质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治理办法:鱼塘—台田治理模式,两者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即: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饲料作物等,饲养禽畜。(与珠三角的桑基鱼塘的主要区别:农作物的不同)②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案例—山东禹城北丘洼]:·自然条件是:土壤盐碱化严重(占耕地的91%)。成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响土壤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治理核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技术调控土壤水盐运动。·改造盐碱地的关键:使土壤脱盐。办法有:A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B抽取盐水、补充淡水;C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D营造防护林带。三、中国商品农业的发展1、中国农业发展之路:(1)农业阶段: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的自给农业向现代的商品农业转化。(2)农业问题:不少地方的农业经营粗放,广种薄收、过量采伐、超载放牧、酷渔滥捕等,对资源进行掠过性经营。(3)农业发展方向:a.发展商品农业,与集约化经营相结合,进行专业化生产。目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b.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逐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4)我国已经建立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九大商品粮、五大商品棉,以及油、糖、出口农业生产基地。2、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1)东北的范围和特征:包括: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具有: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特征。(2)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①气候与主要农作物:处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满足一年一熟,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配合协调。南部——暖温带,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种植。中部——中温带,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甜菜、亚麻。北部——春小麦、大豆为主。②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地分布:西、北、东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森林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平原分布: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③是我国重要农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东北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④土地资源优势:表现在:A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1/5,人均耕地全国最高,人少地多;B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C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⑤森林资源优势: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表现在:A全国最大林区;林区占全区42%,覆盖率36%。B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1/3。C宜林地区广。黑龙江省是最大木材基地。D森林树种丰富: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45°N总之: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性的大型农业、林业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5°N(3)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①对黑土的利用:·黑土分布:松嫩平原东部、北部、三江平原,东北最重要粮食产地。·问题及整治:A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B黑土开垦后,引起黑土冲刷,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办法有: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C黑壤培肥的主要方法: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草肥、秸秤还田),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②对沼泽的保护:A沼泽分布: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B沼泽功能:是蓄水池,又是水源地。a.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b.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c.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C破坏后的后果: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想表层集聚,盐渍化土地扩大,河流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4)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①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商品率达60%,占全国总量的1/4多。发展中注意的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②商品粮基地分布: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③农作物分布:春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黑龙江最多。玉米:松辽平原最集中,吉林输出最多。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平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大豆、甜菜:是东北最具特色农产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亚麻:黑龙江最多,哈尔滨附近。④经营特点:[案例]——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开发历史短;大型机械化(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开发潜力大。⑤问题及措施:A单产较其他区低: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是东北国土整治的一个方向。B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继续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多层次升值。如饲料产业;大豆、甜菜是东北最具特色农产品,应继续发展,同时发展相应的食品加工等。(5)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①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占全国40%,森林采伐、制材工业发达),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②问题:A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B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风沙、旱涝等灾害频繁、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C以皆伐为主等不合理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③森林保护:首要任务: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发展方向: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发展方针:保护、恢复、发展并重。·具体措施有:A坚持合理采伐;B积极营造人工林;C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D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E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④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森林工业分为两大部分:木材采运业和木材加工业(如纸浆、纸制品、人造板、林产化学品)。·综合开发:[案例]——长白山地的吉林省安图县。①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东北采伐基地及接近林区的工业中心:佳木斯、牡丹江、哈尔滨、伊春、吉林等。②进行采集(山参.木耳.蘑菇.山葡萄.橡子.榛子.蕨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