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的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的介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曹丽梅肖丽华冯晓明马玲云肖新月发布时间:2015-05-08摘要:目的:医疗器械标准物质是医疗器械质量分析中使用的实物对照,也是医疗器械检验不可缺少的物质。为保证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质量,规范研制工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要求。方法:详细介绍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分类、原料选择、制备、定值、审批、包装、贮存、供应及稳定性监测等主要工作流程的技术要求。结果与结论:该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研制人员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医疗器械标准物质,技术要求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系指供医疗器械质量标准中相关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检验用,具有确定特性,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对供试医疗器械进行测量、定性、赋值的物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中明确规定,“中检院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物质的研究、制备、标定、分发和管理工作”。作为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法定提供单位,我院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涵盖各个业务领域的多项技术指导规范[1]。其中,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现将其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介绍如下。1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分类我国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化学、物理学检测用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及生物学评价用医疗器械标准物质。1.1化学、物理学检测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系指用于医疗器械质量标准中物理和化学测试用,具有确定特性,用于产品鉴别、检查、测量、含量测定、校准设备的标准物质。按用途分为下列5类(其中会有交叉):1.1.1含量测定:系指具有确定的量值,用于测定医疗器械中特定成分含量的标准物质。1.1.2鉴别或杂质检查:系指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用于鉴别或确定医疗器械某些特定成分的标准物质。1.1.3材料表征:系指用于鉴别和确定生物材料的某种物理和化学特征的标准物质。1.1.4测量:具有特定的声、光、电、磁、力、热等物理参数,用于医疗器械量值测定或确定其使用特性的物质、装置或系统。1.1.5校正仪器/系统适用性试验:系指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用于校正医疗器械检测仪器用的标准物质。1.2生物学评价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系指用于医疗器械产品或材料,判定其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免疫原性、血液反应等所用参照物质。2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原材料的选择除特殊情况外,理化检测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原始物料的特性应与标准物质的使用要求相一致,物料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特性量值范围应适合该标准物质的用途,每批物料应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供应的需要;生物学评价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物料需经实验室进行相关项目表征确证,不含有对生物学试验结果产生干扰性的杂质,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并有足够的数量。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物料的收集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2.1对于新增医疗器械标准物质,该品种检验用标准物质的物料应尽可能符合相应级别(如医用级、优级纯等)要求,其获取途径应符合法规要求,物料提供方应报送该材料的技术规范,经检验或验证、审查后方可采用。2.2通过国内或国外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或机构购买或委托制备原始物料,如适用,应向供应者索取相关技术资料:物料质量标准和检验报告、物料稳定性的实验数据或文献资料、物料被官方批准为相应级别的证明文件及物料获取途径、安全性试验或评价资料。2.3对于特殊的标准物质,由研制部门自行制备或收集物料。需要自行加工或者制备的物料,研究单位需提交加工环境、设备清单、工艺流程、标准操作规程(SOP)等质量控制文件,报标准物质委员会处批准。3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制备分(组)装候选物料前应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并尽可能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分(组)装。3.1理化检测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分(组)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测[1]3.1.1化学结构确证或组分的确认。对于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应与权威文献值或图谱一致,如无权威文献记载,应采用光谱、色谱、质谱、X射线仪、电化学等手段进行结构确证。对于结构不能用精确的物理和化学测量方法确定的标准物质,应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其组分或特性进行确证。3.1.2物理性质检测。应根据标准物质的特性和具体情况确定物料的物理性质检测项目,如色泽、熔点、表面和结构物性、力学性能、电性质、热性质、光学性质、重力性质、特殊使用性能等。3.1.3纯度与杂质检查。应根据标准物质的使用要求确定纯度检测项目,可采用分离和确证技术对反应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挥发性组分、残留有害物质等进行分离和测定。3.2生物学评价用标准物质分装前应进行如下项目检测3.2.1生物学特征的确证。生物标准物质原材料应与供试品生物相容性、物理形态一致,并应向国际标准物质溯源,或者与其他国家生物学评价标准物质进行等同性考核。采用相应的生物学或化学技术进行确证检测,以确定其符合制备预期用途的生物学评价标准物质的条件。3.2.2理化性质检查。应根据生物学评价标准物质的特性和具体情况确定理化性质检验项目,以排除干扰。例如增塑剂溶出、溶出液有害元素、电导率、有机物残留、易氧化物、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等。3.2.3纯度与有关物质含量的检查。应根据生物学评价标准物质的使用要求确定纯度与有关物质的检查项目。3.2.4材料组成成分检查。应根据材料配方或组方要求确定相关检验项目,如合金元素、增塑剂、添加剂含量等。3.2.5如适用,还要针对标准物质的性质和性能要求,进行材料机械性能、显微结构、尺寸等检验和考核。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包装容器必须能够保证内容物的稳定性。玻璃(塑料)安瓿主要用于易氧化及液体物料,常规品种可采用西林瓶包装。气体要易于取用,尽可能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瓶包装,无菌对照材料应采用易于灭菌和化学灭菌残留物解析的材质包装,固体材料可采用塑封方式包装。设备和系统组装后,应采用适宜运送的方式包装。对于易氧化或潮解的品种,必须控制分装间的湿度并在氮(氩)气氛围下分装。理化检测用标准物质最小包装单元的实际装量与标示的装量应符合规定的允差要求,固体物料的装量一般为标示量的±10%。生物学评价用标准物质的配制、分装、冻干和熔封应根据品种的要求进行配制、稀释。须加保护剂等物质者,该类物质应对标准物质的活性、稳定性和试验操作过程无影响[2]。聚合物、金属等性质相对稳定的标准物质,应加工成规则的块状和颗粒,以易于取用的方式分装。凡成批制备并分(组)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应考虑加工、包装和环境影响。如适用,应进行均匀性检验。4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定值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定值首先应确定是否有国际标准品或参考品,以其为标准标定待制备的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如果没有国际标准品,采用医疗器械标准或其他经过验证的方法来制定该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案和方法,采用多个试验平行测定均值来获得定值。定值方法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经检验证明是准确可靠的方法。应先研究测量方法、样品处理和测量过程所固有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如稀释、配制、切割、分(组)装等过程中被测样品的沾污和损失,对测量仪器要定期进行校准,选用具有可溯源的基准物,要有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溯源性。4.1理化检测用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定值理化检测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化学成分定值原则上采用质量平衡原理,即材料基体、合金元素、水分、有机溶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含量的总和应为100.0%,必要时可对定值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定值要确保材料和方法量值传递的准确无误,定值方法应考虑到其相关医疗器械标准及预期的用途,可选用下列方式对特性量值进行测定:4.1.1用高准确度的绝对或权威测量方法定值。绝对(或权威)测量方法的系统误差是可估计的,相对随机误差的水平可忽略不计。测量时,要求有2个或2个以上分析者独立地进行操作,并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实验装置。4.1.2尽可能采用2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已知准确度的可靠方法定值。研究不同原理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对方法的系统误差进行估计,采取必要的手段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验证。4.1.3多个实验室协作标定。参加协作标定的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必备条件,每个实验室采用统一的测量方法(例如:医疗器械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协作实验室的数目或独立定值组数应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协作标定的组织者必须对其他参加实验室进行能力考核,提供明确的实验方案和必要的指导。4.2生物学评价用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定值4.2.1协作标定。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或标定,一般需经3个有经验的实验室协作进行。参加单位应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案、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记录格式,标定结果须经统计学处理(标定结果至少需取得10次独立的有效结果)。4.2.2收集各协作单位的标定结果,整理统计,一般用各协作单位结果的均值表示。5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审批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应确定品种编号与批号,一种标准物质对应一个编号。当标准物质停止生产或停止使用时,该编号不可用于其他标准物质,当恢复生产和使用后仍启用原编号。标准物质一次制备(同批原料、同批精制、同批标定)作为一个批号。更换批号、停止使用及撤销的品种,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更换新批次后,根据品种监测情况,一般对上一批次设置3~6个月仍可使用的缓冲期。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应附有标签或说明书,如果超出规定的用途时,使用者应对标准物质的适用性负责。标准物质委员会对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报告从研制计划、原(材料)选择、制备方法、标定方法、标定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定值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做出能否作为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结论。经中检院标准物质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外包装、供应与使用[3]。6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包装、贮存、供应及稳定性监测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包装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应有明确规定和控制程序,其贮存条件应适合该标准物质的要求和有利于特性及特性量值的稳定。某些有特殊贮存要求的,应有特殊的贮存措施,并应在标签与使用说明书中注明。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的供应采取两级供应模式,即中检院作为一级供应单位,符合资质的省级、副省级药品检验机构作为二级供应单位。具体供应目录可登录中检院网站进行查询,可查到中英文名称、规格、现行批号及储存条件等信息。根据国际药品标准物质管理的惯例,目前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物质不设“有效期”,由中检院对其进行定期稳定性监测。参考文献:[1]曹丽梅,马双成,马玲云,等.中检所药品、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管理新模式——从分散多头管理走向集中统一管理[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0):1993-1995.[2]中国药典:三部[S].2010:5.[3]马玲云,宁保明,陈国庆,等.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的介绍[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0):1990-1992.《中国药事》2015年第02期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