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农民占多数,经济文化落后。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无法解决革命问题。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产生许多独创性的时间经验,通过对其总结和提炼,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P5)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四、实事求是(P29)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江泽民,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之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P96):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十五大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的概括(P98)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化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00)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P113)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第七章改革开放标准,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需要解放生产力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一致的解决主要矛盾需要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但它不是我们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129)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P132)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六个围绕:(P132)紧紧围绕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仅仅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个坚持:(P13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5)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药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P14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有色绘制也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都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P14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七主导作用。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148)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P150)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适合于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P15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159)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