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收0006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家税收主编孙世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第三章税收原则、税收职能与税收效应第四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第五章增值税第六章消费税第七章营业税第八章关税第九章企业所得税第十章个人所得税第十一章资源税第十二章特定目的税类第十三章财产和行为税类第十四章税收征收管理第十五章税收行政法则第一章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税收的特点第三节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一、税收的产生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概念作如下界定:第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第二,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三,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从时间的角度讲,税收是个历史范畴,也就是说,并不是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税收,税收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税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公共物品)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二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政治权力、财产所有权)对税收,可以从现象形成一种共识,所谓税收者,收税也。征收方收税征纳关系解决国家集中性分配满足国家需要缴纳方税收,就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书P2)(二)内涵(了解)1、税收属于分配范畴2、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3、税收分配目的——实现国家职能,满足公共需要4、税收的分配依据——政治权力5、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理解税收的概念可从下面几方面把握:1.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需要。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二、税收的发展(一)从税收名称演化角度看:贡、赋、税、租、捐;“初税亩”是我国税收成熟的标志(对耕种土地征收的农产物)(二)从税收法制程度演化角度看:自由纳贡时期、税收承诺时期、专制课征时期、立宪课税时期。(三)从税收制度结构演化角度看:直接税(人头税,土地税)、间接税(商品税,可以转嫁)、现代直接税(所得税,英国)、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发展中国家较多,增值税是主要税种)(四)从税收征纳形式演变角度看:力役、实物和货币(五)从税收征税权力演化角度看:地域管辖权阶段到地域管辖权和居民或公民管辖权并用的发展阶段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法规对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伊特特殊分配。具有一定的特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自身固有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是依据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即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关系。(三层含义P6页)第二节税收的特点(二)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的报酬。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公共物品)。也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两层含义P6页)(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两层含义7页)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无偿性决定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要求征收的固定性,缺一不可。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一、税收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税收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税收分配的性质;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的结构和税制结构。2、税收影响生产国家税收规模影响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税收收入来源结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税收影响国家对外贸易关系。第三节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税收属于分配范畴。二、税收与交换的关系1、交换制约税收商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国家才能依法征纳各种税收。2、税收制约交换税收是形成社会货币购买力的一个重要来源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税收属于分配范畴。三、税收与消费的关系1、消费对税收的影响消费的规模、结构、水平及消费增长速度直接决定税收的规模、结构水平及增长速度。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税收分配影响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消费+储蓄,消费+投资);税收分配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个人消费基金的形成(所得税)。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第一节税收制度第二节税收制度的分类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第一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制度依据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定准则。核心是税法。为了制约纳税人,也为了制约纳税机关。广义:税法通则狭义: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等。(一)纳税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亦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税款的直接承担者。主要解决向谁征税的问题。分为:自然人纳税人:自然人个人和自然人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合伙的、个体,个人承担义务)法人纳税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4个条件,12页)负税人:实际承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税款的实际承担者)。纳税人是法律上税收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的负税主体,取决于税收是否可以转嫁★。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扣缴纳税人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与纳税人发生经济关系的时候代扣代缴,扣缴义务人负有与纳税人同等的法律效力。(二)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国家征税的标的物。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是确定税种名称的主要依据。例如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称所得税,以车船为征税对象的为车船税等。目前各个国家征税的对象主要包括商品(劳务)、所得和财产三大类。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有:(1)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设置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概括法。表4—1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税目税率一、烟1.卷烟(1)甲类烟(2)乙类烟2.雪茄烟3.烟丝5%(卷烟批发环节)56%+0.003元/支(或150元/标准箱)36%+0.003元/支(或150元/标准箱)36%30%(2)计税依据(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量化。征税对象侧重从质上规定对什么征税,计税依据则是从数量上对征税对象加以计量,计税依据乘以税率就是应纳税额。一般分为从价征税和从量征税。★(3)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三)税率1、税率是对征收对象征税的比例或额度,是应征税额占单位课税对象的比例。解决征多少的问题,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反映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1)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2)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程度(轻重)(3)是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的出发点、作用点(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3)累进税率(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比例税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均采用相同百分比征收的税率。不会因为征税对象数额的多少而变化,分为单一、差别、幅度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对同类征税对象实行等比负担,有利于鼓励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符合效率原则。负担稳定、计算简便、税负明确。具体又可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中央规定上下限,地区差别税率)(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不采用百分比,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不规定征收比例,一般适用从量征税,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可分为地区差别税额、幅度税额和分类分级税额。(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绝对额按额累进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相对值按率累进: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全率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从小到大划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合理、适应性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为例:应纳税所得额:2600元(500以下的税率5%,500-2000的税率10%,2000-5000的税率15%)全额累进税率:税额=2600×15%=390元超额累进税率:税额=500×5%+1500×10%+600×15%=265元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额税后所得全额、超额500元5%25475全额501元10%50.1450.90超额501元500×5%+1×10%25.1475.90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后面讲)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每一等级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最高适用税率-本级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例:某房地产公司出售商品房收入1000万元,规定扣除项目金额为400万元(其中包括取得土地所有权支付的价款、建造商品房及配套设施成本费用和销售税金等),请计算房地产公司应纳多少土地增值税?(P169页172页)解:增值额=转让房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1000-400=600万元增值率=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100%=600/400×100%=150%按全率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增值率×税率=600×50%=300万元按超率累进税率计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增值率级距增值额税率税额合计400万50%200万30%200×30%=60万240万400万50%200万40%200×40%=80万400万50%200万50%200×50%=100万应纳税额=∑(每一等级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00×30%+200×40%+200×50%=240万元或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率=600×50%-400×15%=240万元(四)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的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一般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简单地讲,就是缴纳税款的环节。商品和劳务从产生到消费,中间要经过许多流转环节,比如商品主要包括生产、销售、消费环节,纳税环节所要解决的就是在征税中应征几道税以及在哪几道环节上征税的问题。(五)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第一次发生业务开始),多长时间为一期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界限。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段纳税期限确定应纳税款的结算期限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确定纳税期限,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即多长时间纳一次税。一般有1天、3天、5天、10天、15天、一个月等几种。二是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即纳税期满后税款多长时间必须入库。(六)纳税地点纳税人的具体纳税地点,确定后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七)税收优惠减免税税收抵免减税和免税减免税起征点:指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免征额

1 / 5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