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宁讲座从身心的多层次看道德与人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身心的多层次看道德与人的关系导读:“道德”一词在当今盛行享乐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社会,似乎已经成为陈词滥调。然后,这个时代精神病、抑郁症、前列腺病证等却层出不穷,人们为此的苦恼与忧愁却不见得少。无疑,这个时代的人压大很大,求医问药的也很多,但是好像都治标不治本,治不了根。当你内心惶惶,无处可诉的时候,不妨耐心的倾听罗教授的讲座----从身心的多层次,看道德与人的关系。今晚我们的主题相对之前讲的内容要深一点,可能有些会深得比较多。我个人认为以前的讲课内容还是在表皮上绕,但是还是得绕,因为大家毕竟对中国文化、对道家、佛家的东西都不太了解,所以讲得不要太深。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从身心的多层次看道德与人的关系。为什么讲这个主题呢?有几个原因。我们现在是享乐主义时代也是唯物主义时代,物质很丰富,社会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好像人的烦恼不见得少。反倒这个时代精神病、抑郁症挺多,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压力很大,求医问药的也很多,但是好像都治标不治本,治不了根。而在这个经济动荡、社会动荡、家庭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尤其会去问什么叫快乐?于是就产生很多及时行乐的逻辑,产生很多“断见”,“灭见”。所谓断见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断见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坐井观天,把自己感官感知到的世界和理念认识到的世界当成宇宙的、人生的真相。灭见,就是人生不真灭,没有什么东西会留下来。其实这些的观点要是真正的追究下去都禁不起推敲。我们今天晚上讨论的就是要认真推敲下去,让大家明白人生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生命跟我们茫茫宇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的生命世界是不是只有这一辈子?理解了这个问题,然后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圣贤都很重视人伦道德,把人伦道德看作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我们今天的讨论涵盖了多个学科。从现代西方的分科分类的角度来看,讨论道德属于人文学科、伦理学讨论的范围。但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我们诸子百家是心物都是一元的,不存在分科的问题。佛学给大家的感觉是讨论心的问题,但实际上佛学讨论到深层次,它跟物是接通的。儒家表面上是讨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问题——我们所谓的人伦。但是儒家的精深之处,就像孔子传心法给曾子那句话——吾道一语贯之。曾子问什么叫仁?孔子就跟他讲:“吾道一以贯之”。相当于禅宗中师傅把秘诀一句话甚至用一个眼色就传给了曾子,曾子传给了子思,子思传给了孟子。孟子提出:我善养吾浩然正气。浩然正气已经涉及到客观唯物的层面。所以我们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不存在唯物和唯心的观念。从儒家的角度去看,对身心性命的了解并非停留在我们一般人认识的人文社会关系。它的高深之处也是心物同源的。道家给我们的感觉很现实,从养生开始到追求长生不老,给大家的感觉好像是比较唯物。很多接受西方哲学观念的学者,他们对老子道家的评价往往喜欢贯于朴素唯物主义的名称。实际上他们是用西方的学术标准去裁剪道家的学问。要是真正地读道家的经典,从老庄到周易参同契、魏伯阳的内丹术,再到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或多或少接触到的武侠小说,如金庸全真教的全真七子、武功、气功等。我们都知道走火入魔的概念。走火入魔,入魔是属于心的层面,走火是属于物的层面、生理层面、气的层面。从这些熟悉的概念来看,道家并非只是讨论肉体身理那么简单,它高层次也是跟心性接通的。就像我们讲的在山顶上跟佛家儒家会合了。可能在座的了解道家的经典不多,道家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这本经书很有意思,全部是讲人身体里面好多个神,肝脏有神,心也有神,嘴也有神,这么多神的关系可不是我们一般传统意义上讲的玉皇大帝之类的神。黄庭内景经实际上是道家修炼的一本经,里面讲的“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不同的身心主宰系统。所以不读道藏,不知道道家的精妙,不读佛家的大藏经也就不知道佛家的宝库。三魂七魄,这是道家修炼的一个概念。为什么是三?为什么是七呢?这又涉及到易经、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术数”学问了。我们先不讨论这么高深的古代科学概念。今天就是先简单地从我们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概念去介绍一下人的身心有几个层次,然后我们再慢慢给大家导入一些深层次去理解道德经,儒家的论语、大学、中庸,佛家的心经。在座的有一些是上古中医群里面的,都比较喜欢学中医。我曾经讲过中医的高层次就是道医。昨天在天清地宁养生群讲过这样的一段话: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还有一句话,圣医治心。在中医体系里面有四句话:圣医治心,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是从中医体系里面对医生分成了四个境界。圣医是治心,上医是治国,这点跟儒家接通了,治国平天下。中医中等的医生,我们所讲的专业人士,擅长的领域相对小一点,只能治人病。中医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去帮人调整的,不是站在细菌、细胞、病毒的等表象的立场去治病,所以现在的西医再怎么高明在中医看来都是下一层。为什么这么讲呢?大家去看西医的时候,首先就问你哪里不舒服?你说有时候犯困,有时候有点头晕,然后有时候也发点低烧,医生听完后就给你开单了,照心电图、脑电图,照了半天没检查出来什么问题。再去拍胸片,验血验尿,从头到脚给你验一遍。所有的诊断方法都是在看病而不是看人,只关注症状。为什么中医是望闻问切这样排列的这四部曲呢?中医给人治病是先看神,望闻问切,“望”是第一步,为什么中医是这个次序呢?这涉及到主题:身心的多层次规律,高层次的规律,虚层面的规律是主宰着低层次有形有质的规律。中医给人治病第一步就是望,望不是像我们看帅哥美女的那种眼睛去望。“望”跟“看”不太一样,至少望里面有个月。当我们很心烦,想抓一样东西却抓不到的时候,如果抬头望月亮,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内心的躁动跟明月的自然恬淡皎洁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说明什么?以中医来看是修心养性功夫不到家,内心Yu望躁动很多,你的心静不下来,就不能像月亮那样照见生命,有句诗: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个月亮同样是普照,照到平静的湖面跟流动的江面不同,同样的中医定功不够也是“望”不到的。我们开始讲到“望”谈到“望”,很关键的一点,它不等同于“看”。“看”是主观意念,主客观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看”的时候,如果内心带着强烈的意念,这个主观意念会干扰观照外界事物的影像,“望”,要在恬静,平和的状态下,对病人的神才观察清楚。病人的神是旺,是虚弱,还是阳亢,还是阴虚,高明医生就在这里与其他人拉开距离。所以学中医,学内功就是要建立定力。如果能修炼到恬淡虚无,像一轮明月那样清澈,那么你对病人基本的状态病根就可以把握准确。其实中医不是这么玄,如果你的定力不够,它再给你另外一个操作系统——闻。闻是什么?闻跟“听”不太一样——就比如“望”跟“看”不一样。听闻听闻,大家看闻字怎么写。耳外一个门,心中有个耳朵。我们不只用耳朵这个器官去听——如果耳朵与大脑、心没有接通,那么感官系统肯定有问题。某同学说闻还有嗅的意思,不错,不过,闻和嗅在观音法门里,都是因为心的作用。在这里我举个例子:在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有位朋友给我打电话,他“喂”的一声,没等他开口,我就问:“你是不是在抽烟。”他惊叹问道:“你有千里眼?难道我抽烟的味道传到你那里去?”我就哈哈一笑。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个并不神奇,修定力修到某个层次就会有的。我和这个朋友关系比较好,我就劝他说,人有烦心事,抽烟是没有用的。“抽刀断水水还流,借酒消愁愁更愁。”他很怕我说他抽烟,也知道我为他好,平时偷偷摸摸的,我也知道他的心理。我的鼻子比较敏感,即使他抽了烟隔了两三个小时,我仍然可以闻到。他打电话给我时,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去他的住所,他以为这一次终于可以抽烟了,谁知道我的“雷达系统”还是侦查到了他偷摸着抽烟的信息。我举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的五官感觉只是我们很表层的作用,它的作用要靠五藏的功能来支持。五藏(脏),从中医的角度说,肾气与听觉有关。有些老年人,或者性生活过度的年轻人,会出现耳鸣,为什么呢?肾气不足。当然,肺有毛病,鼻塞,也会导致耳鸣。耳朵与心、肾、肺气都密切相关。正好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肺属金,火克金,水克火,金生水,耳鸣,跟这三个都有关系。回到刚才那个例子,这个同学动了打电话的念头,于是他就拨号码,说了声喂,然后就发送信号,通过胸腔、喉咙、口的震动,发出声波,通过电话线,转化成模拟信号,那边再把模拟信号转回来,我这边就听到了。这个是电信唯物方面的信息。然而实际上,他动念的这个波,他心动,于是嘴巴动,心念跟声音混合在一起,唯心与唯物是分不开的;我听电话,接受到的是信息混合体,而不仅仅是他的声音。他刚抽完烟,这个信息没有消灭——我们知道信息不灭。这个同学在打电话前动的念头与抽烟的信息在打电话时存储在内心,所以我可以感受到。一般人听觉比嗅觉捕捉范围广,而嗅觉的内容比听觉细。我们身体是个复杂的系统。研究中医要研究自己的身体。不懂时觉得神奇,通了,那就是自然而然的。我跟他比较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两人波长匹配,他的信息传过来我就接受到,他说话传过来的信息包括了抽烟、烟味的信息,我不仅用鼻子感官去听,更是用心去听。心的信息是复合综合的系统,我们现在用的电话也好,遥感器也好,都是把整体的信息局部化,分开,分拆完打包发过来。大家不要轻视西方科学,如果你带着客观的态度求学,把西方道理学通,有助于理解东方文化高层次的东西。西方的思维——切分,局部化,这是他们擅长的地方。他们通过声音系统发明了电话,通过图像系统发明了电视,还有专门测试气味的仪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它的转化原理,就可以明白西方人把一个整体世界局部化,钻研得很细微。东方一开始就着眼于整体分析,不拆分,但不等于笼统、含糊——这是大错特错的。《易经》讲“研几入微”,几:可能是这也可能是那,比如把一只脚举起来,你说我要往前还是往后?《易经》恰恰是研究你一动,这一刹那分阴阳,往东还是往西,就是要把这个“几”研究透。谈中医的望闻问切功夫,为什么第一步是“望”?就是医生要自己自身定力所形成的神光去透视病人,去透视病人的身体状况。所以不需要找X光,CT,既花钱又伤身体。如果有人有缘份,或者福报好,遇到高明的医生。他望一眼就对你的病清清楚楚,当然这样的医生不多。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就有这个望的本事。退而求次,就是闻,闻身上的气息,按照专业知识,五脏六腑,藏像理论,听呼吸的长短,清浊等来诊断。如果再不行,就问,问饮食起居,女性问月经,问最近心情。由此看来,问的功夫明显比前两层低一个层次。高明的医生不问就知道病人的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不同层次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在低层次看来不可思议,在高层次看其实很简单。我曾经讲过离散几何与不同体系,讲到不同维度的思维转化看世界看人生,我曾经详细讲过,在这里先不展开。中医的绝活——“切”。脉象是身理层面相对客观的,但同样是切,现在有很多中医就仅仅装样子,不同于古人号脉。切脉切得好,实际上是用心去听这个脉。当然我不是中医,对中医学识肤浅,而切脉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儿,没有老师手把手教还是不懂,而是从我阅读过的书来看,功夫高还是要靠心去听。孙悟空“悬丝听脉”,不碰皇后的手,通过一根丝,就知道脉象,这个同样是定力的功夫。讲到中医望闻问切的关系,是作为进入理解人身多层次规律的一个引子。中医高层次是道医,它研究神的层面。祝由科里涉及比较多生命系统“神”的层面。符咒很神奇,符咒也可以治病,原理是什么?它跟现在方药,针灸治病的原理、差异、联系是什么?首先要搞清楚中医不同层面的本质功夫,首先了解中医如何从道的角度了解人的身体——从这个角度可以帮助你提高悟性学中医。否则你学了半天越学越糊涂。中医理解人体是精、气、神三个层面,这点从现代西方学科的角度,大概可以概括为气态身、固态身(可以用触觉摸,用肉眼可以看见,用听觉感觉到的)和光态身。精,是细微层面的物质能量。它有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表面是父母性生活精卵的结合,如果只是这个层面,那么你就停留在西医的唯物层面。生命的形成,不仅仅是精子卵子结合这么简单。现在科学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有兴趣看《佛讲入胎经》,研究道家学问,人的形成,并非只有精子卵子的物质能量。在精卵碰撞那一刹那,同时凝聚了整个宇宙的信息能量。包括天体运行的能量信息。白天出生还是夜晚出生,早上出生还是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