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逻辑展开的。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一直控制着整个国家经济命脉,并在很多重要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导和引导了很多重要关键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或监管方式方法存在缺陷和不足,以及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从而整体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成本过高、长期亏损、资金周转不灵、经济效益低下、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甚至有的由于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权力缺乏监管,财务监督机制不强,国有企业资金实力弱等问题比比皆是。本论文主要阐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理论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当前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出相关措施与对策,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国胡企业的良性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第1章引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它一直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社会各个关键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由此同时,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高。然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成本过高、长期亏损、资金周围不灵、经济效益低下的不利局面。为此,正确认识国胡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认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改变国有企业现状,氛围不利书面。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加速国有企业向企业转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而研究它的理论意义将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开拓一个新的思路。第2章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历程2.1改革开放前的发展过程2.1.1学习苏联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缺乏办国企的经验,转而向苏联学习,由财政部对国企实行严格管理。具体做法是:财政对企业资产实行定额管理,基本折旧资金上缴国库,更新改造资金由财政拨款,利润超额部分按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财政部代表国家统管国企财务。这种集中严管的制度,适应了当时统一财经和集中财力的需要,其不足之处在于:国家对国企管得过严、过细,超过了企业管理能力,给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带来不便;国企财务管理发展因决策链条过长和信息不对称而缺乏效率;职工工资平均分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2.1.2鞍钢宪法鞍山钢铁公司是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刚开始也是学习苏联马钢经验。后来发现,强调领导者绝对权威的管理模式不符合鞍钢实际,国企财务需要发挥群众的组织管理作用。从1953年起,鞍钢有步骤地加强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经济核算和责任制,强调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这种将群众核算与专业核算相结合,以群众核算为主的鞍钢模式,后来被毛泽东同志誉为“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对企业管理产生了直接影响:许多企业加强了群众在企业流动资金和成本核算中的管理作用,国企财务管理做到了公开透明;国企一直保留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与“鞍钢宪法”密切相关。遗憾的是,“鞍钢宪法”的作用在“大跃进”中被过分夸大,结果导致群众核算与专业核算相对立,专业管理被排斥在群众路线之外,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被废弛。2.1.3大庆精神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工作也得到了调整,主要是清产核资、清理拖欠、落实资金、制度建设和财务监督。在这种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强调务实精神,而不是“创新”和“运动”,着名的“大庆精神”就是这种时代的产物。与“鞍钢宪法”相比,“大庆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原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制度的回归、充实和提高上。大庆油田的财务管理经验是:确立以厂部为中心的三级(厂部、车间和班组)经济核算体系;健全资金分级分开管理和费用包干的责任制体系;巩固和发展群众核算。2.1.4两次转机“文化大革命”时期,国企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过两次转机:第一次转机是1972~1973年清产核资,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经济核算,加强财政和财务监督;第二次转机是1975年恢复和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交流和推广财务管理经验。虽然这两次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受“动乱”的影响,国企财务管理遭到严重破坏。2.2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历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国企财务管理发展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2.2.1全面整顿和综合治理改革初期,中国以计划经济为主和以市场经济为辅,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和综合治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发展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发展模式,如经济责任制、三级经济核算、全面成本管理和厂内结算中心。经济责任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需要明确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并将财务管理发展与各单位经济责任相结合。首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做法是: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入手,对各厂矿、处室下达“包保”任务,不仅仅包利润,同时还包产量、品种、质量、合同等多项指标,并把上下左右的协作关系纳入经济责任制;各厂矿、各处室开展班组核算,指标分解,责任到人;各单位在承包任务的同时,也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利益,实现权责利相统一。三级经济核算。在财政部实行经济核算工作后,国企普遍推行了三级经济核算,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新的探索:建立厂内核算制度;改变过去以事后核算和监督为主的框架,将事后核算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相结合;按照小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根据规定的权数评分计奖,巩固和提高了群众核算。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各环节(如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的成本管理工作;二是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即在加强成本区域控制的同时,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在研发、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要求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各车间、各生产环节之间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的投入和转移的管理,保证生产进度,防止不合理的结存和丢失。厂内结算中心。厂内结算中心的内容主要有:以“厂币”和支票为主要流通媒介,加强厂内各单位之间的核算;灵活调度资金,减少公司及其所属独立核算厂矿的银行存贷款,加快资金周转。2.2.2初步形成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1985~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原先以完成国家任务为中心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开始瓦解,新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主要表现为划小核算单位和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两方面。划小核算单位(也称“分级分权管理”)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不同,对非独立生产产品的车间,实行车间内部核算,它实质上是三级经济核算的延伸。划小核算单位在表现形式上又有多种:有的将独立生产一种或者集中产品的车间改组为分厂,实行分厂内部核算;有的按产品生产分工,把车间划小;也有的建立“厂内银行”,加强厂部与各车间(分厂)、车间(分厂)与车间(分厂)之间的核算管理。划小核算单位调动了基层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成本核算准确度,增强了员工改革与管理意识,其不足在于“划小核算单位”的概念较为含糊,以及“划小”的条件和标准不好把握。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国企开始运用全面经济核算、价值工程、量本利分析、目标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ABC管理法等现代财务管理发展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也提高了国企财务管理能力。2.2.3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改革目标以来,国企财务管理制度也开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案设计。这一时期,国企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强化,财务管理范围得到扩展,财务预算作用得到加强。宝钢经验。宝钢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提出了五个“中心”的主张,即:企业制度以建立财务会计机制为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成本管理以现场责任区域为中心,销售管理以回笼资金为中心。邯钢经验。邯钢经验的核心思想是“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主要做法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如通过工程招标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项目负责人承包制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挖掘内部潜力降低制造成本;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成本费用作为奖金的否决条件。全面预算管理。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多种考虑:一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全面整合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二是国企财务会计制度的逐步规范和完善,为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性基础;三是国际大公司普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也为国内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些企业试点情况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培养了企业全面预算意识,控制了预算外收支活动,表明国企财务管理日趋成熟。当然,受管理成本高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国企数量并不多,即便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也只是较多地从管理会计角度进行运作。国企如何开发和应用本土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仍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第3章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和现状3.1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影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是指国有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主体财务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国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技教育因素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3.1.1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因素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国有企业的中、长期财务规划和资金安排。而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安定程度、政府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及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等。3.1.2法律因素法律因素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法律法规的总和,包括公司法、银行法、票据法、简洁等规范内资公司、企业、金融机构各种财务活动的法律法规,以及合资经营企业法、外商独资企业法等规范外商投资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国家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手段逐步减少,而经济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日益增多,把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组织法规;(2)税收法规(3)财务法规等。这些法规是影响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的重要约束条件。企业的财务经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借助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当好家,理好财。3.1.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状况;(2)政府的经济政策;(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金融市场;(5)产品和市场;(6)经理和劳动力市场等。其中,金融市场的影响最为显着。金融市场与国有个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金融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市场是国有企业筹资和投资的场所。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到金融市场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式筹资,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发行股票和债券。国有企业有了剩余资金,也可以灵活选择投资方式,为其资金寻找出路,如银行存款、投资国债和购买股票。(2)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使长短期资金互相转化。国有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在规定的持有期到期后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持有的可上市流通债券可以随时转手变现,成为短期资金;远期票据可以通过贴现,变为现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也可以在金融市场卖出。(3)金融市场可以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反映了资金的供求状况;有价证券的市价波动反映了投资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