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纲要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王淑华副教授wshua@zzu.edu.cn第七章旅游地空间体系规划内容提要旅游地空间区位分析旅游环境容量规划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第一节旅游地空间区位分析人口多少两点的认知感资源丰度收入高低闲暇时间文化水平旅游偏好社会经济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环境容量安全保证社会经济两点之间距离及可达性KO客源地断面需求分析旅游通道区位分析旅游区断面供给分析一、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式二、旅游区位概念及划分旅游区位是指旅游景点与其客源地相互作用中的相关位置、可达性、及相对意义,它可以看成一个旅游地(诸多景区、景点组成)对其周围客源地的吸引和影响,也可以看成一个客源地对其周围旅游点的选择性与相对偏好。从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出发,旅游区位可划分为下列四种:(1)客源区位是指从客源地断面来看待周围几个旅游地(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及可达性;(2)资源区位是从旅游区断面来看待旅游资源及景点对周围客源市场吸引力及相对价值(3)交通区位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区的空间距离及可达程度;(4)认知区位指客源地游客对旅游区景物的认同感及观赏心理。三、旅游区位开发所谓旅游区位开发,就是在不同时空尺度内开发和优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域因素。从空间系统来看主要有3个层次:①大空间内开发设计旅游点的区位优势;②在旅游区域内设计合理的空间结构,调整不合理的区位利用,优化空间布局;③在旅游景点上设计合理的景物布局,优化旅游线路。1.旅游资源区位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区位开发一般应遵循下述原则:(1)择高避低,择优开发。(2)同中求异,避免雷同。(3)异中求特、突出特色。(4)级别有序、按需开发。(5)无中生有,面向需求。2.客源区位开发一个旅游区接待游客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等级,而是由客源区位决定。游客可支配的旅游资金和闲暇时间都是有限的,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只能选择接近客源地的旅游景点来实现自己的旅游需求。国际级国家级省区级市县级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省内旅游当地旅游景点级别由高到低客源市场由大到小景点级别客源市场图7-2景点级别与市场对应关系对国际客源市场,客源区位开发应面向主要客源国,寻找文化差异性或景物的认同感,航空或铁路线直达;对国内客源市场,客源区位开发应以观光购物为主,面向中等收入和中青年阶层,地域接近,铁路公路通畅;对本地居民游憩,应地域紧靠,面向大众,经济实惠。客源区位开发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交通区位开发应区别对待:对于定位于国际旅游的风景区来说,交通区位开发应以航空网站为重点,依托所在城市,建立机场和直飞航线,使国外游客能直飞旅游区;对于定位于国内旅游的风景区,交通区位开发应以铁路线站为重点,依托所在城市,建立火车站和直达铁路线,使国内游客能直达旅游点;对于定位于省内旅游的风景点,应依托所在地,建立汽车站,有公路线和客车直通,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区位;对于定位于本地游憩的旅游点,因靠近客源地,可考虑建立公交线路和站点,方便居民当日或周末旅游。3.交通区位开发4、认知区位的开发认知区位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心理认知感受,主要表现为客源地居民对旅游区景物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在认知区位开发时应区别对待:对面向外国人的国际旅游景点,认知区位开发应强调异中求特,以东方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外国人来华旅游;对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应强调认祖归宗,以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吸引其回国旅游。四、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分析根据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优劣、区域经济背景好坏,可以把区域旅游发展划分为4种类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良好、区域经济背景好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分析一、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在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中,有五个基本容量(感知容量、资源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容量)和三组非基本容量(合理容量与极限容量、既有容量与期望容量、与空间相关的容量)。1)旅游感知容量(心理容量)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游兴状态)的条件下,该地所能容纳旅游活动的最大量。2)旅游资源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3)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一)基本容量4)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指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旅游活动量。包括内容:--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即设施容量。--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含基础设施)的能力。--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求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旅游业导致其他产业萎缩或终止产生的机会成本和比较利益。--区域所能投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5)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等决定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一般情况下,地域社会容量方面的问题并不突出,但一些落后地区在旅游开发之初这一问题比较明显。五个基本容量体现了供给与需求两方面。(二)非基本容量1)旅游极限容量与旅游合理容量2)既有容量和期望容量3)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容量区域旅游容量二、旅游环境容量测算风景名胜区游憩用地基本空间标准(中国)用地类型允许容人量和用地指标(人/公顷)(m2/人)(1)针叶林地(2)阔叶林地(3)森林公园(4)疏林草地(5)草地公园(6)城镇公园(7)专用浴场(8)浴场水域(9)浴场沙滩2-34-815-2020-257030-2005001000-20001000-20005000-33002500-1250660-500500-400140330-502020-1010-5引自:《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一)日空间容量(资源容量和感知容量)日空间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把游客的日周转率考虑进去,即可估算出不同空间的日空间容量。旅游容量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旅游规划通则)•瞬时容量:单位——人/次•日游人容量:单位——人次/d•年游人容量:单位——人次/a空间容量——游人容量游人容量计算方法1.线路法2.卡口法3.面积法4.综合平衡法游览用地名称计算面积(㎡)基本空间容量(㎡/人)瞬时容量(人/次)日周转率(次)日游人容量(人次/d)备注例如:假设某游览空间面积为Xi平米,在不影响游览质量的情况下,平均每位游客占用面积为Yi平米/人,日周转率为Zi。则该游览日空间日容量为:Ci=Xi×Zi/Yi(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等于各分区日空间容量之和,即:C=∑Ci=∑Xi×Zi/Yi(二)日设施容量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例如:假设一个影剧院的座位数为Xi,日周转率为Yi,则日设施容量为Ci=Xi×Yi旅游区日设施总容量为:C=∑Ci=∑Xi×Yi(三)生态环境容量1.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起码要考虑到如下因素:a)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温度、土壤冲蚀与径流。b)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年龄结构、稀有植物的灭绝、植被的机械性损伤。c)水:水中病原体的数目与种类、水中的养分及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d)野生动物:栖息地、种群组成、种群改变、旅游活动对种群活动的影响。d)空气。2.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a)既成事实分析(After-the-FactAnalysis):在旅游行动与环境影响已达平衡的系统,选择游客量压力不同调查其容量,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b)模拟实验(SimulationExperiment):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c)长期监测(MonitoringofChangethroughTime):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作长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的改变。或在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作短期调查。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的环境容量。(四)社会心理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拥挤度。对于它的测算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个模型可以利用:一是满意模型(HypotheticalDensity),二是拥挤认识模型(PerceivedCrowdingModels)。(五)旅游容量的确定一般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进行测算,对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有条件的话,也应对后两个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如果上述四个容量都有测算值的话,那么一个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取决于以下三者的最小值:1.生态环境容量;2.社会心理容量;3.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三、旅游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一、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称之为旅游饱和。而一旦超出极限容量值,即是旅游超载。在日常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有时视旅游地域接待的旅游流量达到其合理容量为饱和,越过合理容量值为超载。旅游超载必然导致旅游污染或拥挤。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可分为:1.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2.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3.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超载。(一)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1、破坏生态平衡2、造成环境污染3、损害文物古迹4、毁坏旅游设施5、影响旅游气氛6、给当地社会带来压力1、调节价格2、限制性措施3、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时间4、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5、宣传旅游饱和与超载的环境后果,从而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行为,减轻旅游热点地区的压力。6、提供信息和设施对环境进行解说,增强游客环境保护意识。(二)调控旅游景区容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