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运动》(人民版)的教学设计唐銮顶(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赣榆222100)一、设计思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通过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地获取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1〕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课程依据。我校在大力倡导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三案是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实践基础。作为普通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升学压力。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要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以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这是设计本课教学的现实需要。高中阶段科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减负增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大力改革课堂教学,严格按课标要求组织教学,突出重点。大量的史料补充,教学资源过度滥用,必然冲淡教学重点,很难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学情依据。基于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先学后导,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减负增效;立足课堂,紧扣课标,实现三维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先让学生按学案和教材自学,完成预习任务,弄清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和重要结论,对本课知识初步掌握,并作一定的思考和探讨。课堂上教师通过历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含史料引用),以问题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问题,深化认识。这个环节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所探讨的为本课重点和难点内容,不是本课全部知识要素。探讨的问题要精炼,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时安排。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精讲点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最后是课堂检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对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矫正。二、过程设计【复习提问】1.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2.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和后期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各有什么影响?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学情,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对历史知识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同时也为导入本课作些知识铺垫。【导入新课】首先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革命呈现出新的特点,进入到民主革命时期,由此导入本专题。其次,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民主革命的概念、分期、领导阶级、历史任务。媒体展示:概念: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__1919中国民主革命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_1949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2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最后设问:本专题介绍了哪几次革命?各是哪个阶级领导的?学生看书回答,由此导入本课。【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过程及时代特点。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点。4.认识天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要求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老师解释说明,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展示】本环节由学生互动交流,展示学案中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展示所有的知识点,主要是解决学案中学生出错的问题(教师课前批改过),分析错误原因,指出正确答案和思路。最后学生上黑板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再由师生点评修订。【互动探究】媒体展示: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引自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材料二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敷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统帅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反清的主要理由。这些理由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哪些重要特征?(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如何使用收集到的材料?学习小组组内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发言、补充,说出答案和思维方法,教师点评指正。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必要时参与小组讨论。媒体展示:(1)理由:清朝政治统治腐败,社会贫富悬殊,百姓流离,社会矛盾激化。说明:太平天国反清是为群众的生存,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2)特征:太平天国提出革命纲领主张,否定现存统治秩序,打乱了清朝的政治经济秩序,从理论上彻底否定了几千年的封建君臣等级道德理论;太平天国达到数千年反封建的高峰;借鉴基督教义,提出“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人皆兄弟姐妹”的思想理论;借西方宗教组织群众,彻底否定传统思想道德;它借满汉矛盾反清;具有阶级局限性。(3)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否是第一手材料;根据间接材料,提取能够说明问题的信息。媒体展示:探究二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这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论证能力。学生对这个问题可持不同看法,但观点与论据要一致。问题交与学生组内讨论,进行自我展示,教师指出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逻辑即可肯定。媒体展示:第一种:这种观点正确,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振兴太平天国的方案,两者都主张反封建。第二种:这个观点错误,前者主张绝对平均,废除私有制,后者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前者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后者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前者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后者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媒体展示:探究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试分析说明。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比较分析历史能力。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古代农民战争的一些特点、概况,其次必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面临什么任务,体现了什么思想,采取了什么样的革命措施等内容。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感性和片面的,通过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以及小组间的接力回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老师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或作必要的提示,有时可以让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形成浓浓的学习氛围。媒体展示: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任务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肩负着反侵略的重任。3.形式不同:太平天国运动首次利用洋教发动起义。4.思想不同: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想。5.纲领不同:制定了比较完善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思想结晶。6.影响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媒体展示:探究四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又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的局限性,试从经济、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第一问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第二问的难度较大,所以设计问题时给出答题角度和思路,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同时避免因自由度过大而占用过多课堂时间,以便按时完成课堂教学。学生交流后给出参考答案。媒体展示:1.从经济上看,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分散性、保守性、狭隘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拜上帝教带有很大的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带有严重的空想性;建立的政权具有很强的封建性。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作指导,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4.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无法保持内部的长久团结。结论: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无法领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有先进的阶级领导。【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由学生自我总结,学生发言,包括知识线索、学习感受、思想认识、疑难问题等,使学生通过总结对课标内容有更深入的分析和认识。【课堂检测】检测以书面形式进行,主要是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在答题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对学生给4以表扬激励。附:检测题一、选择题曾国藩在《备陈民间疾苦疏》写道:“昔者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朝廷自守岁取之常,而小民暗加一倍之赋。”州县官吏更是巧设名目,横征暴敛,贪污肥私,“以致民怨沸腾,激成事变”。1.据材料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时,对洪秀全有过这样的评价:“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2.从洪秀全借用西方基督教义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起义,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A.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B.担负起新的革命任务C.提出平等思想D.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3对以上两种观点,你认为A.前者正确,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B.后者正确,因为它看到了农民政权的本质C.两种可能都有,因为历史是无法预见的D.两者都错误,因为历史不能假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有几个镜头:洪秀全的天王府壮丽宏大,有1000多宫女。杨秀清为建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每一出府役使千数百人”;杨手下供其差遣的将军职官有3000多人,整个东王府有3万到5万人。李秀成在苏州建忠王府(即今拙政园),被李鸿章攻下时尚未完工,李鸿章惊叹为“平生所未见”的“神仙洞窟”。4.你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B.洪秀全等领导人逐渐蜕变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完善的民主政治D.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二、材料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摘自《原道醒世训》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