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企改革的历史脉络及现状武隆2014/12/31Page22国企改革现状作为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有望最快在2015年第一季度出台。国企改革3.0版,其目标指向是打造具备合理股权结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且真正适应市场化与全球资源配置竞争的企业集群。Page33国企改革1.0——1978—1993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两权”分离1.背景:中国经历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经济变为单一的国有制经济,国营企业走向主导或主体甚至垄断地位,这导致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逐渐萎缩,中国经济基本陷入了万马齐喑的令人窒息的艰难困境。2.主要特征是“放权让利”,目的是使国企从计划经济的卵翼中解放出来。Page44改革路径197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四川省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企业改革的“扩权十条”。1980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要求。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1983-1984,利改税施行,将企业上缴国家的利润改为税收。1984-1993年国有企业进行了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改革。1993年明确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提出政资分开的理念。Page55改革突破从国营企业垄断经济走向企业自主经营制度;到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财政税利改为向国家交税;再到国有企业的政资“两权”分离。(源自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可以分离为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此处指国家和企业的分离。Page66改革成果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实行利改税的结果表明:在解决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找到了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利改税以后,税率固定,既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和均衡入库;又极大增加了企业积极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压力,加强了税收的监督作用和促进企业搞好经济核算。两权分离后,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使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均好于未实行承包的企业。大大缓解了由实行利改税带来的问题,同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Page77国企改革2.0——1993-201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国资委”时代1.背景:第一轮国企改革本身局限性;利改税中扩权未落实到实处;企业上交国家的指标偏低于甚至负盈不负亏;企业之间也存在苦乐不均,以致鞭打快牛;企业内部责任制也不健全;企业通过涨价获取利润;企业留利中用于发展生产的部分偏少,用于职工消费的部分偏多。2国企改革由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Page88改革路径1994年通过以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1997年以来,党和政府在推进政企分开,实现“三改一加强”,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增资减债、降低资产负债率,禁止“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进一步加快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2003年成立国有资产委员会——国资委Page99改革突破1998年之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两条底线是没有人敢碰的:第一条是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第二条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下岗、裁员问题;1998年之后,这两条底线都被突破;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被“硬化”;国资委成立使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Page1010改革成果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建成;国企退出机制建立;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委的成立,使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Page1111国企改革3.0以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引,给出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旨在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让主管部门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减少对企业活动的干预,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形成国资委、国资运营投资公司、国企之间的三级结构模式,理顺监管者、资产所有者和微观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Page1212预计国企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国资、扩大对民资开放等将成为重点改革内容。其中,国企分类监管的核心将是厘清同一企业中的政策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涉及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的拆分;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不得超其薪酬40%的上限考虑放宽;优先股等资本市场工具有望在国资大幅撤出的领域派上用场;在国企重组上市的过程中,民资将获得更多参与机会。四项改革——2014/7/15Page1313国企分类监管国企分类监管等将成为重点改革内容,其中国企不同性质业务的厘清是焦点与难点。厘清国企中的政策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必要性:避免广泛存在的“交叉补贴”现象和推进国企上市。要把国企业务界定清楚,就涉及包含多重业务的大型国企的拆分。在实际操作中,拆分难度很大,因为国企太过于臃肿,各种利益交错,历史遗留问题繁复。所以中央必须加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Page1414股权激励股权激励上限考虑放宽目前股权激励在国企中使用面还不够广,期权激励的形式还不够多。下一步有望加大对国企高管股权激励的力度,上限将放宽,有观点提出最高可至薪酬的数倍。一般职工持股也会用得越来越多,让股权或期权的形式在企业应用面更广,激发员工热情。Page1515利用资本市场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且提出了六项措施,包括注册制改革与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促进中介机构创新发展和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也是继优先股、新三板、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发挥资本市场在兼并重组中的作用等后,国务院再次对资本市场发展作出高屋建瓴的部署。资本市场作为优化市场要素配置、企业投融资、兼并重组等市场化平台,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提供了更趋市场化的操作。Page1616引进民资截至2013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注册资金39.3万亿;个体工商户达到4436万户,注册资金达到2.4万亿。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人口和90%的新增就业人口,为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间资本度过艰难的原始积累后,已然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国务院常务会议9月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Page1717要引入民资,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要研究和解决怎么样让民间资本愿意来的问题;要研究和解决民间资本如何进得来的问题。要明确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进入的实施细则和办法;要研究和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何混起来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要通过拆分业务,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Page1818新旧36条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或“旧36条”),全面系统地推出了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36条政策规定,对推动民间投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由于没有配套细则等原因,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比起旧36条,新36条规定更为细致,可操作性强,允许民资可投资的范围更大,但从整体上看仍然缺乏政策细节的支撑,其对中国民间资本的提振,还需要时间观察。Page1919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名单,6家央企入围:中粮中投中建国药中国节能新兴际华Page2020一是中央企业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解决国有资本存在形式的问题。中粮、国投集团入围。二是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对具体国资控股企业的改革试点,关系到所有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效率。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建材入围。三是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建材、新兴际华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4家入围。四是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试点,将选2-3家列入试点,尚未详列入围名单。Page2121五步推进央企进行改革试点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国资委改革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成立四个专项小组分别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牵头业务局具体工作落实,指导试点企业,协调相关厅局。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由企业提出试点方案,牵头厅局与企业对接,确保可操作、能落实、有突破、出经验。经专项小组研究,再经国资委小组审议,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实施一个。加强指导、大胆实践。结合简政放权,率先在试点企业落实到位;对政策性问题,从有利改革的角度,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多开绿灯,少踩刹车。Page2222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提炼出全国相关改革的可操作办法和制度性安排,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具备条件及早出台。梯次展开、逐步推广。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把试点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出去,更好发挥试点的示范性带头作用。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