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一、希腊时期的国际关系:三次战争1、第一次是希波战争(前490-前478)。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希波战争实际上不止一次,里边有好多战役,所以在英文里边希波战争叫PersianWars.2、第二次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斯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斯巴达最后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3、第三次是亚历山大东征:四次改革:1、第一次是公元前600年的“德拉孔立法”。德拉孔可能也是执政官。他立了一条法,动摇了寡头政治,使得公共事务不能几个人说了算,违反了这个法律的或者犯了罪的就采用极刑。后来“德拉孔”这个词变成了“严酷”的意思。2、第二次是“梭伦改革”。在这些改革里边梭伦改革影响最大,虽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僭主政治,但是梭伦改革的思想,包括里边的一些内容,凡是改革派都说接受的。直到现在,西方的民主制度还是有他的影响的,提到民主传统时总要提到梭伦。(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生于雅典,出身于没落的贵族,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是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3、第三次重要的改革就是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他改革的特点可以概括成这么几条:(一)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止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资津贴制度;(三)政府的工作人员从人民当中抽签产生,任期一年,一年以后再抽签(这就有了直接民主的形式,与后来的代议制有所不同);(四)元老院和公民会议作为决定城邦政治事务的机构,公民会议凡是18岁以上的男子都可以参加,由各部落推选产生,但奴隶和妇女除外。希腊民主制度或者说雅典的民主制度,到了伯里克利那里是比较成熟的。4、还有一次小改革,发生在公元前508年左右,叫“克利斯提尼改革”。他的改革有两个具体内容:一个是实行村舍自治(部落下面的各个村舍,相当于村民自治);另一个是“陶片放逐法”,有点像现在的公民投票,民意测验,就是谁对哪个公职人员有意见,要揭发他,就写在一个陶片上,交上去,哪个人该放逐就根据这个。二、斯拉夫民族:斯拉夫人的故土处于东欧的中间地带,现为波兰的东部。其左邻,即现在的波兰直到波罗的海的南部与西部,为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自一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接触南方的罗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当罗马人的雇佣兵和仆役,继而,他们又将大批被其俘获的斯拉夫人售予罗马人作为奴隶。久而久之,“奴隶”(Slave)“斯拉夫”这个名称便反过来成为对诸斯拉夫民族的称谓。对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划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被认为基本己日耳曼化)、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在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和统治期间同土耳其人混血并且伊斯兰化的斯拉夫人。在欧洲国家中罗马尼亚人的人种是较复杂的,同样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人虽处斯拉夫腹地,但却不是斯拉夫人种,而是拉丁人(罗马人)。斯拉夫民族普遍信仰东正教,文字使用特里尔字母而非拉丁字母;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由於历史上长期受到奥匈帝国统治而改信天主教。三、日耳曼民族:日耳曼民族是我们在学习欧州文明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民族。日耳曼民族应该说是西欧文明非常有代表性的,它很古老。应该说在很远很远的时候,它已经是罗马北边的“野蛮民族”。在波罗的海到黑海一带,出现了这样一些民族,罗马人叫他们做“野蛮民族”,后来称为日耳曼民族。实际上日耳曼民族下面有很多种族,叫得出名称的有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和盎格鲁-撒克逊。每一个大的种族下面还有许许多多小的种族。在分布情况上,大体上东、西哥特种族在地中海北岸,后来东哥特人(EastGoths)占据了意大利,西哥特人(Visigoths)则据有西班牙和高卢的南部;法兰克族(Franks)在莱茵河一带,后来他们在高卢北部酝酿建立他们的王国;盎格鲁-撒克逊族(Anglo-Saxons)主要在丹麦、德国北部一带,后来相继侵入英格兰,成为不列颠人的祖先;汪达尔种族(Vandals)在波罗的海一带,后经潘诺尼亚(今匈牙利)、高卢和西班牙进入北非,攻陷迦太基城,建立汪达尔王国所以说日耳曼民族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派系众多的民族。这些众多种族是有些共同点的,比如说风俗习惯上都是原始游牧民族;从人类学上看,体质较好,红头发、蓝眼睛、高个子。日耳曼大迁徙:根据恩格斯的考察,就是从古罗马的恺撒时代到公元1世纪,日耳曼民族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行政设施,有了自己的“军团”,有了自己的国王。日耳曼民族在1世纪时已经成熟,不断向南发展,一直到5世纪时占领罗马。这个不断向南发展的过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日耳曼大迁徙”。查尔曼帝国:日耳曼民族占领罗马后继续向南发展,到9世纪时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查理曼大帝。查理曼大帝把日耳曼民族所占领的地方都统一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的查理曼帝国,号称“西方帝国”,相当于现在欧洲除了一部分法兰西、一小部分意大利、西班牙以外,大部分的地方都在查理曼帝国管辖之下。此时的查理曼大帝与日耳曼民族已经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代已经成为“国教”了。四、罗马、拉丁、意大利第一是“罗马”:罗马本是一个城名,但后来罗马城在政治上得势之后,这一个名词的应用,也就跟着罗马的势力扩张起来,成为一个政治的名词了。第二是是“拉丁”:拉丁是意大利诸部落之一,但后来它的语言成为意大利的标准语后,它也就成为一个语言上的名词了。第三“意大利”:这本是几个部落的总名,但后来这些部落占据了意大利的全部领土之后,它就成为一个地理上的名词了。所以同是一个民族,在地理上就叫意大利,在政治上就叫罗马,在文字上就叫拉丁。于是我们就有意大利半岛,有罗马帝国,有拉丁文字,它们并不是一物,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罗马文明的贡献(罗马精神的体现):罗马对后世的贡献:第一,罗马人是一个重实行的民族,他们的想象力虽远不如希腊人丰富,但他们的头脑,冷静镇定,最富于普遍知识。所以希腊人对于文化的特别贡献,是文艺、哲学、科学,而罗马人的贡献,却是法制、政治以及社会组织。第二个是法律。他的法律起先是一种习惯法,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就设立什么样的法律。最早的是在纪元前的《十二铜表》。以后是各个皇帝的法律汇集在一起,就成了“罗马法”。第三,罗马乃是亚历山大以后的希腊文化的承受人,所以也是东方文化的承受人;而同时,他又是欧洲文化的大宗师。最后,古罗马还给人留下了很多实物,这些东西能让人感到罗马文明的精神的伟大、宏伟、深沉。主要是公共建设、民用设施。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逝世。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东罗马帝国还继续存在着,而且在文化上很发达。希腊文化直接影响了东罗马帝国,因为东罗马帝国的阵地主要就是希腊和土耳其这一带,所以在文化上,相当长一段时期,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的文明昌盛。东罗马帝国没有受到日耳曼人的侵占,直到1453年,土耳其帝国即奥斯曼帝国兴起,才把东罗马帝国灭亡。神圣罗马帝国:公元10世纪时,日耳曼民族出现了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即“奥托大帝”。此人有何特殊的地方呢?他成为日耳曼帝国的皇帝是经过了基督教教皇的册封,封他罗马帝国皇帝。所以在他的统治下,在公元962年,出现了“神圣罗马帝国”。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神圣罗马帝国,其实应该叫“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其中“神圣”指基督教,是日耳曼人统治,总部设在罗马,承袭了过去罗马帝国的称号,就是正统了,所以定名为“神圣罗马帝国”,TheHolyGermanRomanEmpire.神圣罗马帝国从公元962年正式命名,一直到1806年拿破仑战争把它摧毁。四、基督教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11世纪)是东西教派的分裂,基督教分裂为西方的天主教,东方的东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有哪些区别呢?礼仪上是一种,礼节、仪式上是有区别的。但是根本的区别是东方的东正教,也就是拜占庭的东正教,其意图是要和西罗马帝国分庭抗礼,这是政治上的。东正教之所以要叫做“正教”(TheOrthodox)就是这个道理,要明确自己是正宗。东正教同西方分庭抗礼的表现之一是当时西方的天主教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而东正教的官方语言则是希腊语(教会的精神中心在希腊)。《圣经》的老本就是希腊文的(是从希伯来文翻译城希腊文的)。现在英文版《圣经》中的许多词汇都来自希腊文。东正教在土耳其征服了东欧之前,就散布在各地,他拥有十五个分会,所有的东正教教会都承认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最高领袖。后来,俄罗斯成气候之后,就想要在希腊的东正教内夺权,并想把俄罗斯分会作为东正教的中心。第二次宗教分裂是宗教改革(16世纪)时期新旧教的分裂。在“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会也松动了。这是“宗教改革”直接的结果。信奉路德教义的称为新教,仍由天主教皇控制的称为旧教。旧教仍被称为天主教,新教被称为基督教新教。新教VS旧教:新教与旧教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上的意识形态。像天主教有个教皇在统治着,而新教就没有这个东西。新教主张祈祷的方式、做弥撒的方式都要自由一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要按罗马教皇那一套。所以后来新教变成了许多教派(修会),这些教派并不互相冲突,每一派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弥撒,各个教会和平共处。宗教分裂以后,从结果来看,新教比较重视理智,旧教比较强调忠诚,对天主的忠诚。一般来说,在欧洲,所谓的旧拉丁系的国家属于天主教,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南欧一带,以及现在德国的南部。北方地区一般属于新教,像北欧、英国,现在的德国,这些都属于新教。五、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一共八次,由教皇发起,各国国君领衔。现在看来,“十字军”是凑起了一批以基督教徒为骨干的杂牌军。对社会不满的,打砸抢的,流氓无赖,全凑在一起。当然名字上是“十字军东征”,每人身上戴一个十字架。名义上是要从伊斯兰教手里面把基督教诞生的地方耶路撒冷夺回来。大体上从1095年到1254年,在这不到二百年中进行了八次,烧杀淫掠,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非常残酷。但是,有些事情我们要历史地看,就是跳出当时的历史条件,去看这段历史,那才能知道什么叫历史,否则的话,“十字军东征”一无是处,除了杀人放火没别的。这个“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交流。很多十字军的战士留在了东方,很多的东方人随着十字军流到了西方,是一次东西文明的融合。六、欧洲文明之源:两希文明:希伯来、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源头的源头: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它们是欧洲文明的远祖。爱琴文化,它的承继人就是希腊文化。它应该是欧洲文明的近祖。波斯文化,通过两河流域,通过埃及流入希腊。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文明发育之地,起初是限于大河流域的。上古欧洲文明的出发点,一是埃及的尼罗河,一是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现在的伊拉克及其附近地方)。所以这两地被纳入“文化的欧洲”。爱琴文明: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因为地势的关系,就成为上面两个文化输入欧洲的大桥梁。克里特是爱琴海域的中心点,也是爱琴海域的代表。所以上古的第三大文明就是爱琴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化的承继人,是希腊文化。希腊文化是欧洲本土最古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美丽彗星。他的特别贡献,是文学美术,和哲学科学。希腊衰败之后,继起的便是罗马文化。他是欧洲上古最后一个文化,也是欧洲中古文化的大宗师。他的特别贡献,是法律和政治。希伯来文明:介于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希伯来人(t